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App跳转不良广告是对孩子们的“背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4:04 1

摘要:孩子本想用儿童App听听歌,屏幕上却突然出现衣着性感的主播?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广告跳转至低俗擦边直播等成人内容,点击后会进入一些短视频、短剧、小说等App,并自动下载这些软件,且关闭按钮设计隐蔽。

新重庆-重庆日报 王瑞琳

孩子本想用儿童App听听歌,屏幕上却突然出现衣着性感的主播?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广告跳转至低俗擦边直播等成人内容,点击后会进入一些短视频、短剧、小说等App,并自动下载这些软件,且关闭按钮设计隐蔽。

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品牌方负责人承认存在这类情况,称儿童类App接入第三方移动平台后确实存在一定共性问题。29日,宝宝巴士官方微博就此事发布致歉及整改声明,表示已严肃处理审核负责人,此后会完善对公司广告合作方的审核机制,严格筛选正能量的广告合作方,并立即组建研发团队着手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

给孩子用的产品,本就应该比普通产品更纯净、更安全。据悉,宝宝巴士是“专注于0-8岁儿童启蒙数字内容提供商”。显然,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分辨和抵御低俗信息的能力,外界“投喂”什么,孩子就吸收什么。跳转不良广告,把认知污染和消费风险推给脆弱群体,宝宝巴士不但“背刺”了孩子们,也辜负了家长的信任。

道歉是应该的,但“甩锅”的嫌疑仍然存在。不管不良广告是哪个“第三方”塞来的,作为事实上的广告发布者,App运营方都有义务审核把关。从其声明来看,宝宝巴士并非不知道这份责任存在,更不是没办法实现必要的拦截。能靠前尽责的时候不作为,该做好的事情没做到,说到底,企业自身难辞其咎,拉谁来垫背都没用。

“背刺”发生不是偶然,而是广告依赖型商业模式结出的恶果。公开报道显示,宝宝巴士曾于2021年尝试IPO,并在当年提交的招股书中提及其收入主要依靠广告流量变现。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免费内容+广告变现”的模式,使得平台为追求营收增长,对第三方广告联盟的审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为什么,宝宝巴士在声明中只强调了对“正能量合作方”的筛选,而未表示要杜绝广告。

商业逻辑归商业逻辑,社会责任归社会责任。企业想赚钱不是错,错的是走偏的生财之道。于情,不良广告出现是对孩子们莫大的不负责;于法,此事已经触碰多条法律红线。比如,据广告法第九条,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等内容;另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条,禁止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重收益而轻审核”,既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也将其自身置于违法风险中,可谓是得不偿失。

一起个案折射一类现象。被App广告跳转所困扰的何止孩子,遭遇过成人内容“关不掉”尴尬的成人又有多少?2023年,工信部曾发文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同年,《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也强调要“确保一键关闭”弹出等形式广告。法治的权威,在于严格落实。儿歌App跳转不良广告,不仅需要一家企业深入自查自纠,更应成为整治行业乱象的一次契机。

孩子的双眼是最干净的,容不得半点恶俗污秽。这件事也给监管部门提了醒,只靠平台事后道歉整改远远不够,构建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预防式监管体系必不可少。唯有企业恪守初心、规则刚性落地,才能在盈利和尽责间找到平衡,营造清朗的数字生活空间。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