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历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为三月当令花卉,所以三月也称为“桃月”。桃花浓艳妖冶,娇媚可人,开花时,像一片泼天的红霞,不仅把大地点缀得更富春意,而且更成了春天的象征。难怪唐人吴融《桃花》说:“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农历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为三月当令花卉,所以三月也称为“桃月”。桃花浓艳妖冶,娇媚可人,开花时,像一片泼天的红霞,不仅把大地点缀得更富春意,而且更成了春天的象征。难怪唐人吴融《桃花》说:“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桃花花神,比较公认的是息夫人。这位息夫人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的次女,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生得国色天香,人们都被她天仙般的神采所惊艳。
她嫁给息国国君做夫人,人称息夫人,名息妫。《左传·庄公十年》、《史记·管蔡世家》记载说,周庄王十三年(前684),息妫嫁给了息侯(息国在今河南息县)。就在出嫁的路上,途经蔡国,受到了姐夫蔡哀侯的接待。《左传》和《史记》中对此事的记载都不免有些遮遮掩掩,《左传·庄公十年》说:“(蔡哀侯)止而见之,弗宾。”《史记·管蔡世家》则说:“蔡侯不敬。”很显然,息妫出嫁路过蔡国,蔡哀侯将息妫迎至宫中款待,蔡哀侯行为轻佻,“弗宾”“不敬”说出了蔡哀侯在吃小姨子的豆腐。息侯知道后自然勃然大怒,设计报复,派使者前往楚国,怂恿楚文王先出兵假装进攻息国,息国再向蔡国求救,引诱蔡国出兵,于是,楚文王依计而行。这年9月,楚兵在蔡国的莘地(今汝南县境)大败蔡军,还活捉了蔡哀侯。
蔡哀侯因好色而吃苦头,多少有点咎由自取。谁知,当了俘虏的蔡哀侯不肯罢休,也设计报复息侯,故意在楚文王面前夸赞息夫人的绝色美貌,是天下第一美女。
楚文王是个出了名的色鬼,一听天下有如此美人于是连忙专程出访息国,受到息侯接待,楚文王借设宴答谢息侯之机,以武力将息国灭掉,终于将息妫抢去,作为夫人。人入楚宫成了楚文王夫人,在楚宫三年,息夫人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只是终日流泪。楚王问她是什么缘故,息夫人冷冷地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话可说的?”楚文王把这一切都归罪于蔡哀侯,为了讨好息夫人,再次命令大军彻底灭了蔡国,帮息夫人出了一口恶气。在这场闹剧中,为了一个女人,发动了三场战争,致使两个国家灭亡。楚文王、蔡哀侯和息侯全是没出息的男人;而息夫人却从头到尾都是位受害者,实在值得后人同情。
不知是否出于这种同情,在后来的古书中,对这件事便有了不同的记载。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贞顺》说,息夫人是一位忠于爱情、有胆有识、令人肃然起敬的女子。楚文王灭息国后,掳回息侯夫妇。由于
息夫人貌美,楚文王强占为妻,并让息侯做了都城的门卒。息夫人为见息候一面,忍辱偷生。一日,也真假着楚王出游的机会,到城门去私会息侯,两人相对,宛如隔世,惟有泪千行,息夫人执着息侯的手说:“人生在世终有一死,与其活着受罪,还不如一死。我之所以身在楚宫中忍辱偷生,就是为了想再见你最后一面。与其在世上生离别,不如死去葬在一起。”说完就头撞城墙,当场香销玉殒;息侯悲恸万分,也在城边自尽。当楚文王打回宫后,听到这个消息,颇为感动,便用诸侯的礼节把息侯与息夫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
息夫人以“不言”闻名于史,她无力抵抗强暴,只用死般沉默来寄托仇恨,她做的是千古无可奈何的恨事。唐人王维写下了著名的《息夫人》诗:“莫以今时宠,能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息夫人的命运是如此凄婉,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慨叹。后世人们因息夫人容颜绝代,以桃花喻人而尊称她为“桃花夫人”,意思是说她面如桃花,白里透红,眉目清秀,貌美绝世。息夫人是个大美人,像桃花般娇艳,《东周列国志》就说是因为她“脸似桃花”之故。唐人皮日休《桃花赋并序》中赞扬桃花为
“艳中之艳,花中之花”。说见了桃花,犹如见了千古美人,把桃花比作息夫人,形容桃花这样写道:“又若息妫,含情不语,或临金塘,或交绮井。”清人吴天章《桃花夫人》说:“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这“桃花夫人”的名字,既赞赏息夫人貌如桃花之美,又感慨她命如桃花之薄。从此,息夫人被尊为“桃花夫人”,而且被推为农历三月桃花的
女花神。《十二月花神诗》中“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说:“粉面凝妆翠黛颦,无言有泪不禁春。花开未是息亡日,偏累纤腰薄命身。”后世的人为了追念息夫人的坚贞忠烈,专门修庙奉祀她,香火四时不绝。唐朝时,至少两个地方有这种庙,一处在今河南息县,称为“息夫人庙”;另一处在今湖北汉阳,称为桃花夫人庙。初唐宋之问《题桃花洞息夫人庙诗》说:“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就是以《列女传》的故事为版本的。杜牧途经汉阳时,曾到庙中凭吊,《题桃花夫人庙》说:“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这首诗温柔敦厚地道出了千古艰难唯一死的况味。汉阳民间相传,息夫人和息侯在国破后双双碰壁而死,后人在他们溅血之处遍植桃花,象征鲜血遍地,并建桃花洞和桃花夫人庙纪念他们。有题息夫人庙联说:“列女传从刘向定,夫人心只息侯知。”又有一联说:“息宋兴亡随逝水,死生恩怨问桃花。”汉阳桃花夫人庙至今仍为汉阳的名胜之一。
来源:澄海3CI方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