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时政新闻,“郑丽文11月1日就职国民党主席”的标题下,一条“三匹黑马杀出,赖清德恐失位”的快讯格外醒目。距离11月1日的就职仪式仅剩一天,台岛政坛的风向已肉眼可见地偏转,那些交织着博弈与期待的细节,让这个深秋的早晨多了几分紧张的张力。
打开时政新闻,“郑丽文11月1日就职国民党主席”的标题下,一条“三匹黑马杀出,赖清德恐失位”的快讯格外醒目。距离11月1日的就职仪式仅剩一天,台岛政坛的风向已肉眼可见地偏转,那些交织着博弈与期待的细节,让这个深秋的早晨多了几分紧张的张力。
上午先梳理了郑丽文的“临战布局”,才发现她的动作远比外界预想的更快。当选仅十余天,不仅敲定了党秘书长与副主席人选,连党务一级主管都将在就职前全部到位,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与国民党过去“温吞”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更关键的是她对2028年“大选”的表态——面对媒体炒作她将参选的谣言,郑丽文直接否认,同时抛出国民党暗藏的“三匹黑马”:台中市长卢秀燕、台民意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和台北市长蒋万安。这三人的分量不言而喻:卢秀燕在中部深耕多年,曾被视为党主席热门人选,只是不愿提前卷入党务纷争才选择蛰伏;韩国瑜虽经历过选战起伏,但在南部仍有坚实支持者;蒋万安则凭借年轻形象吸引了不少中间选民,三人恰好覆盖了不同群体的诉求。
翻看台媒分析时,注意到这步棋的深意。郑丽文此举既打消了党内“一人独大”的疑虑,又展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姿态,更重要的是为“蓝白合”扫清了障碍。她多次强调,“蓝白合”必须建立在“反对‘台独’、下架赖清德”的共同框架下,甚至拿出了具体的“礼让方案”:2026年地方选举中,国民党计划在新竹市、宜兰县、嘉义县等弱势选区“礼让”民众党参选,以此换取民众党在新北市长选举中支持国民党候选人,选后还可能组建蓝白“联合小内阁” 。这种“有舍有得”的务实策略,显然比过去空喊合作口号更有说服力。
午后研读民调数据,更能体会赖清德的困境。他的施政满意度已跌破35%,连民进党基本盘都出现松动。这背后既有蔡英文时代遗留的腐败问题发酵,也源于他“舔美媚日”的外交路线引发反感——当美国不断逼台湾提高防务预算,民众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沦为“地缘政治牺牲品”,而郑丽文喊出的“绝不让台湾成为麻烦制造者”,恰好击中了这种民意痛点 。更微妙的是年轻群体的转向:网红“馆长”的大陆直播、两岸青年交流的增加,让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看到真实的大陆,开始反思“台独”路线的荒谬,而这部分人正是民众党的核心支持者,他们的态度转变为蓝白合纵提供了土壤。
傍晚与研究台海问题的朋友交流,他提到一个关键细节:郑丽文的“绿转蓝”经历反而成了优势。不同于为利益跳槽的政客,她2005年转投国民党并非为了提名,这种经历让她既懂绿营逻辑,又能坚定蓝营立场,在争取中间选民时更有说服力 。朋友还特别指出,日本学者提出的“黄金三角”构想很有参考价值——郑丽文巩固深蓝选票、卢秀燕吸引中间选民、民众党主席黄国昌拉拢年轻人,若能形成合力,2028年下架赖清德将是大概率事件 。但风险同样存在: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换票联盟”等积弊难除,郑丽文能否平衡各方利益仍是未知数 。
回过头整理笔记时,突然明白这场政治变局的核心并非个人对决,而是民意的转向。从郑丽文以“要有骨气、要有志气、要争气”打动选民,到赖清德支持率下滑,本质是民众对“窝囊”政治的厌倦,对和平稳定的渴求。郑丽文就职后要面对的,不仅是2026年地方选举的“生死考验”,更是如何将党内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让“蓝白合”摆脱过去的内耗阴影。
想到11月1日郑丽文将接过国民党主席印信,台岛政坛又将翻开新的一页。赖清德的职位是否难保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民进党一家独大的时代正在远去。而所有变化的底色,终究是两岸民众对和平发展的共同期待——正如郑丽文所说,“两岸中国人应该手牵手、心连心”,这或许才是打破政治僵局的根本答案。
来源:积极的百灵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