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四川省剑阁县东宝镇的肥沃田野上,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这里,是“东宝贡米”的核心产区,也是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地,东宝贡米以其神秘的白善泥种植,山泉水灌溉,充足的光照,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是稻米种植宝地,如今,随着秋收临近,东宝贡米再次成为
在四川省剑阁县东宝镇的肥沃田野上,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这里,是“东宝贡米”的核心产区,也是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地,东宝贡米以其神秘的白善泥种植,山泉水灌溉,充足的光照,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是稻米种植宝地,如今,随着秋收临近,东宝贡米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东宝贡米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唐代,唐玄宗李隆基曾下榻昭化(古称“葭萌”),地方官员以东宝稻米进献,玄宗食后赞不绝口,赐名“贡米”,并命每年进贡朝廷,自此,东宝贡米成为皇家御用米,名扬天下,千年时光流转,东宝贡米的品质始终如一,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富含硒和锌的紫色土壤,造就了贡米“粒大、质优、味香”的天然优势。
东宝贡米不仅是粮食,更是农耕文化的载体,每年春耕前,村民们会聚集在稻田边,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已融入当地人的血脉,成为东宝贡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东宝贡米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首先,遭遇“东宝贡米”商标的“卡脖子”瓶颈,其次,东宝贡米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人无我有”的品牌优势快速下滑,最后,东宝贡米的初期改良试种也遭遇失败,小农种植模式也不能满足大市场需求,但是,就像所有创新一样,实施“贡米振兴”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道非常棘手的系统性、挑战性难题。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推动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推动智慧农业与绿色技术融合,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
如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贡米核心竞争力?这是摆在“东宝贡米”面前的第一个难关,东宝镇主动扛起大旗,积极融入市场,引进市场化管理经验,推行“统一品种、管护、收购”模式。
第二个面临的便是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以前农户都是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缺乏对自家土地和稻谷的专业养护知识,如何有效组织起广大分散的农户是首先需要破解的关键难题,品种推广的路径与组织方式是否科学高效?各方面的要素保障能否跟得上?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东宝贡米”能否从“地块成功”走向“全域落地”。
第三是怎样让市场认可“东宝贡米”,品种的改良,品质的提升,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市场的检验认可才能说明,好米要想卖出好价钱,更需要打通品牌塑造、拓展渠道、消费售后等多环节的市场路,每一步都需精准发力。
说起“东宝贡米”的复兴之路,东宝镇党委书记感慨颇多,“从改变品种、统一管理、市场运作等,每一步走的异常的艰辛,但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能彰显我们这份工作的意义”。
以科技赋能,建设育秧中心
育秧中心—智慧农业的“种子工厂”,过去,农户分散育秧,质量参差不齐,现在,育秧中心采用“暗室催芽+温室育秧”技术,出苗率提高20%,秧苗更健壮,育秧中心年可培育机插秧苗3000亩,不仅满足本镇需求,还辐射周边乡镇,智能化系统精准控制播种量、覆土厚度和水分供应,减少种子浪费25%以上,恒温恒湿暗化催芽室和智能温控系统能稳定调控光照、湿度、温度,实现水肥药一体化施用,节水节肥50%,有效减少病虫害防治成本,通过提供统一供种、育秧和技术服务,推动贡米种植向规模化、品质化迈进。
以合作联农,提升群众积极性
东宝镇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服务,降低农户风险,贡米合作社现有社员500余户,实行“保底收购”,稻谷收购价始终高于市场价1元/斤,确保农户利益,通过培育种粮大户这个“新农人”队伍,为贡米种植夯实了人才基础,“以前都是乱种,现在得学技术”,东宝镇双西村村民老张参加了镇里组织的“贡米种植技术培训班”后,感慨颇多,培训班邀请农技专家授课,内容涵盖选种、育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流程,还通过微信群实时解答农户疑问,这种模式,增强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以品质保证,获得市场认可度
2020年东宝贡米获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称号,品质得到国家级权威认可,东宝镇严格保证传统贡米口味,坚持绿色有机标准,从选种、育苗到收割全程把控品质,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改良稻种基因,培育出抗病虫害能力更强、营养价值更高的“川友6203”新品种,在栽培技术上,推广“稻鸭共育”“绿色防控”模式;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减少农药使用;施用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让每一粒米都安全可信赖,2025年,全镇贡米种植面积3000余亩。
从“地方特产”到“全国品牌”的市场突围
东宝贡米的市场价格,始终高于普通大米,2025年,普通大米每斤约2.5-3元,而东宝贡米每斤达5元,高端礼盒装甚至超过8元,这种“溢价能力”,源于其稀缺性和品质保障。
“我们的贡米,每年产量有限,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买单”,东宝镇贡米合作社负责人说,目前,合作社与成都、重庆等地的超市、电商平台建立长期合作,贡米销路稳定。
从“地域标签”到“文化IP”的品牌建设
为提升品牌影响力,东宝镇牵头注册了“东宝贡·生态大米”商标,设计统一的包装和LOGO,参加西博会、组织现场品鉴交流等展会,提升知名度。同时,东宝镇开发“贡米种收体验”项目,游客可体验插秧、收割、打米等农事活动,收集“东宝贡米”相关史料打造贡米文化墙1处,规划建设贡米文化室、贡米游览基地2处,持续提升东宝贡米享誉度,品牌附加值显著提升。
从“单一线下”到“多维销售”的“新渠道”
“直播间的朋友们,这是刚收割的东宝贡米,煮饭香、回甘甜……”在邓小燕直播间通过抖音直播售卖贡米,2025年,通过线上各大平台销售额占比达30%。“过去,贡米主要靠经销商收购,价格被压低,现在,我们直接对接消费者,利润更高”,双西村村书记表示,未来,镇里计划开发贡米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
返乡创业青年:邓小燕直播带货东宝贡米
一粒米带动一方富,东宝贡米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2025年,全镇贡米产业总产值达2200万元,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户均增收超3000元,产业的兴旺发展让贡米成为“致富粮”。
站在东宝镇的稻田边,望着即将收割的稻谷,镇党委书记信心满满“我们的目标是让东宝贡米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名片’,让贡米香飘更远”。
一粒米,可以改变一个镇,一份坚持,可以传承千年文化,东宝贡米的故事,仍在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千年贡米正彰显着新的荣光。
东宝镇 史玉奇
来源:四川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