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擦亮“锦绣郫都”底色,产业兴旺让农商文旅体融合更有底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7:13 1

摘要:金秋时节,郫都乡村色彩斑斓,一座座村居亮丽多彩,一项项产业落地生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郫都区围绕“治理、产业、建设、运营”四个方面深入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将美丽乡村从“风景”变成“产业”,从“幸福家”变成“

金秋时节,郫都乡村色彩斑斓,一座座村居亮丽多彩,一项项产业落地生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郫都区围绕“治理、产业、建设、运营”四个方面深入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将美丽乡村从“风景”变成“产业”,从“幸福家”变成“打卡地”,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让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底气更足。

第二期,让我们聚焦“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在郫都,一棵棵青翠欲滴的生菜,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走出了郫都,端上了香港市民的餐桌,更牵引出一条联农带农、共闯市场的黄金产业链,为郫都区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注入了坚实的底气。

从“滞销菜”到“畅销品”

冷链技术破局开路

“赶紧处理,今天就要发车。”10月22日,位于郫都区安德街道棋田村的郫都生菜集散中心一派忙碌,负责人唐杰正调度工人处理来自安徽的10吨生菜订单。生菜是郫都地理标志产品,全年产量约6万吨。过去受制于产品特点和运输条件,大部分只能就近销售,遇出产高峰期常常滞销,价格波动也较大。唐杰通过拓展省外市场,打开了销路。

今年3月,郫都生菜集散中心正式建成,单日峰值处理能力80吨。郫都种的生菜通过真空预冷和冷藏运输,销往了上海、深圳、北京、哈尔滨、天津等地,甚至还卖到了香港。“我们拥有6300平米的保鲜库,配备专业真空预冷机,能够在短短30分钟内,迅速将蔬菜中心温度降至1-2℃,实现快速降温保鲜。”唐杰介绍道。

不止于生菜

“一站式”服务带动500人就业

“这个集散中心的功能远不止处理生菜。它还可以处理萝卜、油麦菜、豌豆尖、儿菜等蔬菜。”唐杰告诉记者,中心投运迄今已经实现了1000余万的经营业绩,带动了郫都区安德街道棋田村及周边近500人就业,从事种菜、采收、包装、加工等工作。

同时推动生菜产业联农带农,通过“达标+购销”“托管+销售”“订单+统购”三种合作模式,带动5个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和200余户农户共闯市场、共建品牌、共享收益。

一墙之隔的“黄金搭档”

社会化服务覆盖全产业链

与生菜集散中心一墙之隔的郫都汉康育秧烘储中心眼下正在进行水稻烘干作业,中心购置了7台低温干燥机,单日最大吞吐量达300吨,4个仓储罐储存能力达3000吨。除了郫都,也面向周边区(市)县种植大户等提供粮食烘干和收储服务。

“我种了1300吨水稻,今年全部卖给了汉康育秧烘储中心。不仅比粮库收购价每斤高2分钱,还省去了运输费用,更实惠。”郫都区安德街道红专村种植大户罗德坤告诉记者。

除了粮食烘干、收储,中心还提供育秧服务,整套设备一次性完成供盘、铺土、浇水、播种、浇水、覆土、叠盘、叠栈(码垛)作业,全程仅需5-6人。今年,中心共育秧60万盘,栽种面积达2.5万亩,覆盖郫都、崇州、彭州、都江堰、温江等地。

近年来,郫都区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汉姜、棋广粮经园区提质增效目标,率先在区域内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设一站式社会化工作站,推广“代耕代种”和“全程托管”模式。同时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实施标准化生产与统购统销,依托绿色生产联盟,引领片区绿色生态种植转型。2024年郫都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8.12亿元、同比增幅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6.2%。这组数据有力地证明,郫都区正沿着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行。

来源|华西社区报、天府郫都、区农业农村局、郫都发布

来源:郫都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