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纳粹党有一套为纳粹党员配发的制服,许多党员都身穿这套制服进行工作。对于纳粹党领导阶层,这套制服尤为重要,因为制服可以表明他们的政治级别和权威。
声明:本文是作为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并非宣传纳粹主义
纳粹党有一套为纳粹党员配发的制服,许多党员都身穿这套制服进行工作。对于纳粹党领导阶层,这套制服尤为重要,因为制服可以表明他们的政治级别和权威。
纳粹党制服主要颜色为褐色,同冲锋队等纳粹党组织的配色方案相同。据说这套褐色制服是参照了意大利法西斯党的黑色制服,并融入了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而且褐色代表了农业土地,是纳粹思想“血与土”的体现。
1920年代的魏玛共和国时期,激进的政治组织和自由军团都身穿一战时期军装作为代表服装。
最初,一些纳粹党员(如志愿者,现役或退役军人)追随当时潮流,身穿自己的军装,类似于自由军团。当冲锋队(Sturmabteilung)成立后,纳粹党开始考虑引入统一的制服。纳粹党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提到过,当时采用了一款山地部队冬季夹克作为冲锋队成员制服,以区别于普通党员。这种制服模仿了当时社会民主党的准军事化组织“黑红金国旗(Reichsbanner Schwarz-Rot-Gold)”。在那个时期纳粹党员的着装是军装,民族服装和便装的混合体。
1923年佩戴埃尔哈特海军旅(Marinebrigade Ehrhardt)钢盔的冲锋队队员
不久后,纳粹党员制服的主流是冬季夹克(在左臂佩戴红色万字袖章),野战灰帝国军服或共和国陆军军服和山地帽。地方基层党员的制服类似上面,但有些不同,比如红色袖章中万字是水平而不是45度角倾斜。另外大部分党员都佩戴一战时期的勋奖章。
1923年9月2日在纽伦堡举办的右翼组织的“德国日”活动上,纳粹党党员就身穿上述制服出现,让在场人员印象深刻。在9月30日举办的纳粹党党代会上,纳粹党党员也身穿了这套制服。同时冲锋队也在这次党代会上首次穿上统一制服,并在市区内进行游行活动。
1923年纳粹党员游行
当时斯巴达克同盟和其他革命团体(比如共产党)都在手臂上佩戴红色袖章,纳粹党也因此模仿他们佩戴红色袖章作为革命者标志。红色袖章中心为白色,里面有纳粹万字标志,整体样式和纳粹党旗相同,配色为德国传统颜色红,白和黑三色。袖章的万字通常为45度倾斜,但有一些为不倾斜。
1922年纳粹党员佩戴红色万字袖章合影。
1923年11月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希特勒和一众纳粹党员被官方逮捕和拘留,直到1925年希特勒释放后才重建纳粹党。这个时期纳粹党模仿意大利法西斯党的黑衫,开始褐色衬衫作为自己标准制服。这套褐色衬衫曾经是德国非洲殖民地部队的军服。
这套纳粹党制服包括褐色衬衫,法式平顶帽,褐色领带,褐色武装带,褐色马裤和棕色高筒靴。褐色衬衫最初作为冲锋队制服推出,后才被希特勒和其他政治领导人广泛采用。后来这套褐色衬衫开始搭配领章和肩章,以表明隶属关系和衔级。最初褐色衬衫颜色更偏向于深褐色,后改为了棕褐色,近似赭石色。不同制造商生产的制服配色略有不同,也因此影响到后续勤务服配色。
完整的一套褐色衬衫装备
单排扣勤务服
1933年1月纳粹党上台后,新推出一款勤务服(Dienstrock)。勤务服是一种翻领西装式制服,颜色同衬衫一样为褐色,主要供政治领导和冲锋队等身穿,包括希特勒。冲锋队勤务服颜色比纳粹党的更偏褐色。另外政治领导的勤务服上搭配领章和袖章。
勤务服为翻领样式,法式翻袖,衣门襟4枚纽扣,2个配纽扣的中间带褶的袋盖胸袋,2个配纽扣的无褶的袋盖胯袋。背面腰部中间向下有一条竖直开衩,在开衩上部有2枚纽扣。所有纽扣为金色,上面有纳粹党鹰徽图案。勤务服还有一款出行勤务服,区别在于胯袋是内藏式。
此外还有一款夏季白色制服,也可以作为礼服。这款夏季白色制服也分为勤务服和出行勤务服。而之前的褐色衬衫由初级党员和部分政治领导作为日常勤务穿着,在纽伦堡党代会和慕尼黑政变纪念仪式等纳粹党活动上作为礼服穿着。
左:出行勤务服;右:夏季白色制服作出行服
左:夏季白色制服作勤务服;右:夏季白色制服配金色礼服腰带
左:褐色勤务服+褐色马裤+高筒皮靴+金色锦缎腰带+金色锦缎枪套肩带
右:夏季白色制服+褐色马裤+高筒皮靴+金色锦缎腰带+金色锦缎枪套肩带
金色锦缎枪套肩带
