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品质检测仪的测量范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1:06 1

摘要:色泽与透明度:通过光学原理检测食用油的色泽和透明度,反映其新鲜程度和纯度。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具有不同的色泽范围,例如1级菜籽油的色泽一般要求黄35、红3.0以下,1级花生油的色泽通常为黄25-35、红4-6左右。

食用油品质检测仪的测量范围广泛,涵盖物理参数、化学指标、污染物及添加剂、微生物指标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物理参数测量范围

1、色泽与透明度:通过光学原理检测食用油的色泽和透明度,反映其新鲜程度和纯度。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具有不同的色泽范围,例如1级菜籽油的色泽一般要求黄35、红3.0以下,1级花生油的色泽通常为黄25-35、红4-6左右。

2、烟点:指食用油加热时开始产生烟雾的温度,一般测量范围在130-246℃之间。例如,橄榄油的烟点通常在160-207℃,而大豆油的烟点约为166℃,玉米油的烟点在190-246℃左右。

3、折光指数与密度:有助于判断食用油是否受到掺杂或污染。

4、粘度:衡量食用油的流动性,与食用油的品质和加工工艺有关。

5、水分含量:测量范围一般在0-10%(质量分数)。优良的精炼食用油水分含量通常在0.1%以下,而未经精炼的原油或受到污染、储存不当的食用油,水分含量可能会升高至1%以上。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加速油脂的水解和氧化反应,影响油脂的品质和稳定性。

二、化学指标测量范围

1、酸价:反映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评价油脂新鲜度和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测量范围在0-10mg KOH/g左右,酸价检测误差可≤0.1mgKOH/g。不同类型的食用油,其酸价正常范围有所不同,例如1级大豆油的酸价通常不超过0.2mg KOH/g,而粗榨的毛油或放置时间较长、储存条件不佳的食用油,酸价可能会升高至数mg KOH/g。

2、过氧化值:表示油脂中过氧化物的含量,与油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测量范围通常为0-20mmol/kg,部分仪器可达0-5000mg/kg,精度±2.0%。新鲜的食用油过氧化值较低,一般在1-5mmol/kg左右。随着油脂氧化程度的加深,过氧化值会逐渐升高。当过氧化值超过一定限度,如超过10mmol/kg时,表明油脂已经发生了较明显的氧化酸败,可能会产生异味和有害物质。

3、碘值:反映油脂的不饱和程度,与油脂的营养价值和稳定性有关。

4、羰基值:衡量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羰基化合物的含量,与油脂的酸败程度相关。

三、污染物及添加剂测量范围

1、重金属:如铅、镉、汞等,这些重金属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食用油品质检测仪能够准确检测这些重金属的含量,确保食用油的安全性。

2、农药残留:部分食用油原料可能受到农药污染,检测仪能检测食用油中的农药残留,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3、溶剂残留:检测浸出油中的溶剂残留量,确保食用油不受有机溶剂污染。

4、添加剂:检测食用油中可能添加的防腐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含量,确保产品安全。合理使用添加剂有助于提高食用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微生物指标测量范围

细菌与霉菌:检测食用油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含量,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用油品质检测仪

五、特定成分测量范围

1、极性化合物:检测食用油中极性化合物的含量,通常范围为0%至50%,部分仪器测量范围可达0%-40%,精度±2%。极性化合物含量过高可能意味着食用油已经变质或受到污染。

2、脂肪酸组成:测试食用油的脂肪酸成分,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等,有助于评估其营养价值和适用性。不同的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了解脂肪酸的组成对于科学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3、胆固醇:检测食用油中的胆固醇含量,有助于判断其品质。

4、黄曲霉毒素:检测食用油中可能存在的黄曲霉毒素,确保食用油的安全。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常见于受污染的油脂中,对人体健康有害。

来源:于洋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