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三化:湖北化债方案彻底火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9:23 1

摘要:湖北省近期因“三资三化”化债方案引发广泛关注,其核心是通过系统性盘活国有资源、资产、资金,将“沉睡资产”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湖北省近期因“三资三化”化债方案引发广泛关注,其核心是通过系统性盘活国有资源、资产、资金,将“沉睡资产”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这一改革不仅成为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的创新样本,更因显著的成效和突破性实践被市场热议。

湖北省提出的“三资三化”改革(国有资源资产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国有资金杠杆化),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国有经济潜能,构建“大财政”体系。

其核心逻辑包括:

资源资产化:将矿产、林业、水利、土地等六类资源通过确权、估值、整合转化为可运营资产。例如,宜昌将废弃矿山改造为氢能产业链,黄石整合矿权新增金铜矿储量近千万吨。

资产证券化:通过REITs、ABS等工具将资产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金融产品。武汉洪山人工智能大厦发行CMBS融资3.01亿元,成为全国首单产业园区资产证券化案例。

资金杠杆化: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如通过风险补偿资金池放大信贷规模(10亿元撬动千亿贷款),或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

湖北省通过“清查—确权—分类—处置”四步法,结合地方特色探索多样化路径:

资源盘活

自然资源:编制“自然资源资产一张图”,推动水域经营权出让、水利工程REITs等。例如,鄂北调水工程注入国企后年收益超10亿元。

数据资源:成立省属数据集团,推动公共数据资产入表,开发“AI游利川”等应用场景,带动商户订单增长40%。

资产盘活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搭建全省调剂共享平台,建立“公物仓”机制,2024年调剂资产2108台(件),金额2.25亿元。

国有企业资产:推动整体上市与专业化整合,省属企业2024年盘活资产1500亿元,新增融资4081亿元。

资金盘活

零基预算改革:严控非必要支出,2024年筛除超财力项目556个,节省资金用于民生领域。

信用贷款创新:推出“知识价值贷”“商业价值贷”,2024年撬动科技贷款超千亿,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三、成效亮点:6万亿资产如何变身“金饭碗”?

截至2025年9月,湖北省国有“三资”总量突破6万亿元,累计盘活资产2061.52亿元,实现收入1110.47亿元,典型案例包括:

武汉经验

洪山区将低效工业地产改造为人工智能产业园,租金收入从不足30%提升至90%,年产值达15亿元。

东湖高新区发行光谷软件园REITs融资15.75亿元,成为中部首个产业园区资产证券化标杆。

地方特色实践

恩施州:通过林权质押融资2.5亿元,打造“林业+文旅”产业集群。

安陆市:将废弃矿坑改造为氢能仓库,实现“生态修复+产业升级”双赢。

金融创新

宜昌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票据(6.01亿元),汉公交集团以票款收益权融资,年化利率低于传统贷款30%。

化解债务风险:通过资产变现与证券化回收资金,2024年湖北隐债化解超序时进度,债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激活经济动能:改革带动民间投资增速达5.6%,供应链平台服务企业超10万家,形成“有效资产—有效投资”循环。

制度创新价值:突破传统“土地财政”依赖,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全链条转化机制,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

五、争议与挑战

权属争议:部分资源历史遗留问题(如土地确权)需进一步解决。

市场化风险:资产证券化需防范估值泡沫,如REITs底层资产收益稳定性待验证。

区域差异:山区与平原地区资源禀赋不同,需差异化推进。

湖北“三资三化”改革通过系统性思维重构国有资产管理,将“沉睡资产”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饭碗”,其核心在于以市场化机制激活财政潜能。

这一模式不仅为地方化债提供新思路,更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开辟了增长空间,或将成为全国财政改革的重要风向标。

来源:私人财富学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