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王世芬却说,她的老板是一位温柔坚定、无私付出的“大姐”,是那个曾经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为她签下手术通知书、为她端饭送汤、甚至替她承受生命风险的人。
你心中的老板,是怎样的人?
是扣钱的“吸血鬼”?是只会画饼的“空头支票”?还是“情绪管理失控”的暴躁领导?
但王世芬却说,她的老板是一位温柔坚定、无私付出的“大姐”,是那个曾经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为她签下手术通知书、为她端饭送汤、甚至替她承受生命风险的人。
她说这辈子,她永远忘不了这个人。
可让人意外的是,手术痊愈后,她却选择悄然离开,没有告别也没有一句解释。
整整17年,她没有再见她一面,直到那个直播节目的重逢,众人才终于明白:
这场“不辞而别”的背后,藏着多少深情与无奈。
01 遇见善意
1999年,王世芬21岁,和6个老乡一同从四川前往江苏南通打工。
刚到时,她们满怀期待,却站在一间不起眼的小作坊前犯了难。
这家“厂”不仅小得可怜,连员工都不足十人,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收留七个新人的地方。
可出人意料的是,那个看上去瘦弱但眼神坚定的女厂长陈艳。
只是简单问了几句,就笑着点头接纳了她们,“我也是这么一路走来的,没人一开始就会做。”
这一句看似随意的话,却成了王世芬后来回忆中最温暖的起点。
尽管食品厂的工作繁重、程序复杂,王世芬也一度萌生退意,甚至随众偷偷离开。
但她心里始终记着,这位“愿意给陌生人一个机会”的老板娘。
也正因如此,当几经辗转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如意后,王世芬悄悄拨通了那个号码:
“陈姐,还能回去吗?”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却传来了最有力的一句话:“你回来,我就敢要你。”
重回小厂后,王世芬开始一心一意投入工作,终于攒下人生第一笔工资,赢得陈艳的信任欣赏。
她以为,一切正在步入正轨,却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腹痛打乱了所有安排。
误诊为怀孕的那一刻,她整个人几乎崩溃。
她知道自己根本没和谁有过亲密关系,她害怕羞愧无助,甚至不敢开口求助。
是陈艳看出了异样,陪她前往大医院检查,才发现王世芬其实患的是子宫肌瘤,必须尽快手术。
可手术费用不低,术前还要家属签字,但王世芬唯一的亲人在遥远的四川农村。
就在她几乎决定“放弃治疗”的时候,陈艳站出来签下手术同意书。
“钱我来想办法,你只管治病。”
这位女厂长,既不是她的亲人也没有义务,却一次次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她挡下生活的风暴。
02 不告而别
术后那段日子,陈艳的母亲隔三差五炖鸡汤,丈夫负责接送饭菜。
就连厂里一位年长女工,也专门来照顾她的起居。
王世芬感动得热泪盈眶,心里一遍遍地告诉自己:等我好了,一定要报答陈姐。
病愈后,王世芬顺利回厂上班,可几个月后,她却忽然不辞而别。
那年春天,厂里一位已婚男员工对她展开追求,她一再拒绝,却难以摆脱对方的纠缠。
她害怕再闹下去,不但影响自己的声誉,也会让陈艳为难,纠结许久她决定离开。
不是不想告别,而是不知道如何开口,一边是不愿连累恩人善意,一边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尴尬。
于是,她悄悄收拾行李走了,消息传来,厂里员工议论纷纷,甚至有人骂她是“白眼狼”。
可陈艳没有责怪一句,只说了一句:“她能平安无事就好。”
她的善意,从不求回报也从未打折,直到2017年。
在《谢谢你来了》的节目现场,王世芬终于带着愧疚现身。
17年后的重逢,王世芬泪流满面,将所有压在心底的故事说出:
“陈姐,我不是忘了你,而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你”,那一刻,所有的误解都烟消云散。
陈艳轻轻拍着她的肩膀,说:“你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我怎么会怪你?”
王世芬带来了一沓现金——当年手术的费用和利息,她想一笔不落地还给陈姐。
可陈艳却推了回去:“你还健康地站在我面前,就是我最好的回报。”
后来,王世芬将这笔钱捐给了资助儿童教育的公益组织。
“我不能还给陈姐,那我就把这份恩情继续传下去。”
03 写在最后
有人说:“雪中送炭,也许得不到鲜花掌声,但悄悄种下的善意,终会在某个地方开出花。”
陈艳当年的那个签字,是信任是勇气更是温柔。
王世芬将这份温柔延续,让更多孩子有学上有未来。
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义,它不是一次短暂的给予,而是一场长久的传递。
你不必等拥有很多才去帮助别人,有时一句话一顿饭一份理解,就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起点。
正如陈艳所说:“善意不求回报,但它从不会消失,它会沿着每一个感激的脚步,走得很远很远”!
来源:笑侃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