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英国BPI Chris Tams :中国是增长最快的核心出口市场之一,看好两国产业合作潜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20:09 1

摘要:英国唱⽚业协会(BPI)作为英国世界级唱⽚产业的代⾔⼈,致⼒于在国内及国际舞台上推⼴英国⾳乐,会员⽹络涵盖全英逾500家⾳乐企业,既包括数百家独⽴中⼩型企业,也囊括英国三⼤唱⽚公司,英国唱⽚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共占据英国合法⾳乐消费市场⾼达85%的份额。

在最近英国音乐产业代表团访华的行程中,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独家专访了BPI会员服务与国际事务总监Chris Tams。

英国唱⽚业协会(BPI)作为英国世界级唱⽚产业的代⾔⼈,致⼒于在国内及国际舞台上推⼴英国⾳乐,会员⽹络涵盖全英逾500家⾳乐企业,既包括数百家独⽴中⼩型企业,也囊括英国三⼤唱⽚公司,英国唱⽚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共占据英国合法⾳乐消费市场⾼达85%的份额。

访谈围绕中英音乐产业合作展开,Chris Tams 详细阐述了双方合作的潜力领域与 BPI 的支持举措。他指出,中英可通过艺人联合创作实现市场互拓,英国市场对流媒体、实体唱片的包容以及对非英语音乐的开放态度,为中国音乐 “出海” 提供了有利条件;BPI 则通过组织全球贸易代表团、联动政府机构等方式推动跨境合作。

在行业生态方面,Chris强调了中小型场地对新生代音乐人成长的摇篮作用。对于未来,他对独立音乐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中国无疑是英国音乐产业的核心海外市场之一,也是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之一,他看好接下来中英两国在音乐产业合作方面的增长潜力。

音乐财经:对于希望与英国音乐产业合作的国际伙伴,如中国流媒体平台、独立唱片公司,您认为哪些领域最具合作潜力?

Chris Tams :宏观上来看,英国音乐产业历史悠久,有超过100年历史的唱片公司,也是最早发展录制音乐的地区之一。我们还有 BBC 这样的国家级广播机构,它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至今仍在播放各种各样的音乐。而且英国的音乐节体系可能是全球最棒的之一,很多音乐节已有四五十年历史,比如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Glastonbury),在全球都很有名。

从更微观的层面来说,很多英国唱片公司都希望和国际企业、客户合作。伦敦有很多会说中文的人,也有大量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而且英国的主要城市都有唐人街,能吃到很棒的中餐(不过可能已经西化了,不完全是地道的中餐)。

对于想进入英国市场的中国唱片公司,我建议它们和英国唱片公司合作,让旗下艺人与英国艺人一起创作、合作。因为英国唱片公司也想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这是一种双向互助——英国唱片公司走入中国,中国伙伴开拓英国市场。

英国音乐市场以流媒体为主,实体唱片市场也很不错。黑胶唱片销售在英国已经实现了17年连续增长,是音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CD也依然有市场。现在还有一个趋势,很多从小听流媒体长大、从未接触过实体唱片的年轻消费者,开始重新关注实体形式,所以英国市场的包容性很强。

另外,近年来非英语音乐在英国表现也很好,尤其是韩国 K-Pop,比如Stray Kids在伦敦的大型体育馆办演唱会,7万张门票全部售罄,这真的很令人振奋。我12岁的女儿既听 K-Pop、J-Pop、C-Pop,也听西方音乐,现在的年轻人接触国际音乐的渠道比我小时候多太多了。英国消费者听世界各地的音乐,他们对新音乐(无论是什么语言)都非常开放、包容。

音乐财经:现在有越来越多中国音乐公司(如摩登天空、青风音乐)在英国成立分公司,Ed Sheeran 今年在中国的演唱会也很火爆,发出后立马售罄,中英音乐产业合作日益密切BPI 在推动跨境合作方面能提供哪些具体支持?

