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停摆30天了,这场停摆的核心矛盾一点不复杂,就绕着一笔医疗补贴打转。
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停摆30天了,这场停摆的核心矛盾一点不复杂,就绕着一笔医疗补贴打转。
《平价医疗法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奥巴马医改”增强型补贴就要在11月1日到期,民主党放了话,不延长这笔补贴,就绝不投票结束停摆。
这事儿看着是政治博弈,其实戳的是普通人的痛点。
这笔补贴是疫情期间设立的,靠税收抵免帮参保人降保费,足足覆盖了2000万人。
现在补贴要没了,这些人的保费就得翻倍。
我查过几个案例,加州有个双职工家庭,现在每月医保花400美元,到期后就得涨到820美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对普通家庭来说,等于每月多了一笔固定的大额开支。
首当其冲的是小企业主和自雇人士,纽约市立大学的伍尔汉德勒博士做过研究,受影响的2000万人里,这两类人占了六成以上。
佛罗里达州有个叫马克的摄影师,自己开了家小工作室。
他2023年的医保年费是5800美元,要是补贴没了,2024年就得掏11600美元,占了他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他跟朋友说,实在不行只能放弃医保,“总不能为了医保把吃饭的钱都挪走”。
本来想只说补贴的事,但后来发现背后还有更糟的情况。
特朗普在7月4日签了个《伟大法案》,要削减1万亿美元的医疗补助计划资金。
这个计划可不一般,超过五分之一的美国人都靠它看病,包括低收入人群、老人和残疾人。
更关键的是,它还帮不少联邦医保参保人付药费,农村医院更是靠它撑着。
有数据说,六成以上的农村医院主要收入就来自这笔资金,削减后怕是有不少要倒闭。
这还不算完,特朗普政府还在给私营保险公司送好处。
联邦医保优势计划的私营保险公司,今年报酬增幅直接翻了倍。
但国会的调查早就说了,这些公司每年要多拿800亿美元。
联合健康保险这些巨头,拿着纳税人的钱疯狂打广告,电视上天天播“福利更多”,可实际上联邦医保的B部分保费年年涨,最后还是参保人买单。
伍尔汉德勒博士在《柳叶刀》上写了篇报告,标题就叫《美国医疗:金钱已成为使命》,这标题真是一针见血。
小企业受的冲击最直接,美国小企业协会做过调查,300万小企业主靠这笔补贴给员工上保险。
要是补贴没了,快一半的小企业主可能就不给员工投保了。
德克萨斯州有个餐厅服务员萨拉,月收入3200美元,现在每月医保120美元,到期后要涨到240美元。
她算了算,这钱够她一周的伙食费,“只能在吃饭和看病之间选一个”。
社区诊所的日子也不好过,芝加哥有个社区诊所的负责人说,资金削减后,他们已经减少了五分之一的接诊量。
护士工资付不起,新设备买不起,只能先接急症患者。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医院接诊少,患者看病更难,最后整个社区的医疗质量都往下滑。
咱们再看看别的国家是怎么做的,加拿大搞的是全民医保,政府统一管资金,覆盖所有人。
2023年加拿大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比美国低不少,但人均预期寿命比美国多4岁。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更直接,基本医疗服务都免费,患者满意度比美国高不少。
法国结合了公共和私人保险,人均医疗支出比美国少一半还多,预期寿命也更高。
如此看来,美国的医疗问题不是没解,是方向偏了。
奥巴马医改搞了十几年,参保人数从800万涨到2800万,靠的就是补贴。
2017年特朗普想废除它,当年无医保人数就多了200万。
现在补贴要到期,要是不延长,历史很可能重演。
伍尔汉德勒博士建议学其他发达国家搞全民公共医疗,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
医疗本来是公共服务,硬要变成赚钱的工具,最后坑的还是普通人。
美国的这场停摆,表面是两党博弈,实际是在给医疗体系的弊端挑明了。
2000万人的保费焦虑,7000万医疗补助计划受益人的担忧,这些都不是小事。
当保险公司的利润年年涨,而普通人要在吃饭和看病之间做选择时,这个体系肯定出了问题。
毫无疑问,医疗应该是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不是少数人赚钱的商品。
美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把“金钱至上”的观念改过来。
这场停摆或许是个契机,让他们好好想想,一个社会真正该守护的,到底是什么。
来源:曦言说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