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洋医药成立于2005年3月8日,于2021年6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医药产品商业化平台,拥有专业的品牌运营和营销推广能力,具备全产业链服务优势。
百洋医药成立于2005年3月8日,于2021年6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医药产品商业化平台,拥有专业的品牌运营和营销推广能力,具备全产业链服务优势。
百洋医药主营业务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商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零售等,尤其擅长为品牌医药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营销推广解决方案。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 - 医药商业 - 医药流通,所属概念板块有多胎概念、中药、创新药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第15,净利润第7
2025年三季度,百洋医药实现营业收入56.27亿元,在行业24家公司中排名第15。行业第一名上海医药营收达2150.72亿元,第二名九州通为1193.27亿元,行业平均数为292.22亿元,中位数为146.6亿元。主营业务构成中,品牌运营业务收入27.16亿元,占比72.41%,其中迪巧系列9.05亿元,占比24.12%;批发配送业务8.33亿元,占比22.21%;零售业务1.91亿元,占比5.08%;其他(补充)1130.85万元,占比0.30%。当期净利润为5.61亿元,行业排名第7,行业第一名上海医药净利润59.86亿元,第二名九州通20.77亿元,行业平均数为6.11亿元,中位数为2.05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于同业平均,毛利率高于同业平均
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百洋医药资产负债率为63.59%,去年同期为63.53%,高于行业平均的59.74%。从盈利能力看,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37.38%,去年同期为35.72%,高于行业平均的13.11%。
董事长付钢薪酬344.96万元,同比减少13.8万元
百洋医药控股股东为百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付钢。董事长兼总经理付钢,1970年5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中国人民大学EMBA。曾任北京铁路总医院医生、丽珠医药相关职务等,2016年7月公司股改完成后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兼任公司控股股东百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其2024年薪酬344.96万,2023年358.76万,同比减少13.8万元。
A股股东户数较上期减少40.83%
截至2025年9月30日,百洋医药A股股东户数为1.11万,较上期减少40.83%;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4.72万,较上期增加68.99%。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290.97万股,为新进股东,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东方证券指出,2025年上半年公司利润承压,主要系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商业化,在肿瘤、放疗领域增加资源投入。亮点如下:一是产品结构优化,品牌运营营收增长,核心品牌迪巧承压,但海露等成长期新品快速放量,带动毛利率改善;二是加大肿瘤放疗资源投入,优替德隆和Zap - X火星舟产品有进展;三是“投资孵化 + 商业化”双轮驱动,向创新药企转型,代理产品和战略投资有新成果。该机构下调2025 - 2027年收入预测,上调同期毛利率和费用预测,调整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为0.91/1.53/1.96元,根据可比公司给予2026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30.60元,维持“买入”评级。
西南证券指出,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受存货跌价准备及销售费用率提升影响。亮点如下:一是聚焦品牌运营,持续压缩批发配送业务规模,核心品牌运营营收增长,毛利率高;二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费用率略有提升,核心业务毛利率抬升、盈利能力向上。该机构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1.50/1.69/1.93元。
图:百洋医药营收及增速
图:百洋医药净利润及增速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财汇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