Chris Tams :首先要说明的是,英国没有专门的音乐出口办公室,所以 BPI 会和多个机构合作,承担起这方面的工作。

BPI 会在全球组织贸易代表团,带英国企业去海外对接业务,而且我们不会只局限于服务会员(尽管我们是会员制机构)。我们还会与上海的英国总领事馆、北京的英国大使馆合作。昨晚我们很荣幸受邀参加了英国总领事官邸的招待会,英国新任驻华大使也出席了。

英国政府有推动创意产业出口的行业规划,BPI 也有一个目标:希望英国音乐出口额能达到10亿英镑(去年是7.98亿英镑),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在我从事这份工作的13年里,我发现没有什么比面对面交流更有效。虽然可以发邮件、发微信,但亲自坐在上海的演唱会场地、酒吧或俱乐部里,感受中国观众如何体验乐队演出,了解场地情况,体验当地夜生活,再和合作方当面沟通,这种效果是线上交流无法替代的。

音乐财经:近年来南非、非洲、亚太地区的音乐影响力在提升,尤其是TikTok等短视频平台改变了媒体传播环境。对英国音乐产业来说,现在哪些海外市场的增长数据比较突出?

Chris Tams :中国无疑是英国音乐产业的核心海外市场之一,也是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之一。当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对我们来说也依然重要。

现在全球有一个明显趋势,亚太地区的音乐(尤其是来自日本、韩国、中国的音乐)影响力在上升,拉丁美洲的音乐也在快速发展,比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西班牙语音乐在全球的受欢迎程度大幅提升。这让世界变得“更小”了。现在在英国,能听到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语言和族群的音乐。

多年来,英国和美国一直是全球主要的音乐净出口国,现在韩国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国家加入。

对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并不在意音乐是否用自己的母语演唱,只要喜欢就会听。就像我之前提到的,K-Pop在英国就很受欢迎。而且现在有很多艺人,放在几年前可能只在本国受欢迎,现在却能在全球取得成功,这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

音乐财经:全英音乐奖(Brit Awards)注重大众影响力,水星音乐奖(Mercury Prize)则强调艺术创新性,这两大奖项的市场竞争差异体现在哪里?

Chris Tams :全英音乐奖的核心宗旨是展示英国音乐的全球成就。这个奖项已拥有近四十年历史,如今已成为英国音乐产业每年一度的焦点盛事。如果要找个类比,它就像是英国音乐界的“奥斯卡”,旨在表彰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音乐。

水星音乐奖最近首次走出伦敦,在纽卡斯尔举办。它的定位是表彰年度优秀专辑,会选出12张年度专辑,涵盖的艺人风格非常多元,更偏向当代音乐,注重艺术价值。要从这12张专辑中选出一张“年度最佳专辑”,对评委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判断力。

图注:Sam Fender赢得 2025 年水星音乐奖(Mercury Prize)

今年水星音乐奖的得主是 Sam Fender,他是纽卡斯尔本地人,我不知道这是否对他获奖有帮助,但我觉得他获奖是因为专辑本身质量过硬。事实上,我们和 Sam Fender 合作多年了,他签约的唱片公司也是我们的会员,2018年和2019年我们还带他去美国参加过演出。看到我们从艺人职业生涯早期就开始合作的人最终取得全球成功,真的非常开心。Sam 赢得水星音乐奖,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来说,都是一份莫大的荣誉。

总的来说,这两个奖项各有侧重。现在音乐消费方式和过去大不相同,但这类聚焦音乐的颁奖活动依然有存在的意义,它们能让人们看到英国艺人丰富的创造力。

音乐财经:作为行业标杆,英国官方排行榜在流媒体时代面临着数据来源多样化和新兴刷榜行为等挑战。为保障榜单的权威性与真实性,采取了哪些技术或制度层面的应对措施?

Chris Tams :BPI与娱乐零售商协会(Entertainment Retailers Association, ERA)共同拥有英国官方排行榜(UK Official Charts)的运营权。

这些年来,英国官方排行榜CEO Martin Talbot 及其团队已成功驾驭了支撑当今排行榜的海量数据。在运营英国本土排行榜的同时,他们还负责爱尔兰、法国等国的榜单业务,是全球音乐消费数据统计与排行榜运营领域的领军者之一。 他们接收的数据维度非常丰富,不仅要涵盖实体唱片数据,还要纳入流媒体数据、下载数据等。他们出色地整合了所有这些信息,在每周五准时发布排行榜。对艺人来说,能登上排行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BPI在英国还负责颁发金唱片、银唱片和白金唱片认证。这些都是音乐行业的重要成就象征,很多艺人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才能获得。

