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骂“抄袭”到火遍全网,他用20年画出野国风,引2000万人膜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07:24 1

摘要:在广州城中村一间废弃厂房里,一个满身颜料的年轻人正对着20米长的画布疯狂泼墨。

不拘泥于形式

才有更多新意

在广州城中村一间废弃厂房里,一个满身颜料的年轻人正对着20米长的画布疯狂泼墨。

墨色飞溅中,一只雄鹰的轮廓若隐若现—

谁也没想到,这段被随手拍下的创作视频,会在48小时后引爆全网。

近200万的点赞与超越2000万的播放量,让这个名叫“逅山钊”的90后画家一夜成名。

这不是普通的油画,也不是单纯的国风。

画面中,传统水墨的氤氲气韵与现代超写实的凌厉笔触激烈碰撞,合二为一。

雄鹰的每一根羽毛都纤毫毕现,而背景的泼墨如暴风雨将至恣意狂放。

瞳孔反射的微光使用金粉点缀,形成“画中画”的立体效果。

尤其是点睛时刻的画面,栩栩如生的威猛气势更让网友惊呼:

“你还真敢画啊,真不怕它跑出来?”

这位来自广东茂名乡间的少年,如何从默默无闻的艺术新秀,变成让2000万网友疯狂的"泼墨画痴"?

那些被颜料腐蚀到脱皮的手掌背后,又藏着怎样的艺术执念?

逅山钊

01

从传统习画到泼墨创新

在广州南岗山深处的一条小巷尽头,“逅山艺术”工作室的灯牌在暮色中静静亮着。

沿着山坡石阶拾级而上,栩栩如生的动物墙绘逐渐映入眼帘——

威风凛凛的猩猩、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些作品都出自90后画家黄义钊之手。

“有村民说画得太逼真,有时会吓到人。”

黄义钊的艺术启蒙,始于父亲黄伟明的画室。

作为茂名当地的美术教师,黄伟明让儿子从小就在耳濡目染的油画颜料中成长。

6岁执笔,初中系统学习国画,高中时已能独立完成山水长卷。

这段传统艺术的扎实训练,为他日后的创作埋下了重要伏笔。

逅山钊早年速写作品

2012年考入广东工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后,黄义钊的艺术视野开始拓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3D画家齐兴化与涂鸦艺术家陈英杰的泼墨作品。

尤其是将《山海经》神兽融入街头艺术的创新,这样传统与现代的大胆碰撞让他深受震撼。

齐兴华代表作品

陈英杰代表作品

自此,他彻底迷上了泼墨艺术——

这种用笔蘸墨大片泼洒,再细致勾勒的创作方式,既保留了国画的写意精神,又赋予了他自由表达的空间。

创作中的逅山钊

毕业后,父母曾为他安排亲戚公司的稳定工作。

但黄义钊最终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路:“给我两年时间,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2016年,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立"逅山工作室",并给自己艺名“逅山钊”。

“逅山”取自粤语“后生”,既暗合“山中邂逅”的意境,又寄托着这群年轻人的艺术热情。

逅山工作室伙伴

创业初期的日子并不轻松,工作室入不敷出时,他们靠接商业墙绘维持生计。

为了练习泼墨技法,逅山钊常在工作室创作到深夜,手掌被颜料腐蚀脱皮成为家常便饭。

但正是这段艰苦岁月,让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在数米长的画布上,墨汁泼洒的不可控性与精心勾勒的细节形成奇妙对比。

“这种看似随意却不随意的痕迹,让每幅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

02

用猛兽传递正能量

走进逅山钊的工作室,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灵动的动物神兽:

腾云驾雾的青龙、威风凛凛的猛虎、展翅欲飞的朱雀......

