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锐评:周杰伦粉丝为什么总怼黄雨勋?他编曲真的很糟糕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3:05 2

摘要:副歌旋律一拉,弦乐一铺,眼泪就该流了——可你真觉得那是音乐吗?

你听过的那些情歌前奏,是不是都像复制粘贴?

副歌旋律一拉,弦乐一铺,眼泪就该流了——可你真觉得那是音乐吗?

黄雨勋不是不会写,是他太会“算”了。2008年他编曲占作品四成六,到2022年直接飙到九成六,不是他突然开窍,是市场逼他当流水线上的调音师。

一首歌从接单到交付,三天能交活,你指望他花七天去抠一个没人听的前奏?

流媒体把歌当快消品,平台算法只认前15秒的抓耳度,谁还耐烦听你慢慢铺陈?

他去年真自己开了工作室,不再死守周杰伦那条船,转头扎进《天赐的声音4》这类综艺里。

听起来是拓展,其实是退守——综艺要的是“安全牌”,不是惊喜。

你听那几首编曲,弦乐还是那套,合成器还是那堆,连情绪起伏的节奏点都像用模板对齐过。

不是他偷懒,是他知道:观众要的不是新东西,是熟悉感。

2024年金曲奖评审团悄悄点名“套路化”,圈内人一听就懂。

没人点名,但谁都心照不宣。

AI系统去年被他团队试水,结果《时光巡礼》EP一出来,乐评人直接说:“像AI替人写情书,字字正确,句句没心跳。

”技术没救他,反而暴露了更深层的空洞:他早就不信“灵感”这玩意儿了,只信效率。

可你真以为他没试过突破?

十年前他写《爱的代价》的弦乐铺排,能让人听出呼吸感。

现在呢?

MIDI音源库翻来覆去用,连木吉他扫弦都懒得去录真琴,嫌调音麻烦。

不是他不懂实录的价值,是他不敢——一旦动了传统配器,制作周期拉长,综艺邀约就断,商业价值就打折。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整个华语流行音乐,都在用“可复制的感动”换生存。

你骂他,其实是在骂那个连听歌都要刷短视频的你我。

但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真正让你记住的歌,从来不是前奏抄副歌的?

是张惠妹《记得》里那三秒突然停顿的呼吸,是陈奕迅《十年》开头那句没伴奏的清唱。

那些声音,是人,不是机器。

黄雨勋现在站在岔路口:是继续当那个让80%听众点头的“安全编曲人”,还是敢赌一次,让10%的人为一个前奏掉眼泪?

他没选。

而我们,还在循环播放那些“听起来不错”的歌。

来源:梦幻晚风L3U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