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到了80岁,您知道他喜欢什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5:57 1

摘要:北京海淀一位老爷子,每天七点准时给孙子发自己打太极的15秒卡点视频,点赞量比年轻人还高。

“80岁还刷短视频?

北京海淀一位老爷子,每天七点准时给孙子发自己打太极的15秒卡点视频,点赞量比年轻人还高。

评论区一水儿的“爷爷帅!

”——他眯着眼笑,说这比当年在厂子里得奖状还舒坦。

别以为这只是城里时髦个例。

中国老龄协会刚出的数字,68%的80岁以上老头已经用上智能机,快一半的人混在短视频里,学做菜、听戏、给孙辈点赞,一条龙。

他们图啥?

说白了,就是“我还在场”。

过去讲“含饴弄孙”,现在叫“隔代互粉”。

上海那个“记忆银行”项目,两千多个老头排队录口述史,52%的话题绕不开“我年轻时怎么追你奶奶”。

录完传云端,孙子转头剪成vlog,弹幕飘过“泪目”,老爷子当晚多吃半碗饭——存在感被算法实打实量化,比血压计还准。

身体也在悄悄升级。

《老年医学前沿》说,83%的八旬老爷们自创“野路子”养生:早饭前先做八段锦,跟着节气喝粥,立春吃韭菜、秋分炖梨,比日历还准。

你以为是迷信?

人家血糖、血脂稳稳压线,医院少跑一半。

社交更野。

杭州社区搞“共享爷爷”,谁家孩子作业没人辅导,拎个苹果就能请老头教书法;作为回礼,爷爷收获一声“老师好”,顺带给自家狗蹭一顿狗粮。

时间银行把技能当货币,存进去的是故事,取出来的是热闹——76%的参与者说,这比退休金涨两百块更治愈。

科技也没把他们甩下车。

今年老年用品展,复古收音机卖疯了,外壳是1960的木头纹,内核连蓝牙,能放孙子的歌单。

最抢手的是“声音明信片”,录一段“我当年在长江大桥底下偷吻你奶奶”,二维码贴在相框背面,一扫就听。

年轻人买爆,52%的订单写着“送爷爷”,其实是买给自己——怕哪天突然想听,却再也听不到。

所以别再把80岁想成“等阳光、等茶凉”的布景板。

他们早起第一缕阳光照进来,先拍张照,调个“昭和”滤镜,发群里配文:早安,打工人。

你笑他表情包老旧,他笑你不懂——

这代老头,年轻时在车间扛铁、在田里插秧,年老了照样扛智能手机,在数字世界里插秧,种的是记忆,收的是“被需要”。

下次回家,别只问“血压高不高”,试试说:“爷爷,你朋友圈那条太极视频,bgm太炸了,求歌单。

他大概率会翻个白眼,嘴角却翘到耳根:

“小意思,明天教你。

来源:未闻花名一点号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