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人群对当前流行的甲型H3N2毒株普遍缺乏免疫力。”国家流感中心主任在最新疫情通报中表示。监测数据显示,超过80%的人群对甲型H3N2毒株没有抵抗力,这一情况引发公共卫生专家高度关注。
“我国人群对当前流行的甲型H3N2毒株普遍缺乏免疫力。”国家流感中心主任在最新疫情通报中表示。监测数据显示,超过80%的人群对甲型H3N2毒株没有抵抗力,这一情况引发公共卫生专家高度关注。
随着北半球进入流感高发季节,甲型H3N2已成为主导毒株,其快速传播能力与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相结合,可能预示着更为严峻的流感疫情。
01 病毒变异:抗原漂移致免疫屏障失效
甲型H3N2并非新型病毒,它自1968年“香港流感” pandemic 后一直在人类社会中循环。那么,为何如今大多数人却对其缺乏免疫力?
答案在于流感病毒的“抗原漂移”特性。甲型H3N2毒株通过不断变异其表面蛋白,特别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成功逃逸了人群已有的免疫保护。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解释:“与之前流行的毒株相比,当前传播的甲型H3N2毒株已发生显著变异,导致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记忆难以识别。”
全球流感监测网络数据显示,今年流行的甲型H3N2毒株与2023-2024年北半球流感疫苗株相比已有明显遗传变异,这是造成人群普遍易感的主要原因。
02 易感现状:各年龄段均面临感染风险
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当前甲型H3N2毒株的免疫状况存在差异,但普遍呈现易感性增高趋势。
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且接触流感病毒种类有限,成为最易感人群。监测数据显示,0-14岁儿童感染甲型H3N2的风险是成人的1.5-2倍。
青壮年群体中,尽管部分人曾有甲型H3N2感染史,但由于病毒变异,既往感染产生的抗体对当前流行株交叉保护效果有限。
老年人免疫功能自然衰退,同时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最高。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相关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03 传播动态:多国报告提前进入流行季
异常的是,今年北半球多个国家的流感季节较往年提前,且甲型H3N2成为主导毒株。
美国CDC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该国多个州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已超过基线水平,且持续上升,其中约70%为甲型H3N2病毒感染。
欧洲疾控中心的报告也指出,欧盟/欧洲经济区国家流感活动度正在增加,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中甲型H3N2占比超过80%。
我国国家流感中心的监测同样证实,南方省份流感活动度呈上升趋势,北方省份则开始进入流行季。专家预测,流感活动可能在未来4-6周内达到高峰。
04 临床特点:重症风险不容忽视
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比,甲型H3N2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临床数据显示,甲型H3N2感染更易导致高热,体温常超过39℃,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全身症状如乏力、肌肉酸痛也更为明显。
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增高,特别是肺炎发生率较其他型别流感病毒更高。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患者还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此外,甲型H3N2感染与心血管事件关联密切。研究显示,感染后一周内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显著增加,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05 防护策略:多层次干预应对疫情
面对人群普遍易感的现状,公共卫生专家建议采取多层次防护策略。
接种疫苗仍是首要防护手段。尽管存在抗原漂移,但当前流感疫苗仍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处长李中杰提醒:“虽然疫苗保护效果可能受到影响,但接种后即使感染,发展为重症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日常防护措施同样重要,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并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医疗机构正加强流感监测和应对能力,确保抗病毒药物储备充足,防止医疗资源挤兑。
#民生聚光灯#
六六看世界
来源:宠物健康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