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万里一生不败,一人征服50国,写小说都觉得夸张,却载于史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04:13 1

摘要:他中年创业,40岁弃笔从戎,一人征战二十载,仅带着36人纵横万里,收服五十国,一生未尝一败!

他中年创业,40岁弃笔从戎,一人征战二十载,仅带着36人纵横万里,收服五十国,一生未尝一败!

01

他出生于史学世家,父亲,兄长、妹妹,皆是史学大家,唯独他,是家族里的“异类”。

案头的文史典籍引不起他半分兴致,倒是兵书权谋、刀枪寒光,常让他眼神发亮

四十岁那年,当多数人早已安于现状,他却愤恨的猛然将笔掷在案上,一声长叹震彻屋宇:

“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随后他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堪称铁饭碗的文吏工作,弃笔从戎,来到了西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500州!”

他叫班超,他的一生几乎已经可以堪称汉人勇气的代名词!

02

当时,汉室与西域的联系已中断六十余载,北匈奴早已将这片土地攥在掌心。

窦固派班超出使,名为“劝降”,实则是让他闯入龙潭虎穴去送死。

西域危机四伏,各国或亲匈奴,或首鼠两端,稍有不慎便是杀身之祸。

而班超除了腰间配剑与手中长枪,就只有三十六个大汉使者!这是其全部的武装力量!

岂料,谁都没想到,就靠着这么一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军事力量,班超做出了好大的事业!

龙潭虎穴?且看什么才是古之汉人先贤,勇烈之风采

在鄯善:

北匈奴使者突然到访,当地亲匈势力蠢蠢欲动

班超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反其道而行之,带着36个人,策马奔袭敌营。趁着月色放火袭营

刀光映着月色,呐喊震破夜空,一百三十余名匈奴兵葬身火海,而他的三十六人,却无一伤亡。

这一战,让鄯善王震撼,低下头乖乖归顺。

在于阗国:

巫师受匈奴指使,要取班超坐骑祭天。班超假意应允,却在巫师前来时,一刀将其斩杀,掷首级于于阗王面前。国王见状,当即诛杀北匈奴使者,举国臣服。

在疏勒国:

此时王室被北匈奴立的傀儡国王掌控。班超派部下田虑趁谈判之机,徒手制服国王,另立亲汉的新王,疏勒全境望风归附。

短短两年,这支以三十六人为起点的“孤军”,如一把利刃,硬生生在南疆撕开缺口,让汉旗重新飘扬在西域的城池之上。

硬生生以三十六人纵横捭阖,定服西域!

铭功绝域,建功于万里之外,那一刻的风采,曾让后世无数华夏男儿,热血沸腾!

《后汉书·班超传》:“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

03

也许有人想嘲讽说,班超也不过就是凭借着汉朝的威名,靠着胆量大,在西域扬威作福罢了

但真实的历史,读来甚至有些让人扎心!

本就被朝堂当权的窦固作为弃子使用的一个士子,朝堂上下,在其出发之日,就是默认其是必死之人

如今,这西域五十余国,疆域万里,人心叵测,北匈奴的阴影从未散去。而他却终其一生,自始至终没等来过中央的大军支援。

更艰难的是,朝廷政局动荡,新帝登基后竟置这万里西域于不顾,下令让他撤退回朝。

撤,是遵旨保命;留,是抗命死罪

班超沉默了许久,彼时,许多受匈奴威胁的小国,也纷纷跪倒了一片,哭泣着祈求班超留下来!

因为他们深知,汉使一旦撤退,就标志着中央朝廷放弃了西域,匈奴人卷土重来,以匈奴人一向的残暴,必将他们这些昔日的反对者杀至灭族,无有活路!

而班超当时便许下了承诺,如今,汉使难道要弃之而逃?

班超的眼眶红了,他实在是不甘心!又岂能甘心?

今日若退,汉人在西域各国眼中就成了言而无信之辈,后续要想再得民心,经略西域,恐怕就是天方夜谭了

之后,他毅然决然扛下了整个西域的安危。朝廷没有后援,没有兵源,他就用西域的兵,守西域的土。”

接着,他游走于各国之间,合纵连横,将“以夷制夷”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扶持弱国,牵制强国,让各方势力相互制衡,而大汉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他成了西域的“定海神针”,不是靠兵力碾压,而是靠人心归附。

以弱胜强:使七万精兵折戟沉沙

最令人惊叹的一战,是对抗西域最强的月氏国。

彼时,这个匈奴曾经的手下败将,已经步入了鼎盛时代,月氏人征服了中亚,印度,进化为人口数千万,与罗马,安息,汉并称的世界四大国之一

如今,他们自称——贵霜帝国!

