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几百年,国际舞台基本是西方国家说了算。从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欧洲、美国靠着殖民、技术垄断,把全球经济、政治规则攥在手里。但现在不一样了——新兴国家集体“支棱”起来了。
最近几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词儿老在新闻里听到,可好多人听着犯懵:这“变局”到底是啥?和咱老百姓有啥关系?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把这事儿讲透。
一、“东升西降”:世界舞台主角在换人
过去几百年,国际舞台基本是西方国家说了算。从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欧洲、美国靠着殖民、技术垄断,把全球经济、政治规则攥在手里。但现在不一样了——新兴国家集体“支棱”起来了。
看经济账:几十年前,发达国家GDP占全球八成多,现在跌到六成不到;反观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东盟这些,占比一路涨到四成多。就拿中国来说,GDP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球第11位,蹦到了第二,制造业产值更是占了全球近三成,相当于每生产3件工业品,就有1件是中国造的。
这种“东升西降”不光是数字游戏。以前西方定规则,比如WTO里的知识产权、贸易条款,基本是给发达国家量身定制。现在发展中国家不干了:“凭啥游戏规则只能你们改?”于是金砖国家扩容(沙特、埃及这些新成员加入)、RCEP(亚太区域自贸协定)落地,甚至非洲也在搞自己的大陆自贸区。简单说,世界不再是“西方说了算”,更多国家要抢话筒、定规矩。
对咱普通人啥影响?做外贸的老板们,以前盯着欧美订单,现在得琢磨东南亚、中东市场;打工人呢,跨境电商、直播带货这些新行当火起来,背后就是新兴市场消费力起来了。就连出国旅游,以前扎堆去欧美,现在泰国、马来西亚、沙特这些地方也越来越多人去,因为那边经济起来了,旅游设施也更完善。
二、全球治理:老规则不管用了,新秩序在打架
二战后,美国牵头搞了联合国、世界银行、IMF这些“全球治理工具”,目的是维护西方主导的秩序。但现在这套系统“生锈”了——新兴国家想改革,比如要提高在IMF的投票权,美国就是拖着不松口;气候问题上,发达国家承诺的援助没兑现,发展中国家减排压力却越来越大。
于是新玩法冒出来了:中国搞“一带一路”,拉着一帮国家搞基建、搞产能合作;俄罗斯搞欧亚经济联盟;东盟自己搞区域一体化……这些新平台,本质是“大家商量着来”,不像以前西方“我定规则你执行”。
但新秩序没那么好建,大国博弈越来越复杂。美国一边喊着“重回亚太”,一边拉着盟友搞技术封锁;俄罗斯和欧洲因为俄乌冲突撕破脸,能源格局彻底变天;中东也不再是美国的“后花园”,沙特、伊朗自己握手言和,连美国都插不上话。这种“旧秩序瓦解,新秩序没成型”的状态,就导致全球治理“没人管事”或者“各管各的”。
对咱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是国际供应链波动。比如芯片被卡脖子,手机、汽车涨价;能源价格因为俄乌冲突坐过山车,加油钱忽高忽低;甚至留学、移民政策也跟着变,以前想去美国读理工科容易,现在签证审查严了,反而东南亚、欧洲的留学项目火了。
三、科技革命:这次中国没掉队,甚至领跑
人类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中国都错过或者晚半拍:第一次蒸汽机是英国人的,第二次电力是美国人的,第三次信息革命还是美国硅谷带起来的。但这一次,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新赛道”,中国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局部领跑。
看看身边变化:5G基站全球最多,刷手机看视频不卡了;新能源汽车满大街跑,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卖到欧洲;光伏产业更狠,全球一半以上的太阳能板是中国产的,连沙特、阿联酋都找中国搞沙漠发电。就连最前沿的AI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专利申请量也冲进全球前三。
科技革命为啥重要?因为它不光改变生活,还改写“国运”。以前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让美国成了超级大国;现在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在全球产业链顶端吃肉。中国这次没落后,意味着以后不用再看别人脸色买技术、交专利费。
但对普通人来说,科技革命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新职业冒出来——AI训练师、数据标注员、新能源汽车维修工,工资还不低;另一方面,旧岗位被淘汰——工厂流水线工人被机器人取代,电话客服被AI语音替代。所以现在得学新本事,比如懂点编程、会玩短视频运营,不然很容易被时代甩下车。
四、地缘政治:冲突和合作并存,世界更“碎”也更“连”
以前地缘政治很简单:陆权国家(比如俄罗斯)和海权国家(比如英国、美国)抢霸权,殖民地归谁、海峡控制权归谁是核心。但现在不一样了,新战场转移到“看不见的地方”:网络攻击、太空竞赛、极地资源争夺(比如北极航道)、人工智能伦理……
同时,地区冲突背后全是“大棋局”:俄乌冲突表面是俄乌打架,实际是美欧和俄罗斯在能源、地缘上的博弈;巴以冲突不只是宗教矛盾,还夹杂着美国、伊朗、沙特的地区影响力争夺。这些冲突让能源、粮食价格波动,也让各国更重视“安全”,比如德国狂砸钱搞军工,日本想修改和平宪法。
但另一边,合作也没断:RCEP生效后,亚太国家互相降关税;中国和中亚五国搞“中国-中亚峰会”,搞能源、基建合作;非洲国家抱团搞工业化,中国帮忙建工厂、修铁路。这种“冲突+合作”的混搭,让世界格局更复杂,也更有意思。
对咱普通人来说,出国旅游、留学得更谨慎(比如巴以冲突地区别乱去);买进口商品得看产地(能源价格涨,欧洲的汽车、化妆品可能变贵);甚至国内就业也得看国际局势(比如中东基建火,学土木工程的可以去那边闯闯)。
普通人咋应对?看透大势,顺势而为
说了这么多“大变局”,普通人别慌,也别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其实变局里藏着机会:
做生意的:别死磕欧美市场,多看看东南亚、中东、非洲,这些地方经济增长快,需求旺;
找工作的:盯紧新能源、人工智能、养老、健康这些赛道,国家扶持+市场需求大,岗位多;
投资的:别光追美股、港股,看看A股里的硬科技公司(比如半导体、AI),还有“一带一路”相关的基建、能源企业;
学习的:学门外语(比如阿拉伯语、东南亚语言),掌握数字技能(编程、数据分析),未来十年吃香。
最后总结一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谁吃掉谁的“零和游戏”,而是全球重新洗牌、重新分工的机会。国家要在变局中谋发展,咱普通人也要在变局里找自己的位置。看透趋势,跟着时代走,日子肯定越过越顺!
来源:水里悠然的水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