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昌一所小学的教室里,有个孩子总在上课时到处走,还大声喊叫,老师只好停下课来哄他,其他学生也跟着看热闹,这事儿拖了挺久,家长们都急了,他们找学校谈过好几次,可啥用没有,最后干脆不让孩子去上学了。
南昌一所小学的教室里,有个孩子总在上课时到处走,还大声喊叫,老师只好停下课来哄他,其他学生也跟着看热闹,这事儿拖了挺久,家长们都急了,他们找学校谈过好几次,可啥用没有,最后干脆不让孩子去上学了。
五十个家长一起出面,不是要闹事,实在是没辙了,有家长说孩子回家捂着耳朵说今天又吵得听不进课,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哄那个孩子,黑板上的字都没写完,学校压力大,教体局赶紧派了个陪读老师来,一对一盯着那孩子,多数学生这才慢慢回校,课堂总算能正常上了。
但问题没真解决,法律说特殊孩子得上学,可学校没那个资源,也没那么多人手,老师一个人要管全班,还得盯着那个特别的孩子,根本忙不过来,其他孩子不敢举手了,有的干脆不说话了,这不是谁对谁错的事,是整个系统卡住了。
类似的事不只在南昌发生,2024年武汉也有两回,家长一块儿让孩子停课,就因为学校一直没人管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南京一个会上说,六到十六岁的孩子里,十个人里差不多有两个需要额外帮忙,ADHD、学习障碍这些词听着挺专业,其实就藏在普通教室里头。
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曾经把特殊孩子单独分开安排,结果被法院判了违法,英国利物浦那边,法院说孩子去哪儿上学,得先问问孩子自己想怎么样,不能只听家长的,这些例子说明,光靠“不拒收”这三个字,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很多家长一开始没觉得孩子是神经发育的问题,就当是淘气或者偷懒,老师更没办法,既没资格做评估,也没法改课程,心理老师、医生、特教老师三拨人各自忙各自的,压根没搭上手,学校想帮忙,可手里没工具,也没那个权限。
现在最缺的是制度,没有固定的个别教育计划,也没有危机来了怎么办的流程,家长找谁说都不清楚,责任谁管谁都不明,陪读老师临时上阵,没编制,一请假课堂就乱,技术手段也没跟上,行为记录工具、环境改造、家校沟通平台这些早就该用的东西,基本都没用起来。
课堂恢复后,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开始举手了,答对了题就笑一下,这说明秩序本身挺重要,不是只有特殊孩子才需要人帮着撑着,老师累得够呛,天天在微信群里跟家长来回拉扯,家长也不轻松,刚松口气,又怕下周陪读老师会不会请假。
没人想让孩子吃亏,可现实是,孩子一需要特别照顾,全班就得跟着受牵连,老师忙不过来,别的孩子只好适应乱糟糟的场面,家长心里也着急,这不是谁的错,是支持的门道没搭起来,每个孩子都该在不被打扰、不被拖累的地方学习,可现在,这最基本的底子还没搭稳。
来源:琉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