《四大神兽》

这些作品墨彩交融,锋芒毕露,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画布。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画家本人沉静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凤凰戏珠》

“人也有喜怒哀乐,动物也有喜怒哀乐,但我不喜欢画动物悲哀的那部分。”

“我想把它们画得很正能量,画得很有力量感,把能够鼓舞人心的东西画出来。”

《白虎》

在他眼中,动物或神兽的气质不应该被限制,就像动物园里被驯化的狮虎,早已失去了原始的野性。

因此,他通过泼墨技法将这种野性放大,特别是在眼睛的处理上格外用心。

《白马》

“我觉得猛兽就应该有凶猛的眼神,那种看到猎物时的眼神。”

起初,他画猛兽时也追求“好看”,但在与观众交流中发现,人们更欣赏动物天然流露的野性。

这种野性不是暴戾,而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力,能给观者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

巧合的是,他名字中的“钊”字,本身就含有“用勇气精神或希望鼓舞别人”的寓意。

《雪豹》

这种创作理念在作品《引领》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的灵感,来源于一则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

大小老虎相向而立,大老虎身上泼洒着金色的光芒,象征着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教育者的重要性。

逅山钊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引领》

前些年,祖母的离世让逅山钊创作了《呐喊》。

猛虎仰天长啸,无声的嘶吼却道出了画家内心的遗憾:

“尽管来不及,但我还在努力,希望让奶奶看到自己的成就。”

这幅作品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更展现他将个人情感与艺术创作完美融合的能力。

《呐喊》

除了情感表达,逅山钊还希望通过画笔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得知非洲狮数量锐减后,他创作了一幅红黑配色的狮王图。

画中的狮子眼神复杂,既有王者的犀利,又透露出生存的无奈与希望。

“每种动物都有独特的灵性,我想通过作品让人们关注这些濒危的美丽生命。”

《狮》

在技法上,黄钊特别注重对眼睛的刻画。

《青龙》中,龙睛用颜料点出金属光泽;猛虎图中,瞳孔的反光都经过精心设计。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笔下的动物仿佛具有了灵魂。

《青龙》

“别人看我的画,觉得我可能是比较狂野的人,但其实我只是把动物本来的样子画出来。”

在他看来,这些猛兽所展现的力量感,正是当代人内心渴望的投射: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神兽,当被唤醒时,就会迸发出强大的正能量。

《小白》

从传统神兽到濒危动物,逅山钊用画笔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每一只动物都不只是画面的主角,更是情感的载体、价值观的传递者。

《披荆斩棘》

正如他所说:“无论画什么题材,最终目的都是传递自己的想法和思绪。”

而选择动物作为媒介,正是因为它们能够最直接地触动人心,唤起观者内心最原始的情感共鸣。

03

在质疑与热爱中坚持前行

当赞誉如潮水般涌来时,逅山钊始终保持清醒。

他在抖音收获逾80万粉丝,作品播放量也常破千百万,网友盛赞其展现了"自由的怒吼、野性的霸气"。

《啸》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有人批评这不属于传统泼墨画,有人指摘其技法模仿抄袭前人。

面对这些声音,逅山钊坦言曾感到困扰,但很快调整了心态:

“不是只有画在宣纸上的,才能是泼墨画。年轻人不拘泥于形式,才能有更多创新的表达。”

《龙戏珠》

他坚信,作品的价值在于能否引发观者共鸣。

他会仔细阅读每一条评论,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

“好的不好的声音,我觉得都好,证明作品给观众带来了思考。”

《家的温暖》

这种开放的态度让他发现,虽然有人质疑作品是“行活儿”,但更多人表示他笔下的凤凰神兽正是自己想象中的模样。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他呈现了一个更接近大家想象中的传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刻板。

《星火》

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厚积薄发”是逅山钊的座右铭。

17年来,从A4纸到巨幅画布,他创作了至少上千幅作品。

每幅画都倾注全部心血,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最长纪录是一周足不出户。

这种对艺术的追求,源于对兴趣纯粹的执着。

“放弃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个,坚持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热爱。”

《重生》

如今,逅山钊将目光投向更远大的目标——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他不断从古代神兽中汲取灵感,创作中西结合的泼墨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无穷的智慧,我很喜欢中国风的感觉。”

在他眼里,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之美是一件非常酷而有意义的事。

而他也成功凭借努力与实力,入选“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

多个作品被西方国家官方收录并发行为邮票,真正做到用自己的方式把中国传统艺术“走出去”。

从茂名乡间的涂鸦少年到备受瞩目的艺术新锐,逅山钊用行动证明: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当网友在《傲视天地》下留言“原来国画可以这么酷”时,这位90后画家正以笔墨

为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

每一道泼墨的轨迹,都是东方美学面向未来的宣言;

来源:娱记娱乐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