摘要:标题就摆这儿了,湖北人去了趟湖北宜昌,不吹不黑,现场比网上说的还要好。
标题就摆这儿了,湖北人去了趟湖北宜昌,不吹不黑,现场比网上说的还要好。
火车出站就闻到江风,带点湿,带点甜,像冰镇过的空气。
眼前是两江交汇,江面宽,船慢,心也慢下来。
住在夷陵广场附近,走几步就到江边,晚上灯一亮,江面像铺了油,亮到眼睛都不眨。
第一口从热干面开始,芝麻酱厚,面筋道,配酸豆角和葱,嘴巴一热,整个人醒了。
早点铺边上是糯米包油条,外软里脆,咬一口,手上都是香味。
本地人拿一碗豆皮坐门口,边吃边聊,嘴角都是油,样子很满足。
三峡大坝是硬菜,来宜昌不看,就像去长沙不吃臭豆腐一样,心里不安。
从城里坐大巴过去一小时,沿途是大山,山上是绿,眼睛很舒服。
进园区要身份证,安检严,门口摆着大坝模型,讲得清清楚楚。
上到坛子岭观景点,风大,视野开,坝体像一堵灰色的山,江水在脚下发闷,像在喘气。
翻坝观光车一路绕,水利枢纽区停一下,能看见五级船闸,船一点点往上升,像坐电梯,慢,但稳。
讲解员说,明朝就有人想拦江,用的是木笼石坝,想了几百年,最后在这儿定下来了。
清末也有人提过方案,地形不行,技术也不行。
新中国成立后才一步步推进,院士们在江边搭棚看水位,冬天手冻得抖,还得记数。
现在站在坝上,看着泄洪孔像一排黑牙,水冲出去白到刺眼,耳朵里只听见轰的一声,脑子就空了。
三峡人家也要去,船从两岸夹出来,山贴脸,水把石头磨得光亮。
上岸走木栈道,脚下是水,水里是鱼,鱼一点都不怕人。
吊脚楼挂在半山腰,风一吹,竹扇咯吱响,像有人在屋里走动。
土家阿婆在门口晾腊肉,烟味一上来,肚子就叫。
边上有纤夫号子,几个后生拉着船绳唱,脚下踩得稳,嗓门亮,江风把歌往回吹,像响在背脊上。
讲起古事,说这段江叫西陵峡,古书有记,李白写过“朝辞白帝彩云间”,走的就是这条水路。
古时候船过峡,要靠人拉,脚掌磨得像牛蹄,遇到回水湾,人直接泡在水里拉,嘴里喊,腿上使劲,船才过去。
清江画廊是另一种味道,水是绿的,像一锅浅浅的抹茶。
山像切开的豆腐,一层一层,船开过去,没有浪,像一张照片上了胶片,静得很。
岸边有古村,墙是土坯,门上挂着春联,字已经褪色,屋里坐着老人,手里捻草绳,看船,笑一下,继续捻。
最好玩的在夜里,长江夜游。
船头风大得抬不起头,江面有灯,桥上有灯,江岸也有灯,灯照在水里,水就亮了。
广播放的是老歌,前排有人点着串,滋啦滋啦,后排有人喝啤酒,杯子碰一下就散成泡。
远处船拉着货,像一条黑鱼慢慢游过去。
坐一会儿,心里就安静。
城区别看不大,好吃的多得要拿小本记。
油焖大虾第一名,锅里一翻,香油冒出来,虾壳亮得像晒过太阳。
一口下去,牙齿磕在壳上,汁蹦出来,温度刚好,舌头不会被烫到,心里会被拿住。
萝卜丸子是日常菜,外面脆,里面是甜辣,抓在手里一口一个,很快就见底。
腊排骨蒸土豆,土豆吃了两碗饭,排骨咸香入骨,连骨头都想啃干净。
夜里还有烤鱼,江里鱼,炭火一压,皮皱了,肉香了,筷子一夹就散。
本地小店不讲究装修,凳子矮,桌子油,墙上贴菜单,字写歪了,价格实在,吃着放心。
三游洞在西陵峡边上,山里有洞,洞里有诗。
唐宋名人来过,白居易、元稹、白堤三公子不是这里的,但李白真来过。
说李白、孟浩然、元结三人泛舟到此,看到峰峦起伏,兴起,写诗题字,就叫三游洞。
