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亿国资觉醒!湖北打响三资改革第一枪,地方财政迎历史性变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20:10 1

摘要:湖北这两年地方财政吃紧,大家都看在眼里,中央也强调要过紧日子,各地都在想办法不增加企业负担还能保障公共服务。湖北这边直接从存量入手,启动国有三资管理改革,简单说就是把资源、资产和资金这些政府手里的东西盘活起来。2023年9月他们就开始化解债务行动,顺势推进大财

湖北这两年地方财政吃紧,大家都看在眼里,中央也强调要过紧日子,各地都在想办法不增加企业负担还能保障公共服务。湖北这边直接从存量入手,启动国有三资管理改革,简单说就是把资源、资产和资金这些政府手里的东西盘活起来。2023年9月他们就开始化解债务行动,顺势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对全省国有资源、资产和资金进行清查,确认权属和价值评估,这在湖北历史上是头一遭。

到2024年底,清查结果出来了,全省国有三资规模达到21.5万亿元,这数字一出,就等于摸清了家底,为后面激活这些沉睡的资本打下基础。省里领导在2025年10月16日去武汉调研时,明确指出要聚焦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能源、数据这六类资源,还有实物、债权、股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五类资产,加上闲置低效资金,建立一套产权确认、价值评估、运营管理的体系。目的很实际,就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支持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这步棋下得早,湖北成了地方财政改革的探路者,其他地方一看有效,也开始跟进。

改革不是喊口号,湖北提出三个一切原则: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说白了,就是用市场手段把这些东西变现或放大价值。操作上分四种方式: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这套方法在全省落地,矿产资源方面,联投集团整合了86宗矿业权,通过地质评估和市场潜力分析,把闲置的部分转为可开发项目,黄石三鑫公司合并周边矿区,新增金铜矿资源量接近千万吨,直接提升了开采价值。

林业资源上,崇阳县桂花林管理机构把林地使用、经营、收益、处置、抵押五项权利打包转让,一单就成交2.5亿元,引入专业企业做可持续开发。水资源也没闲着,宜昌市五峰县月山村评估本地水生态旅游康养价值120万元,以十年协议转让给开发公司,村集体每年拿52万元固定收入外加销售额1%的分成,这就保证了稳定现金流。甚至废弃矿坑都翻身了,武汉江夏区和宜都市对旧矿坑生态修复,注入文化旅游元素,建步道、景观和休闲场所,把环境负担变成经济资产。

证券化是这次改革的重头戏,湖北用REITs和ABS这些工具把资产变金融产品。武汉市政府推动产业园证券化,东湖高新区光谷软件园发行REITs,融了15.75亿元,还有超10亿元的其他园区项目在审核流程中。洪山区国投公司拿165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做底层资产,发行了省内第一单保障性租赁住房ABS。洪山人工智能大厦在上交所发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拿到3.01亿元。这些动作让固定资产流动起来,提高了资本效率。到2025年9月底,武汉市国有三资总量破6万亿元,累计盘活资产2061.52亿元,实现收入1110.47亿元。宜昌市1到9月盘活三资231.5亿元,有偿使用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30%。省国资委发了行动方案,要求省属企业三年内盘活低效闲置资产1500亿元。十二届省委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总体方案,形成1+8配套体系,各市州都动起来了。

省国资委要求各地在2025年12月10日前上报改革情况,然后开全省总结推进会,建立长效机制。鄂州市从2026年起推行零基预算,按实际需求配钱,所有支出得重新证明必要性和效益,打破基数依赖。资本市场闻风而动,2025年10月21日,湖北国资概念股集体涨停,武汉控股、湖北广电、东湖高新等多股封板,武汉控股因为连续三天涨幅超20%发了风险提示。投资者觉得改革会注入更多优质资产到上市公司,或者通过证券化上市,这预期推高了股价。改革不光盘活存量,还在重塑治理模式,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地方债务压力能缓解一些。

来源:顾三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