于是越发野心膨胀的月氏王,开始有窥探西域,想要回归祖地,甚至有与昔日的汉和匈奴再次一较高下的心思,也就在所难免了

月氏王早就听闻了班超硕大的威名,他没有轻敌,初战便派七万精锐突袭,要一战毕其功,以绝对人数优势,直接碾死班超,征服西域都护府!

而班超麾下,却只有两万余人,其中还多是西域各国的联军,堪称“乌合之众”,强弱差距可谓悬殊!

04

他下令坚壁清野,空出村落,断绝敌军粮道;又在要道设下埋伏,静候敌军疲惫。

七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却在空无一人的城池里找不到粮草,在荒漠中耗尽锐气。

待敌军在烈日灼烧下意志涣散,溃不成军,班超的伏兵骤然杀出,月氏军瞬间崩溃。

最终,月氏王不得不遣使请降,从此臣服大汉。

史载:“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

经此一役,西域五十国再无敢挑战者,就连远隔万里之外的安息帝国,也听闻了汉的威名

安息文献《阿尔达希尔·巴伯康的事迹》提到这一段时期的中国时评价到

“东方丝绸之国不可轻侮”

此前,安息人一直对丝绸之路横加阻挠,当年班超派甘英出使罗马时,安息西界船人就以“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为由劝阻,导致甘英止步波斯湾。

在这一战过后,安息人对这个万里之外的大国越发畏惧

同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第一次威名直远播西方

班超的军事行动虽未直接触及罗马,但通过安息、贵霜的转述,已在罗马知识界塑造了汉朝“神秘而强大”的形象。

所以,罗马学者弗洛鲁斯在《罗马史纲要》中这样记叙着“东方有一强大帝国,其军队能日行百里”,就是因为信息传递,以谣传谣,对汉朝骑兵机动性的夸张想象

因为月氏的臣服与低头,加上安息的畏惧,丝绸之路重开,西域诸国对班超代表的大汉也愈发恭敬

彼时彼刻,各国国王犹如汉之郡县一般,服从班超的调令,大汉的旗帜,终于重新插遍了西域的山川河谷。

此后班超镇守西域数十载,他这一生为大汉镇守边关,饱经风霜,丝毫不敢懈怠,昔日玉门关一别,就整整30年再未回过故乡!

一直到七十岁那年,班超已自知天命无多,那股浓烈的思乡之情,再也压制不住

他哭泣着上书请归,信中这样写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他走出玉门关时,正值意气风发,壮怀激烈,数十年前踏入西域的那一刻——孤身一人,背对家国,走向未知的危局,都毫无畏惧

而回归之日,他已白发苍苍,佝偻了身躯,背对西域,身后是五十国俯首,却悄无声息间,泪湿了衣裳

因人常道“近乡情更怯”,眼前正是魂牵梦萦的中原!

只是,故土已近,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回到洛阳一个月后,这位孤胆英雄便溘然长逝,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05

结语:在个人看来,班超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并不弱于张骞,卫青,霍去病!

张骞通使西域,卫霍打通了河西走廊,郑吉第一次统辖天山南北,陈汤远征万里发出了大汉最强音,可真正将西域纳入华夏稳定统治,得西域民心所向的奠基者,还要数这个带着36人一路狂飙,纵横万里的绝世猛人!

此前的汉对西域只有威,所以各国常在汉与匈奴之间首鼠两端,而他以弱击强,惩强扶弱,使汉真正得到了西域诸国的认可,数十人,就在远离故土万里之外的地方建功立业

这份事迹在世界军事史上,或者说在世界所有民族当中,也是从未有过的孤例!

强者拔刀挥向更强者,弱者拔刀欲恐骇更弱者

相比起后来的大殖民时代,那些带着近代先进武器,掠夺屠杀土著的殖民者,班超才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勇敢者

他的身上带着汉人浓厚的家国情怀与轻生死,重情义,忠君爱国的传统美德

今天的汉人身上,也常常可以看到班超的影子,看到他身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品质,勇气与不屈!

他前期以弱击强,以寡敌众,以暴制暴告诉了后人什么叫真正的勇气,后期捍卫弱者,孤守西域也让人理解了什么以德服人

这个看似胆大包天的汉子,实际性格却沉默寡言,不爱炫耀

一人征服五十国,却连“疆域开拓”的功劳都很少被提起;抗命留守,还被列入“违令”档案被朝廷所斥责,直到晚年才予以嘉奖。

甚至在其再三请求之下,才勉强同意让其回归故乡!

如果不是他当年只带三十六人平定西域,并经营西域30年,使各国民心所向,真心归附,对汉王朝有了足够的认同感

那么今天的中国,还能否拥有这样一个统一的西部?是否还敢堂而皇之的说自古以来?

恐怕难说!

愿吾等后世汉人,勿忘定远侯!

原创不易,喜欢的话点点右上角赞赏一下吧!您的支持会给小汪更多的创作动力!谢谢您嘞!

来源:吕小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