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是十三朝古都,到底是哪十三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23:27 1

摘要: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这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城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立政治中心,累计建都史长达一千五百余年。

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这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城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立政治中心,累计建都史长达一千五百余年。

说起夏朝这个开头的世袭王朝,太康仲康帝桀这些名字摆在一串,斟鄩作都,地方就在偃师二里头一带,洛阳当王都的路从这儿走起,商汤灭夏,把都放在西亳,离二里头东北大概六千米,后面几代在那儿执政过二百多年,周人的事接上来,西周想着看住东方那片地,周公把洛邑营成东都,王城和成周两座城并着站,周平王带着迁到洛邑,东周开篇,二十五个王在这统治五百多年,地上留下的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都在那条河边排着,拿在手里就是华夏文明起源的硬证。

往后看东汉,光武帝刘秀把都定在洛阳,写成雒阳,朝廷的事财货学问都往这儿汇,曹魏这边曹丕即位,把名字又改回洛阳,司隶校尉部设上去,管得更紧,西晋接着用洛阳当都,北魏到了孝文帝,公元四九四年把都搬来,汉化改革往下推,这三家合起来三百三十多年建都的账,汉魏洛阳城块头做起来,放到当时世界都城里排前面,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在这儿立住。

再到隋炀帝,大业元年六零五,把都迁来洛阳,叫宇文恺他们在汉魏故城以西开新城,漕运要紧,大运河就这么挖通,唐朝接着用,起于高宗把洛阳当东都,武则天那阵改名神都,武周的都城就落在这里,隋唐的城布得利索,天街一拉到底,明堂立在中轴,万国天枢这个规制撑起气象,龙门那尊卢舍那大佛,石壁上的刀痕细到眼睛都要贴近,雕刻的劲头走到巅峰,丝绸之路在东头起步,大运河在这儿当中心,东西连过来,南北贯起来,洛阳就成了一座对外对内都通的国际性大都市。

唐亡之后中原掀着波浪,五代的牌子一换再换,后梁后唐后晋都把洛阳当都,后晋高祖石敬瑭公元九三六年在契丹扶上来,定都洛阳,有一年转去开封,政治的分量还在这边延着传,战事频频,洛阳的宫室一处处折损,河道里漕运的劲头下去,全国的中心位子慢慢让出来。

北宋看这地方的重要,把洛阳列为西京,名臣遗老在这儿聚,司马光在院里点灯,把资治通鉴一卷卷编完,金人来了改称中京,在隋唐城东北角又起新城,今日老城的风貌从那会儿长出轮廓,元明清往后洛阳做府治,官衙的牌匾在城门上挂着,学术的火没灭,二程兄弟邵雍在这边讲学著书,近代战火推来,洛阳当过抗战时期的行都,一九四八年解放之后,工厂机器运转起来,工业城市的样子一步步立住。

数一数传承在手的东西,洛阳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大运河,丝绸之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十一处,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顺着洛河看过去,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像一串珠子围着河摆开,这个“五都荟洛”的景观少见,最早的王朝到封建盛世的路,城的规制工匠的手艺文化的交融,都在这些遗址里有迹可循。

十三朝的建都史把文化积得很厚,河图洛书的传说在书页间翻开,资治通鉴的编修在书案上推进,佛教最初传入的脚步从洛水边走过,理学的脉络在讲学声里延续,这座城始终扛着中华文明的载体这面旗,当下的洛阳一边护着古城的风貌,一边用创意把老东西用到新地方,古都文化在灯光展陈城市更新里有了新面貌,那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走在街口抬头就能对上。

来源:老汤历史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