值得一提的是,排行榜运营团队在激活和更新排行榜体系方面做得非常好,排行榜在今天依然像三四十年前刚起步时那样具有参考价值。

Chris Tams :如今流媒体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榜单,但也出现了部分低质量歌曲大面积占据榜单的情况,英国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Chris Tams :如果中国音乐行业想打造一个更完善的音乐排行榜,我们认识一家英国公司可以提供帮助。英国官方排行榜运营团队也很乐意与中国同行交流,分享如何制作高质量榜单的经验。

在英国,排行榜的参考价值从未降低。现在确实存在付费播放量和普通播放量统计的问题,我们会对付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确保付费消费数据始终处于核心统计地位,这样得出的排行榜才能真正成为行业有用的基准。这并不是说各个平台(比如苹果音乐)的独立榜单没有价值,而是统一榜单能为行业提供一个实时的、整体的发展坐标。

虽然要处理的数据量极其庞大,但The Official Charts团队在整合数据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们还会将结果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呈现,让全球各地的人都能随时查看某一时刻不同唱片的受欢迎程度。所以,只要中国音乐行业有打造统一榜单的决心,我们认识的英国公司一定能提供有力支持。

音乐财经:中国流媒体平台每年上传的新歌数量极多,新音乐人、新乐队很难获得观众关注,您对中国新人艺人有什么建议?

Chris Tams :现在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你提到中国每年有100多万首新歌上传,而英国的数据也很惊人,仅Spotify一个平台,每天就有大约10万首新歌上传,现在这个数字可能还更高。

过去唱片公司有门槛,音乐发行量有限。如今音乐发行变得“民主化”,任何人都能发布作品,这既带来了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其实也催生了很多高质量音乐。但不可否认,艺人想脱颖而出确实更难了。

不过回顾历史,所有成功的艺人,无一不是靠努力和积累观众才走出来的,这一点从未改变。仅仅把作品上传到腾讯、网易等流媒体平台远远不够。虽然能让十几万人看到,但要积累真正的粉丝,现在有比以往更多的工具可用,这些工具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除了保证音乐质量,艺人还必须建立粉丝基础。从创作音乐、开始现场演出时就注重积累观众信息,比如收集他们的邮箱、微信或社交媒体账号,每天与观众互动,逐步扩大影响力。工具和操作方式可能变了,但“积累粉丝”的核心逻辑没变,只是现在的竞争更激烈了。

好在现在全球范围内仍有很多优秀音乐涌现,有些作品即便过二三十年,依然会被人聆听、具有影响力。只要新人能坚持做好音乐和粉丝运营,总会有机会。

音乐财经: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独立发行的新歌中近60%是用AI工具制作或辅助制作的,预计这个比例还会持续上升,英国音乐产业是否担心AI对艺人的冲击?

Chris Tams :英国音乐产业对AI的发展没有异议,我们更关注“合法与公平”。现在已经有很多艺人用AI制作音乐,甚至创作出了极具创新性的作品,这是值得鼓励的。但核心原则不能变,如果AI使用了他人的版权作品,必须获得合法授权并支付相应报酬。

所以,我们不关心有多少艺人用AI,因为AI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只要使用方式负责任、不侵犯版权,英国音乐产业就支持这种创新。

音乐财经:英国音乐在印度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功,还将中国、美国等列为前五大重点出口市场。在针对中国这类文化背景不同的市场制定推广策略时,BPI会做哪些本土化调整?

Chris Tams :最核心的调整,其实是“关注人”。亲自来到这个市场,体验当地环境,和行业人士面对面交流。

英国常用的很多社交媒体在中国无法使用,而中国本土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小红书、B站、微博、微信)功能更强大。英国公司不熟悉这些平台,也不知道怎么操作。

中国市场会迫使英国从业者认真思考“本土化”,如何进入这个市场、提供什么帮助。当然,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确实存在,但只要亲自来体验、面对面沟通,就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我们每次来中国,都能感受到中国音乐行业的热情接待,这也让我们更愿意常来。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中国音乐公司走进英国。如果中国朋友有机会来英国,一定要提前联系我们,我们很乐意提供接待和帮助。

摩登天空已经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他们在挖掘英国本土特色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艺人管理还是唱片发行。而这一切的基础,正是“人与人的介绍”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人际联系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音乐财经:中国音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型音乐节数量不断增加,但英国市场有大量千人规模的中小型音乐节,英国在中小型音乐节运营和生态建设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Chris Tams :英国的音乐节发展已经有四五十年了。我年轻时,英国只有两三个大型音乐节,如格拉斯顿伯里(Glastonbury)、雷丁(Reading)和怀特岛(Isle of Wight)音乐节,这是当时的“三大音乐节”。

