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家中老人频繁说“这儿疼那儿酸”,却查不出明确病因,走几步就气喘、对喜欢的事提不起劲——这些看似寻常的衰老表现,可能是慢性疼痛与衰弱综合征在“作祟”。这两种问题常常相互缠绕,像一张无形的网,悄悄夺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当家中老人频繁说“这儿疼那儿酸”,却查不出明确病因,走几步就气喘、对喜欢的事提不起劲——这些看似寻常的衰老表现,可能是慢性疼痛与衰弱综合征在“作祟”。这两种问题常常相互缠绕,像一张无形的网,悄悄夺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慢性疼痛:不只是“老毛病”
慢性疼痛指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在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发生率高达40%-75%。与年轻人的疼痛不同,老年人的慢性疼痛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可能是腰背部的隐痛、关节的酸胀,也可能是全身游走性的不适,且多与多种疾病叠加有关,如骨关节炎、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更隐蔽的是,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打折扣”。部分老人因认知功能减退难以准确描述,还有些人觉得“老了就该疼”,默默忍受,直到疼痛严重影响睡眠、食欲甚至情绪,才被家人察觉。
衰弱综合征:身体的“预警信号”
如果说慢性疼痛是“持续的折磨”,衰弱综合征则像“渐进的崩塌”。它是一种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的状态,表现为体重莫名下降、体力明显减退、容易疲劳、抵抗力变弱,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感冒,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慢性疼痛与衰弱综合征常常“结伴而行”:疼痛让人不愿活动,肌肉逐渐萎缩,身体机能下降,进而加重衰弱;而衰弱状态下,身体对疼痛的耐受力更低,形成恶性循环。数据显示,有慢性疼痛的老年人,出现衰弱的风险比无疼痛者高2-3倍。
如何早期识别?家庭观察是关键
作为家人,可通过简单观察捕捉信号:
1.疼痛信号:老人是否频繁揉按身体某部位?是否回避弯腰、上下楼等动作?睡眠是否因疼痛中断?
2.衰弱信号:步行速度是否明显变慢(比如4米路走超过6秒)?是否提不动5公斤左右的物品?是否近半年体重下降超过5%?
若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带老人就医,通过专业评估(如疼痛数字评分法、衰弱表型评估)明确状况。
干预与照护:多管齐下破“困局”
应对这两种问题,需要“组合拳”策略:
1.规范止痛: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尤其是含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可能伤胃、伤肾),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或物理治疗(如热敷、经皮电刺激)。
2.适度活动:哪怕是每天10分钟的散步、简单的关节拉伸,也能缓解疼痛、延缓衰弱,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和钙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制剂。
4.心理关怀:疼痛和衰弱易导致焦虑、抑郁,家人的陪伴、鼓励,甚至简单的聊天,都能帮助老人建立积极心态。
关注“无形的痛苦”,守护晚年质量
慢性疼痛与衰弱综合征虽常见于老年群体,却并非“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它们就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呵护。及时发现、科学干预,才能让老人摆脱“疼痛-疲惫-衰弱”的漩涡,拥有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慢性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10):1105-1112.
2.FriedLP,etal.Frailtyinolderadults:evidenceforaphenotype[J].JGerontolABiolSciMedSci,2001,56(3):M146-M156.
3.刘晓红,朱鸣雷.老年医学速查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湖南医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