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居委会2026年开年新规,5件事关系你家生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3:22 1

摘要:“小区物业又摆烂?家里老人独自在家没人管?村里集体分红迟迟没动静?”别愁了!2025年10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两大法案——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新修订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这可不是

“小区物业又摆烂?家里老人独自在家没人管?村里集体分红迟迟没动静?”别愁了!2025年10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两大法案——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新修订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的“空话条例”,从城市小区的物业纠纷到农村的集体资产,从老人孩子的日常照看到居委会的选举换届,每一条都戳中咱们老百姓的生活痛点。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这5件关键大事,不管你是城里的上班族、村里的乡亲,还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宝爸宝妈,都得好好看看——毕竟新规落地后,你家的日子可能要变样了!

一、物业“甩锅”不用慌!居委会成了小区“调解官”

“物业费交了不少,小区垃圾堆成山,物业还说‘管不了’?”这大概是不少城市业主的共同槽点。以前遇到这种事,要么业主群里吵翻天,要么自己跟物业硬碰硬,最后往往闹得两败俱伤。但2026年起,这事有了“官方撑腰”——新修订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居委会要协助指导和监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职,还得帮着调解物业纠纷 。

简单说,以后物业再想“摆烂”,你不用单打独斗了。比如小区电梯坏了半个月没人修,或者物业私自涨物业费却不公示开支,都可以先找居委会反映。居委会会牵头组织业主代表和物业坐下来谈,还能监督物业公开服务标准和收费明细,要是遇上业主大会没人牵头组织,居委会也能出面指导选举业主委员会 。北京某社区就已经试点过类似机制,之前有业主因“物业收了停车费却不维护车位”闹纠纷,居委会不仅调取了物业的收费账目,还组织业主投票制定了新的停车管理方案,最后物业退还了多收的费用,还整改了车位设施。

不过要提醒大家,居委会是“协助调解”不是“直接执法”,要是遇上物业拒不整改的硬茬,还是得保留好证据,联合业主走法律程序。但有了居委会这个“中间人”,至少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解决问题的效率可比以前高多了。

二、老人孩子有人管!专属“关爱委员会”上线

“爸妈独自在老家,生病没人陪;孩子放学早,自己钥匙挂脖子上回家”——这届年轻人的焦虑,一半都来自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好在新规里藏着暖心方案:村委会和居委会都要下设“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专门盯着这类群体的需求 。

对城里的老年人来说,以后社区可能会多了不少“新服务”:比如定期组织免费体检、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堂,甚至协调志愿者上门帮忙买菜、取药。上海已经有社区提前试点,由这个委员会对接辖区医院,给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一旦出现血压骤升等异常,社区医生15分钟就能上门查看。而农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更能感受到变化:委员会会登记造册,定期上门走访,要是孩子没人辅导作业,还会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开“公益小课堂”,老人有慢性病需要换药,也能由委员会帮忙对接乡镇卫生院 。

更贴心的是,这个委员会还管“权益保障”。比如发现有商家忽悠老人买假冒保健品,或者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都能找委员会帮忙维权。以前遇到这类事,老人孩子不懂流程,年轻人又没时间跑腿,现在有了专门组织出面,维权路能省不少劲。家里有老人孩子的,2026年可以多留意社区或村里的通知,说不定能收获不少实用服务。

三、村里分红不“糊涂”!村委会能代管集体资产了

“村里的土地流转费去哪了?集体厂房出租的钱怎么分?”农村的集体资产是乡亲们的“共同家底”,但以前不少地方因为没设立专门的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得乱七八糟,分红更是遥遥无期。2026年起,这个“糊涂账”要算清了——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没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可以依法代行其职能 。

