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原文: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一、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规则,释放市场活力
制度型开放是更高层次的开放形态,通过规则对接和政策创新优化营商环境。2024 年,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外资准入全面放宽
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限制措施从 31 条压减至 29 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 “清零”。政策红利显著释放,全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达 2212.1 亿元,其中医疗器械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 98.7% 和 21.9%。例如,德国西门子在成都设立医疗设备研发中心,利用中国市场开放机遇加速本地化创新。
自贸港与自贸区试点先行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零关税” 商品范围扩大至约 6600 个税目,占比 74%。2024 年海南进出口总值达 2776.5 亿元,同比增长 20%,其中出口增速 43.5% 居全国第二。欣龙无纺等企业通过加工增值 30% 免关税政策,将进口涤纶短纤加工成无纺布内销,节省关税成本超千万元。
数据要素市场化突破
北京、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架产品 1.6 万个,2024 年交易额增长 80%。深圳数据交易所通过 “数据海关” 机制,支持华为云向东南亚输出人工智能模型,带动数据服务出口增长 150%。
二、贸易创新:新业态引领,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外贸正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提升” 转型,跨境电商、绿色贸易等成为增长新引擎:
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
2024 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 2.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占外贸总额 6.2%。中小企业成为主力,家居、消费电子占比近 60%,兴趣类电商(如金属模型、IP 周边)交易额增长超 140%。例如,深圳某企业通过独立站销售 “金属版乐高”,单条视频播放量破千万,带动年销售额增长 200%。
绿色贸易全球领跑
新能源产品出口成为亮点,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 “新三样” 出口增长 13.1%,占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 4.2%。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建设光伏组件工厂,2024 年出口量同比增长 50%,支撑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RCEP 红利加速释放
对 RCEP 成员国进出口占比提升至 37.1%,其中对东盟增长 62.3%。深圳东竔包装凭借 RCEP 原产地证书,对日本出口聚丙烯薄膜关税从 4.8% 降至 2.6%,单批次节省成本近万元。安徽对 RCEP 成员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52.2%,汽车、集成电路出口分别激增 147.7% 和 838.6%。
三、双向投资:全球布局深化,产业链协同升级
中国正从 “引进来” 向 “双向开放” 转变,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并重:
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2024 年高技术制造业外资占比达 11.7%,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扩建后产能提升至年产 100 万辆,带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增长 30%。巴斯夫在湛江投资 100 亿欧元建设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成为德国企业在华最大单笔投资。
对外投资质量提升
中国企业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 20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6.4%。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设欧洲第二座电池工厂,年产能 100GWh,服务宝马、大众等车企。华为在东南亚布局 5G 基站建设,带动当地数字经济发展。
产能合作与技术输出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 2000 万人次,货物吞吐量突破 200 万吨,老挝农产品对华出口增长 40%。三一重工在印尼设立工程机械产业园,本地化生产挖掘机、起重机,2024 年出口额增长 35%。
四、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陆海联动,构建国际循环
“一带一路” 倡议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重塑全球经济版图:
中欧班列量质齐升
2024 年开行 1.9 万列、发送 207 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 11% 和 9%,累计突破 10 万列。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实现 “一日一班” 常态化运行,重庆至杜伊斯堡全程时刻表班列仅需 12 天。义乌至马德里班列搭载的小商品占西班牙市场份额超 30%,降低当地零售成本 15%。
能源与基建合作深化
中缅油气管道累计输送油气超 1 亿吨,保障中国西南地区能源供应。中国电建在沙特承建的红海新城光伏项目装机容量 4GW,年发电量可满足 50 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水电站全面投产,改善当地电力短缺问题。
数字与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与 20 个国家签署 “数字丝绸之路” 合作谅解备忘录,阿里云在中东欧建设数据中心,服务当地政府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国 — 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地,2024 年在印尼、越南建成 5 个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 1.2GW。
五、典型行业案例: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实践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开放合作的标杆:
外资技术溢出:特斯拉上海工厂国产化率超 95%,带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本土供应商技术升级,动力电池成本下降 40%。
出口与海外布局:2024 年汽车出口 600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 40%。蔚来在德国、荷兰设立换电站,覆盖 95% 高速路网,带动用户长途出行需求增长 30%。
标准与规则引领:中国主导的电动汽车充电标准(GB/T)在东南亚、中东推广,比亚迪与泰国 PTT 公司合作建设充电网络,推动区域标准互认。
六、未来展望
2025 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电信、教育等领域有序开放;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目标 2030 年交易额突破 5 万亿元;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开行量目标 2 万列,绿色能源合作项目覆盖 30 个国家。通过开放创新,中国正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来源:吉吉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