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3:23 1

摘要:眼下,正值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然而受9—10月份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田间耕层土壤水分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这给小麦正常精细整地带来了极大阻碍,也导致播期普遍偏晚。面对这一不利情况,抓好晚播小麦科学应变播种技术的应用,成为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我们要坚定“晚中求早、能

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晚播小麦夺高产科学应变播种技术要领)

广大农民朋友:

你们好!

眼下,正值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然而受9—10月份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田间耕层土壤水分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这给小麦正常精细整地带来了极大阻碍,也导致播期普遍偏晚。面对这一不利情况,抓好晚播小麦科学应变播种技术的应用,成为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我们要坚定 “晚中求早、能早播则早播,晚中求好、确保播种质量”的目标,全力以赴为晚播小麦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播期必须服从墒情,切不可急于求成盲目整地播种。当土壤含水量大、田间湿软黏重时,坚决杜绝抢早播种,因为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烂耕烂种,进而导致出苗不齐,且出苗后还容易遭受病害、冻害的侵袭。只有当土壤墒情达到适宜状态,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时,才能进行播种,这样才能确保播后苗全、苗齐、苗匀,为培育壮苗创造有利条件。尤其对于稻田、低洼地等田间仍有积水的地块,大家要想尽一切办法疏通沟渠,及时沥出耕层水分,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持水量,为尽快达到适墒播种条件争取时间。

(一)优选良种

在品种选择上,要尽量选用耐迟播、抗寒性与分蘖力强,且苗期生长与后期灌浆速度快的 “双快型” 半冬性、半冬偏春性中早熟品种。同时,务必坚持药剂拌种,通过药剂拌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种传与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及苗期病虫害,保障一播全苗,真正实现 “以种补晚”。

(二)优选良机

选择适宜的整地播种机械,是保障小麦早出苗、出齐苗、育壮苗的重要前提,也能切实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对于机械收获后留茬较高、田间秸秆量较多的田块,在土壤墒情适宜后,要先进行灭茬和秸秆粉碎处理,随后再开展深翻或深旋整地播种工作。

积极推广使用大马力且带有北斗导航的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 “五位一体” 播种机,这类机械能够减少整地、播种环节中机械碾压的次数,有效避免烂耕烂种情况的发生。同时,要严格控制播种深度在3—4厘米,这样有利于小麦出苗快、出苗齐。播种完成后,还需进行适度镇压,使小麦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为种子萌发提供良好环境。

(三)适当增加播量

当前,我县推广应用的小麦主导品种播期弹性较大,近日播种仍处于适宜播种期的尾段。但在播种过程中,必须坚持 “播量与播期适配” 的原则,适当增加播量,以此实现 “以密补晚”。

具体而言,10月25日—31日前播种的田块,每亩播种量控制在30—35斤;10月31日后播种的,每晚播一天,每亩播种量需增加0.5—1.0斤。即便到了11月中旬播种稻茬麦,最大播种量也应控制在每亩不超过40斤,避免因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田间管理困难和资源浪费。

(四)适当增加施肥

施肥方面,要遵循 “基肥足、追肥速、叶肥补和播期越晚基肥越增” 的原则,通过科学施肥实现 “以肥补晚”。

一般情况下,可选用氮磷钾比例为25:10:10的高氮复合(混)肥作为基肥,每亩施用80—90斤;在返青期至拔节期,每亩追施40—50斤肥料。通过肥水齐攻的方式,促进小麦在冬季快速生长、春季及早萌发,力争实现多成穗、成大穗的目标。

(五)种后即管,促晚赶早、促弱转壮

小麦出苗后,及时有效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这是实现促晚赶早、促弱转壮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冬前要立足 “管早管好”,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分类落实化学除草措施,同时做好苗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工作。还要依据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适时浇好长苗水、施好促苗肥,通过肥水齐攻,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小麦能够安全越冬。

另一方面,早春时节要根据小麦苗情加强返青期的肥水管理,助力小麦早发快长。小麦起身后,继续实施肥水齐攻,进一步促进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对于基本苗数量充足且底肥施用到位的田块,追肥浇水工作应推迟到拔节期进行,以保证小麦生长后期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农民朋友们,“适墒无晚麦”。只要我们严格按照上述技术要领进行高质量播种,并且在春季做好科学的田间管理,晚茬麦实现 “冬前一根针,年后一大墩,亩产超千斤” 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克服不利天气影响,为今年小麦丰收保驾护航!

阜南县农业农村局

来源:阜南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