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08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每年流感一来,总有人“闻风而动”:药店门口排长龙,奥司他韦一夜售罄,甚至有人在朋友圈高价求购。
但你知道吗?流感≠都要吃奥司他韦,吃药这事儿,真不是靠“抢”就能抢来健康的。
与其盲目囤药,不如从源头提升身体的防御力。其实,有一种中成药,已经被写进了国家诊疗方案,不仅能增强体力、扶正祛邪,还对抗流感病毒有辅助作用。
别急,咱们慢慢说清楚。
一到换季,“感冒”和“流感”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热门词。可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症状轻微,几天就能恢复;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快、来势猛,甚至可能致命。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在8.8万左右。
并不是吓唬你,流感不是闹着玩的。
因为“名声在外”。奥司他韦,是目前治疗流感的常用抗病毒药物之一,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但它不是“万能钥匙”。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奥司他韦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超过时间效果明显下降。”
这也就是说——不是一感冒就吃奥司他韦,而是得对准“时间窗”,否则不仅无效,还有可能带来耐药风险。
再者,奥司他韦对新冠、普通感冒等并无效果,不对症吃药,还可能伤身。
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对于体虚易感人群、中老年人群和流感恢复期者,中医药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
其中,玉屏风颗粒(或口服液)被多次提及,作为提高抵抗力、预防复发、缓解症状的推荐药物之一。
听起来像个“古方”的名字,其实它的配方很简单,就三个成分:
黄芪:补气固表,增强免疫白术:健脾祛湿,助消化防风:祛风解表,抗病毒这个组合,出自《丹溪心法》,已经流传了数百年,是经典的“扶正固表方”。
现代研究发现,其不仅能提高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还对多种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划重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吃!
玉屏风颗粒主要适合以下几类人:
体质虚弱、反复感冒的人流感恢复期,容易“反复发作”的人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想要增强抵抗力者它不是退烧药、不是抗病毒“快刀”,而是调理体质、提高免疫的“盾牌”。
划重点:玉屏风颗粒不是“救急药”,而是“调理药”,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可以,但得分情况。
若在流感早期(48小时内),症状明显,可按医生建议使用奥司他韦;同步或后期,可联合玉屏风颗粒使用,增强身体正气,缓解症状,防止复发。但请记住,一定要遵医嘱,别自己“配方抓药”。
一些朋友对中成药存在两种极端看法:
要么过度神化,觉得中药“包治百病”要么彻底否定,认为都是“安慰剂”都不准确。现代中成药的作用机制、成分含量、临床效果,很多都经过了系统研究。
比如玉屏风颗粒的抗病毒作用,在国内外已有多项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它能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巨噬细胞功能,这些都是科学指标。
所以——信,可以;迷信,不行。
除了药物,生活管理很关键。请牢记以下几点:
多喝水,保持黏膜湿润休息好,别硬撑上班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避免交叉感染,戴好口罩、勤通风不要觉得“抗一下就过去了”,流感拖着拖着,就可能拖出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一句话总结:流感不可怕,怕的是你不当回事。
与其等生病了去抢药,不如提前把身体这道“防火墙”筑牢。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锻炼、心理平稳,这四样,比任何药物都更“对症”。
再加上合适的中药调理(比如玉屏风颗粒),你会发现,身体不再一吹风就“感冒”、一换季就“趴窝”了。
一味靠“神药”解决问题,不如从根本提升自我修复能力。
奥司他韦,有用但不万能;玉屏风颗粒,不快但稳当。
真正能保护你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一点点中医的智慧。
别再盲目跟风抢药了,把注意力转回自己身上——你的身体,比药更重要。
参考资料: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流感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防治流感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周报,2023年年报
来源:黄中医科普讲堂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