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妈妈,我嘴巴疼……”4岁的果宝(化名)蔫蔫地靠在妈妈怀里,连续三天低烧,胃口全无。一开始,全家人都以为是换季感冒,直到妈妈无意中翻开他的小手,心里“咯噔”一下——手心里,不知何时冒出了一簇簇小米粒似的红疹和水泡。
“妈妈,我嘴巴疼……”4岁的果宝(化名)蔫蔫地靠在妈妈怀里,连续三天低烧,胃口全无。一开始,全家人都以为是换季感冒,直到妈妈无意中翻开他的小手,心里“咯噔”一下——手心里,不知何时冒出了一簇簇小米粒似的红疹和水泡。
这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正在悄然变化、且进入高发期的手足口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专家提醒:今年的病毒有点“不一样”,症状更隐蔽,连学龄儿童也频频中招。
据2025年中国疾控中心及临床监测的数据显示,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已取代EV-A71,成为当前流行的优势毒株。
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虽然CVA16引发重症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它的传染性一点不弱,传播速度可能更快,导致感染的孩子总数增加。所以,家长们既不必过度恐慌,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症状“躲猫猫”,发烧不退要当心
往年,孩子一发烧,手心脚心马上出疹子,信号非常明确。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罗剑锋指出:“今年临床上A16和A6相对来说多一些,别的型就很少。很多孩子先发烧,一两天后才出疹,症状顺序打乱了,非常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
更“狡猾”的是:部分孩子口腔里的疱疹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但疹子却“潜伏”在手心、脚底、甚至肛周这些隐蔽部位,家长很难第一时间发现。
罗医生提醒:如果孩子突然发热,即使暂时没看到疹子,也别轻易当成普通感冒。尤其在发热1-2天后,务必仔细检查孩子的“四心”——手心、脚心、屁股心和口腔心(口腔黏膜),发现红色丘疹或小水疱,立即就医。
学龄儿童也需防护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5岁以上学龄儿童也加入“小患者名单”了。
一方面,可能与病毒毒株变化、大孩子同样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有关;另一方面,学龄儿童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活动范围大,共用物品多,洗手等防护意识可能不如幼儿时期,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所以,家有小学生的父母注意了,防护的弦同样要绷紧,别再以为手足口只是小宝宝的“专利”。
识别典型信号 & 重症预警
罗剑锋介绍,虽然病毒在变,但识别方法与重症预警信号是通用的。
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低热(37.5-38.5℃)、食欲减退、口腔黏膜白斑。
皮疹特征:手、足、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水疱,部分伴瘙痒。
病程发展:多数患儿7-10天自愈,但EV71感染者易引发脑炎、肺水肿等重症。
重症预警信号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需立即就医:
持续高热:体温>39℃超过3天,退热药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异常:频繁呕吐、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嗜睡。
循环障碍:四肢发凉、皮肤花斑纹、心率>160次/分钟。
家庭护理宝典,记住“三要三不要”
万一孩子中招,大多数情况可以在家护理自愈。记住这几个要点,孩子少受罪:
发热怎么退?
要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布洛芬。
嘴巴疼怎么吃?
准备温凉、稀软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粥、烂面条、酸奶。不要给过热、辛辣或酸性的食物,会刺激口腔溃疡,加重疼痛。
皮疹怎么护?
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棉质衣物,痒得厉害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不要让孩子抓破皮疹,以免引发细菌感染。勤剪指甲是关键。
脱水怎么防?
生病时孩子因口腔疼痛不愿喝水,最怕脱水。要鼓励少量多次饮水,或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要只喝白水或甜饮料。
预防是王道,这三招依然最管用
无论病毒怎么“变装”,切断传播途径永远是最高效的预防。
预防是关键:切断传播途径
1
打疫苗:EV-A71疫苗能有效预防最凶险的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和死亡。虽然今年它不是主力,但依然存在,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多一层重要保护。
2
勤洗手:这是最经济有效的“社会疫苗”!大人和孩子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彻底洗手。
3
多通风,少扎堆:在疾病高发期,尽量不要带孩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祁燕 插图为AI生成 参考资料:中国疾控中心
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