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刷育儿群,总能看到家长们焦虑:“别家娃报了5个兴趣班,我家的是不是落后了?”“这次考试又比同桌低2分,将来可怎么办?”
文/太阳随笔
每天刷育儿群,总能看到家长们焦虑:“别家娃报了5个兴趣班,我家的是不是落后了?”“这次考试又比同桌低2分,将来可怎么办?”
其实老祖宗早把育儿智慧说透了。《诗经》里那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还有老子讲的“光而不耀,静水流深”,说白了就是:孩子的成长得顺其天性,不用急着抢跑。
邻居家的小航就是个好例子。学走路时摔得踉跄,他爸妈从不去扶,就蹲在旁边笑着说“慢慢来,爸爸在”。现在八岁的他,碰到数学难题从不慌,总说“我再想想”。
这就是孩子最该有的“步步有光”。这光不是拿奖状的高光时刻,是心里的安全感。知道不管走多慢、摔多惨,身后都有依靠,这样的孩子走路才踏实。反观有的家长,孩子一出错就吼,殊不知嗓门越大,孩子越没底气。
再说说“事事顺意”,这可不是一路开挂没挫折,而是有本事在风浪里调整方向。我表姐的女儿从小迷昆虫,表姐没说“玩物丧志”,反而陪她写观察日记。去年这孩子靠研究蚂蚁拿了全市科技奖,连带着各科成绩都上去了。
人民日报提过“三少”:少说教、少包办、少比较 。真没错,与其逼孩子学不喜欢的东西,不如帮他找到热爱的事。就像湘雅医院的医生说的,孩子的问题往往藏着家庭的答案,兴趣能帮孩子扎根,比硬灌知识管用多了。
想让孩子走得远,还要守护好三种品质。
一是好奇心。孩子问“天为什么是蓝的”,别直接给答案,反问“你觉得呢?”这份好奇就是创造力的根。
二是同理心。让他养只小宠物,或者去敬老院看看,懂得体谅人的孩子走到哪都受欢迎。
三是坚韧心。积木倒了再搭,作文写砸了再改,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是赶路的必经站。
各位家长,别再盯着“起跑线”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有的开花早,有的长成树。
不如从今天起,把“你要争气”换成“今天开心吗”,把跟别人的比较换成找孩子的闪光点。用陪伴当土壤,用鼓励当阳光,剩下的就静待花开。
愿咱们的娃,眼里有光,心里有劲儿,在自己的节奏里,活成最耀眼的模样。
来源:月亮音乐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