图注:Glastonbury 2025

还有英国的“逍遥音乐节”(The Proms),它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专注古典音乐,现在由BBC广播3台运营,至今仍在举办,非常精彩。

后来,随着英国电子音乐的兴起,出现了大量新音乐节,其中一些存活至今。现在英国音乐节更趋向垂直化,比如专注摇滚和金属音乐的“Download音乐节”,举办非常成功。

同时,我们也看到海外市场的机会,比如英国音乐产业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的草莓音乐节,很多英国艺人希望能来演出。

不过更重要的是,英国非常重视中小型音乐节(Grassroots Music Festival)的保护。音乐场地信托(Music Venues Trust,MVT)就发起了一个项目,大型的巡回演出和音乐节会在每张门票中额外提供加收1英镑的选择,捐赠的钱专门用于扶持中小型场地的发展。

这些中小型场地是艺人成长的“摇篮”,很多乐队在这里学习演出技巧、积累舞台经验。没有它们,大型音乐节就会失去艺人来源。所以,保护中小型音乐现场和保护大型音乐节同样重要,这是英国音乐节生态能健康发展的关键。

音乐财经:英国在西南偏南(SXSW)和 MIDEM 等国际音乐节设立的"英国大使馆音乐舞台"成功发挥了作用。这类"音乐节桥梁"模式如何实现艺术展示与商业合作的同步推进?

Chris Tams :如今 MIDEM 音乐节的规模可能比过去小很多。我20多岁去参加时,有2万到3万名行业代表参加。

西南偏南(SXSW)是多年来持续运营得很好的音乐节模式。它起源于美国奥斯汀,现在已扩展到伦敦和悉尼。它之所以成效显著,是因为它既包含音乐展示环节,还设有大量的 B2B 会议和人们关注的专题讨论。

BPI 从奥斯汀的“英国音乐大使馆”项目启动时就参与其中,也参与了澳大利亚所有三届 SXSW 音乐节,今年伦敦的SXSW 音乐节我们也有参与。我可能是今年为数不多参加了全部三届 SXSW 音乐节的人。下午和晚上有音乐展示,同时配套开展商业活动和面对面,这种模式非常好。

音乐行业本质上仍是“人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依赖面对面沟通、信任与相互尊重。任何能让行业人士和艺术家齐聚一堂、促成合作的模式,都必然会取得成功。

音乐财经:您有哪些推荐的英国新人乐队或艺人?

Chris Tams :实在是太多了,我怕提到一个就会遗漏更多。目前我在听的有Coach Party、Gangs of Youth 和 Fat Dog。其实我更建议听众主动去搜索英国乐队。全球有很多音乐展示节,比如很多中国听众可能参加过的美国South by Southwest(SXSW)艺术节,很多英国新人会在那里完成美国首秀。

英国现在有大量优秀的新人艺人,涵盖各种风格,如果让我列,可能能说五六十个,但肯定还会漏掉很多。这也是英国音乐产业的魅力所在,我们有极其多元的艺人阵容和音乐类型,从世界顶级的管弦乐队,到优秀的创作歌手、摇滚乐队、金属乐队和电子音乐人,应有尽有。英国只是一个6000万人口的小岛,却能产出影响全球的音乐,真的很神奇。我也很荣幸能为英国音乐的海外传播尽一点微薄之力。

音乐财经:你对独立音乐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吗?

Chris Tams :我一直很乐观。英国的音乐场景极具多样性,每年在英国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中,很多签约于独立唱片公司,也有不少与主流唱片公司合作发行,还有一些完全独立运营。在英国,艺术家签约时可选择的商业模式极为丰富。正是这些多样的商业模式,构建了英国健康的音乐生态系统。

采访/编辑:董露茜 / 整理:苹果

排版:河清 / 审核:LUCY

阅读往期热文

行业对谈|英两千多家独立厂牌瓜分30%的市场份额,利物浦之声戴夫说,“专注非常重要,不要轻易改变!”

【音乐财经】 入驻第三方平台腾讯新闻丨网易财经|36Kr|新浪财经 百度百家 | 搜狐 知乎 | 虎嗅网 | 文旅中国|界面《音乐周报》-《音乐财经》专版 微博(4.7万订阅) | 抖音(18万订阅)|小红书(5000订阅)官网网站:www.livemusichina.com客服/

来源:音乐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