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为完善执法监管协同运行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源头监管相衔接,交通运输部面向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广泛征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并举办了“以案释法、以案明理、以案促治
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为完善执法监管协同运行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源头监管相衔接,交通运输部面向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广泛征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并举办了“以案释法、以案明理、以案促治”典型案例交流研讨活动,进行访谈式、演讲式、情景式的现场展示。经过分析评审,共评选出23个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涵盖安全生产、危货运输、超限运输等监管领域。本报选取部分典型案例,分3期进行展示,为行业提供实践样本,促进互学互鉴。
案例二
福建省福州高速公路行政执法支队依法查处违法超限运输行为并创新开展普法宣传。
案例介绍
2023年10月,福建省福州高速公路行政执法支队(简称福州高速公路支队)执法人员在福清市江阴收费站开展执法检查时,发现一辆5轴重型半挂牵引车运载风力发电设备,存在超限嫌疑。经现场勘验,该车车货总长23米、宽4.5米、高约4.7米,车货总重26.4吨,车辆尺寸超出了规定标准,且未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涉嫌违法超限运输。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处以相应罚款。处罚后,执法人员并未一罚了之,而是主动协助司机线上补办通行证,保障设备按时送达目的地。
此后,福州高速公路支队创新推行“红色特派员”机制,主动上门服务交通运输企业,指导企业规范装载、线上审批,并通过“福小支”新媒体宣传品牌,将执法现场变为普法课堂,用通俗易懂的普法短视频以案释法。
案例评析
本案是福州高速公路支队推进“执法﹢服务”深度融合的典型实践,展现了规范执法、源头治理、创新普法的治理成效,充分彰显了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执法理念。
规范执法,筑牢安全底线。本案中执法人员严格依照《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和《福建省治理公路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开展调查取证,程序规范、证据充分、裁量准确,切实维护了法律权威与公路安全。
源头治理,破解“裸运”难题。本案中,执法人员积极协助企业通过“福建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3.0系统”提交申请,大幅减少企业办证时间。此外,针对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导致的“裸运”现象,福州高速公路支队创新推行“红色特派员”机制,主动对接风电产业园等重点运输企业,开展规范装载指导、线上办证协助等服务;与企业开展党建共建组织活动,学习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共同交流运输难点问题,将风险拦截在“出门前”。
普法创新,推动行业主动合规。福州高速公路支队打造“福小支”新媒体普法宣传品牌,通过阳光、专业、亲民的执法主播,将执法案例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普法短视频。目前已发布100余条短视频,总播放量突破1亿次,有效增强从业人员法治意识和安全观念,从源头上减少因不懂而违法的现象。其中,《零距离体验货车司机的一天》《巨无霸如何顺利上高速》等体验式视频、《“一对一”服务大件运输》等指南式视频产生了热烈反响。
闭环管理,筑牢长效监管防线。福州高速公路支队构建“事前指导—事中监管—事后跟踪”的治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党建共建、联席会议等方式,联合高速公路交警、养护、收费等部门建立“5﹢N”应急联动机制,破解大件运输通行难题;另一方面,定期对典型案件召开评析会,持续优化执法流程,实现查处一起、规范一类、净化一片。
目前,福州高速公路支队辖区大件运输合规率显著提升,公众投诉量持续下降,执法公信力与群众满意度实现双提升。“福小支”新媒体普法品牌已成为福建交通执法的一张亮眼名片,为全国交通运输执法系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
“红色特派员”进驻交通运输企业提供指导。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