洞里石钟乳像帘子,滴水一千年才挪一寸,地上有碑刻,字像雕在骨头上。
洞口风凉,夏天进去像开了空调,冬天也不冷,站一会儿衣服就不粘身。
屏山峡谷有玻璃桥,透明的,脚下是水,腿肚子发紧,嘴里还说不怕。
风吹过来,桥面轻轻晃,耳边有人哇的一声,笑一阵,心就松了。
山壁上有纹理,像刀砍的,导游讲古时候山崩,把河道卡住,水绕出去,久了就成了今天这形状。
再说交通,宜昌的好处是衔接紧。
火车站有宜昌东和宜昌站,外地进城先看票,宜昌东班次多,离城里近,打车四十分钟搞定,宜昌站离江边更近,但班次少。
机场在猇亭,落地打车进城也快,二三十公里,路顺,一小时以内能坐下吃饭。
自驾是最好,景点分散,走走停停,想拐就拐,看到路边摊就能靠边。
不自驾也行,景区间有直达巴士,坐起来省事,就是等车要看点儿,错过一班会空等。
出门早一点,人少一点,票便宜一点,景色也干净一点。
住宿别只看江景,江景房好看,不隔音,夜里船笛一响,梦醒三回。
住在伍家岗到夷陵广场这片,吃的多,走到江边十几分钟,价格稳,卫生也好。
节假日涨价明显,工作日来落地舒服,排队少,心情也顺。
省钱就把重头放在交通和餐饮,票都按套票买,三峡大坝+坛子岭+截流纪念园,组合划算。
三峡人家有小景点打包,选核心线,纤夫古道、吊脚楼、水上表演,不想看商演就绕开购物点,走快点就行。
清江画廊选第一班船,水静,光好,拍照不用修。
夜游长江别买最贵的位子,甲板吹风就值回票价。
吃饭挑本地人多的馆子,翻台快,菜量足,菜单上问清楚份量,一半就够,别浪费。
油焖大虾看清克数,个头大小不一样,价格差一截。
清江鱼看活水养的,肉紧,刺少,点炖的或烤的都行。
早点别扎堆网红店,老市场里随便一家都稳,十几块一个人吃饱,嘴巴也高兴。
拍照别站桥中间,占道不安全,江风一大,手机容易飞。
小孩来要带雨衣,不是下雨,是喷泉水汽大,风一吹就湿。
夏天带防晒,山里阴,江上晒,脸能烤熟,胳膊能变色。
冬天风透骨,脖套要带,手套也带,坝上风一冲,手像敲在铁上。
说到人情味,宜昌的节奏不紧,问路有人停下来画个圈,司机让行,摊贩讲价不翻脸,碗少一个补一个,笑脸多,火气小。
是旅游城市,也不是那种只认钱的地方。
古书写这里多,地理摆在这,楚文化在这片地打了底。
夷陵是古名,三国时刘备伐吴在这吃了败仗,火烧连营,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
白帝城那句诗大家会背,但西陵峡才是骨架,险、急、窄,古人过江要看天。
现在大坝拦住了猛脾气,江面平了,船多了,电来了,沿江的厂子亮起来,夜里看像挂了一串灯。
来宜昌,心态放稳,别把行程排满,用脚慢慢走。
一天看一个大景,剩下的时间留给江边、夜市、老街、一碗粉、一杯茶。
吃到嘴里的是味,走到心里的才是旅程。
回程那天早起,江上起了轻雾,船像在棉花里走,路灯还没灭,桥头有人慢跑,面馆的汤在咕嘟。
背着包往车站走,脑子里就是几样东西,一口虾,一口风,一条水,一段古事。
说一句心里话,宜昌不靠吆喝,它靠的是江水打磨出来的劲儿。
路过的人会再来,住着的人更不想走。
来源:那一刻旧时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