这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村里有片山林要出租,以前可能没人牵头谈判,就算租出去了,租金怎么管、怎么分也没个准谱。现在村委会可以依法代表村民谈合同、管资金,每一笔收支都要公示,分红方案得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投票通过才能执行。湖南某村之前就因为集体鱼塘承包费的分配问题闹过矛盾,后来村委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不仅重新招标选出了出价更高的承包商,还把承包费按人头分到了每户手上,村民们都夸“这下透亮了”。

但乡亲们也要记着,村委会代管资产不是“一言堂”。不管是土地流转、厂房出租还是项目投资,只要涉及集体资产变动,都必须开村民代表会议,而且得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参加、过半数人同意才能通过 。要是发现有人想“私吞”集体资产,还能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举报,真正把“家底”攥在自己手里。

四、居委会选举不“走过场”!近亲回避还能选“能人”

“居委会主任都是‘老熟人’,选来选去还是那几个人?”以前不少人觉得基层选举是“走过场”,但2026年起,这事可要认真对待了——新规不仅完善了选举流程,还加了不少“硬规矩”,保证选出来的人真正为大家办事。

首先是“近亲回避”,以后居委会成员不能有近亲属关系,彻底杜绝“父子档”“夫妻店”这类“关系户”。其次是候选人更“有料”,优先鼓励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本地致富能手参选,那些涉及家族垄断、拉票贿选、失信被执行人根本没资格参选。浙江某村换届选举时,就有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当选村委会委员,他不仅帮村里引进了电商直播项目,还打通了农产品外销渠道,实实在在帮村民赚了钱。

选举过程也更透明了:要提前十天通知居民,设立专门的选举委员会,要是发现有人用暴力、贿赂等手段破坏选举,随时能向街道办或区政府举报,一经查实还会依法处理 。对咱们来说,可别再觉得“选谁都一样”,多了解候选人的背景和承诺,认真投出一票,选对人能让自家日子舒坦好几年。

五、想说的话有人听!“民主协商”不再是空话

“社区想建垃圾站,怎么不问问我们同不同意?”“村里要修公路,能不能绕开我家菜地?”以前遇到这类涉及大家利益的事,不少人觉得“说了也白说”,但新规把“民主协商”落到了实处,以后你的意见真能影响决策。

新规明确,不管是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还是农村的集体项目规划,只要涉及全体居民利益,都得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 。城市里,每半年至少要开一次居民代表会议,农村的村民会议更是能直接决定集体资产分配、村规民约制定这些大事。更方便的是,现在还能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等线上方式提意见,就算没时间去现场开会,也能远程参与表决。

广州某社区之前计划在小区里建快递柜,一开始选的位置离居民楼太近,有人担心噪音扰民。后来居委会组织居民代表开会,还在业主群里收集意见,最终把位置改到了小区门口的闲置区域,既方便取件又不影响居民休息。这就是“民主协商”的意义——不是居委会说了算,而是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来。

这些“隐藏福利”也别错过!

除了上面5件大事,新规里还有不少“贴心细节”值得留意。比如居委会有了“法人资格”,以后可以依法签合同、办服务项目,像社区食堂、托老所这类便民设施可能会越来越多 ;村务、居务公开更及时了,不仅要贴在公告栏,还得通过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公示,资金收支、项目进展一目了然;对居委会成员的监督也更严了,每年要接受民主评议,还得做经济责任审计,要是干得不好,居民有权提出罢免 。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规定能落实到位吗?”其实从2025年10月法案通过起,各地已经在忙着培训基层工作人员,不少社区和村子还提前公示了新规实施细则 。而且新规明确了街道办和乡镇政府的指导责任,要是居委会或村委会不按规矩办事,可以直接向上级反映。

说到底,村委居委会新规不是“管着咱们”,而是“帮着咱们”解决生活里的糟心事。2026年1月1日以后,遇到物业纠纷别硬扛,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别发愁,村里集体资产有疑问别糊涂——记住这5件大事,用好手里的民主权利,咱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舒心。毕竟基层治理好不好,最终要看咱们老百姓的笑脸多不多,你说对吗?

来源:玉梅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