双排扣勤务服
部分纳粹党高级官员会身穿一款褐色双排扣勤务服。双排扣勤务服的衣门襟每排3到4枚纽扣,只有两个内藏式胯袋,袋盖无纽扣。双排扣勤务服也有夏季白色款式。
右:双排扣勤务服
褐色双排扣勤务服
白色双排扣勤务服
党员还有两套体育训练服,可以在室内和室外体育和训练时身穿。
早期纳粹党在制服外身穿各种防寒装备,比如陆军羊毛军大衣或海军皮革军大衣。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正式推出了防寒装备,规定为大衣或斗篷。不过也可以根据党员喜好,采用民间版本的衣物。
大衣为褐色羊毛制成,双排扣,每排6枚纽扣,有两个斜插内藏式袋盖胯袋。大衣背面有条收腰腰带,用2枚固定在后腰部两侧。衣领为棉制而不是羊毛,上面有领章。左臂佩戴红色袖章。
披风为褐色羊毛制成,无袖样式。在胸口左右有2枚金色大纽扣,用于固定一条金色链子。
左:大衣;右:披风
纳粹党帽子同制服一样为褐色。早期纳粹党采用一战德国军帽和山地帽。1925年同褐色衬衫一起推出了法式平顶帽。该款平顶帽和冲锋队样式相同,但没有地区识别色,所以全为褐色。平顶帽正面为纳粹党鹰徽,纽扣和下巴带/帽风绳。普通党员使用棕色皮革下巴带,政治领导使用金色或银色丝线编织而成的帽风带。
1929年纳粹鹰徽
普通党员的平顶帽
政治领导的平顶帽
全国组织领导(Reichsorganisationsleiter)和全国监察官(Reichsinspekteur):金色帽风带和2个金色结
区域监察官(Landesinspekteur)和大区领导(Gauleiter):金色帽风带和1个金色结
地区领导(Kreisleiter):银色帽风带和2个银色结
地方小组领导(Ortsgruppenleiter):银色帽风带和1个银色结
网格领导(Zellenleiter)和街区领导(Blockleiter):银色帽风带无结
全国组织领导:1928年1月2日为格雷戈尔·施特拉塞(Gregor Strasser)设立职位。1932年12月8日施特拉塞因同希特勒发生冲突而辞职,由罗伯特·莱伊(Robert Ley)接任,此后该职位更名为纳粹党政治组织参谋领导(Stabsleiter der Politischen Organisation der NSDAP)。全国组织领导主要职责是组建,扩大和监督纳粹党内部组织,培训和人事统计等工作。
全国监察官和区域监察官:由时任全国组织领导的施特拉塞在1932年7月15日的两个职位。当时设立了10个区域监察官,每名区域监察官从大区领导选任(并空出大区领导职位),负责监督区域内多个大区的党内事务。这些人大多数是施特拉塞亲信。区域监察官向上对两名全国监察官报告,分别是保罗 ·舒尔茨 (Paul Schulz)和罗伯特·莱伊。区域监察官可以不事先通知下对大区进行突击检查,还有权在必要时取代大区领导发布命令,而之前大区领导是直接向希特勒汇报工作。1932年12月8日施特拉塞辞去职务后,希特勒下令撤销全国监察官和区域监察官两个职位。
大区领导:大区(Gau)是纳粹党的区域划分,相当于邦。大区领导对大区内纳粹党组织和协会拥有管理和监督权。在纳粹党一体化进程后,大区领导接管了大区内政府组织,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大区领导可以直接向希特勒报告。1934年有32个大区,到1943共设立了43个大区。
1926到1943年大区变化
地区领导:每个大区都划分为若干地区(多的有几十个,少的只有几个),比如埃森大区分为8个地区。地区领导最初由大区领导临时任命。在职位实习后,地区领导候选人需要在地区领袖学校(Landesführerschule)学习,并提交技能和血统证明,最终由希特勒亲自确认。到1943年共设立了890个地区。
大区内划分为地区范围
地方小组领导:平均8个网格组成1个地方小组。地方小组领导管理和监督50到150名党员,150到1500名民众。地方小组领导在地方办事处(Ortsgruppendienststelle)办公,同时还有德意志劳动阵线(DAF),国家社会主义妇女联盟(NSF)和国家社会主义人民福利(NSV)等纳粹党组织机构一同办公。这些组织机构同地方小组共同组成“地方参谋部(Ortsgruppenstab)”,负责当地教育,组织,行政和宣传等工作。到1943年共设立了30,601个地方小组。
网格领导:最初叫网格监督(Zellenwart)。由4到8个街区组成一个网格(Zellen,本意细胞),在居住密度低的农村,会取消网格领导职位,由地方小组领导亲自接管。网格领导必须同街区领导每月进行一次会议,定期向地方小组领导报告情况和投诉。到1943年共设立了121,406个网格。
网格范围
街区领导:最初叫街区监督(Blockwart)。街区领导是纳粹党最低级别政治领导职位,负责对民众进行控制,监督和灌输纳粹意识形态。在城市负责40到60户家庭,在农村负责几个农场和手工作坊。约有50万街区领导,他们必须提供从1800年起的血统证明,证明雅利安人血统。到1943年共设立了539,774个街区。
街区范围
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开始党政一体化,纳粹党开始深入魏玛共和国政府部门。1934年长刀之夜后,纳粹党进行重大重组,在党内按照区域建立四个领导部:全国领导部(Reichsleitung)-德国全境;大区领导部(Gauleitung)-德国的邦;地区领导部(Kreisleitung)-德国的县;地方小组领导部(Ortsgruppenleitung)-德国的市镇。纳粹党各级领导和党员被划分进四个领导部。四个领导部不是严格上下级,而是相互独立,希特勒和纳粹党高级领导可以同时对四个领导部下令,也可以单独向某个领导部下令。同时纳粹党在四个领导部内增加了很多新的衔级。
1934年1月20日纳粹党开始采用大檐帽来使自己更加正规化,此款被称为。根据1936年规定,M34大檐帽的帽檐正面为纳粹鹰徽(1936年鹰徽修改了样式),帽墙(早期为棉布,后期为天鹅绒)中间是黑红白同心圆帽徽,正中间是纳粹万字符号。深褐色帽檐上面是金色或银色丝线编织而成的帽风带。
1934年纳粹鹰徽
1936年纳粹鹰徽
全国领导部的大檐帽为深褐色,滚边(帽檐和帽墙上下)为黄色;大区领导部的大檐帽为深褐色,滚边(帽檐和帽墙上下)为红色;地区领导部的大檐帽为深褐色,滚边(帽檐和帽墙上下)为黑色;地方领导部的大檐帽为浅褐色,滚边(帽檐和帽墙上下)为浅蓝色。
鹰徽,帽风带和固定纽扣为金色的是四个领导部的领导阶层,其余党员为银色。
全国领导(滚边为黄色)的大檐帽,鹰徽,帽风带和固定纽扣为银色
大区领导(滚边为红色)的大檐帽,鹰徽,帽风带和固定纽扣为金色
地区领导(滚边为黑色)的大檐帽,鹰徽,帽风带和固定纽扣为银色
地方领导部(滚边为浅蓝色)的大檐帽,鹰徽,帽风带和固定纽扣为金色。该款大檐帽鹰徽为早期型,帽墙不是天鹅绒。
下多瑙河大区领导雨果·朱里(Hugo Jury)
此后M34大檐帽进行了小修小改,直到1939年推出了M39大檐帽。M39大檐帽的滚边色:全国领导部为黄色,大区领导部为深红色,地区领导部为白色,地方领导部为浅蓝色。所有衔级的鹰徽,帽风带和固定纽扣都为金色。三色同心圆帽徽四周增加了镀金冲压而成的橡叶花环。
同时还推出了一款帽盖为白色的夏季大檐帽,白色帽盖上无滚边色,只有帽墙上下有滚边色。
全国领导部的M39大檐帽
大区领导部的M39大檐帽
地区领导部的M39大檐帽
地方领导部的M39大檐帽
地方领导部的夏季大檐帽
马克斯·阿曼(左)和罗伯特·莱伊(右)都身居全国领袖,分别佩戴了新老两款大檐帽。
二战期间,纳粹党党员才采用了同国防军样式相同的野战帽。基本材料为羊毛,但也有人私人订制使用了高品质的棉制造。纳粹党野战帽采用M43野战帽样式,正面有2枚或1枚纽扣固定护耳,护耳可以下翻保护脖子。野战帽上为刺绣或金属纳粹鹰徽,帽顶带有滚边色识别。
全国领导部的野战帽
大区领导部的野战帽
约瑟夫·特尔博文(Josef Terboven)(左)担任挪威帝国总督(Reichskommissar)
罗伯特·莱伊佩戴野战帽
此外纳粹党还有一款船形帽,共有两种样式。第一种样式是前面是纳粹鹰徽和三色同心圆帽,护耳上部和帽顶带有滚边色;第二种样式前面是纳粹鹰徽的纽扣,左面是刺绣纳粹鹰徽,护耳上部和帽顶不一定有滚边色。
第一种船形帽
第二种船形帽
腰带佩戴在褐色衬衫和勤务服上。腰带为棕色,最初配有同国防军军官相同样式的镂空针扣,镂空针扣颜色分为金色和银色。
1938年之前纳粹党员的装备,其中就有皮革腰带。
镂空针扣腰带实物
1938年更改规定,腰带扣改为金色圆形,图案为橡叶花环和纳粹鹰徽。同时增加了一条金色锦缎腰带作礼服之用,圆形腰带扣为铝制镀金,腰带为金色锦缎,中心为橡叶图案,背面底衬为棕色天鹅绒。而希特勒和一些纳粹党高级领导继续使用老款镂空针扣皮革腰带。
圆形腰带扣
棕色皮革腰带实物
金色锦缎腰带
地方小组领导勤务服搭配皮革腰带
罗伯特·莱伊的全国领导勤务服配金色锦缎腰带和金色锦缎枪套肩带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来源:擦菠萝的海绵宝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