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危害最大的3位皇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8 15:48 1

摘要:谁才是历史上最让人“咽不下这口气”的昏君?乾隆毫无疑问稳坐第一。看似风光得很,实则令天下忧愤难平。他的父亲雍正,曾狠抓反腐,恨不得让鲤鱼都敢在塘边称自己清白。可乾隆刚接班,三板斧劈在那看似坚实的制度上,腐败的根就在宫墙里疯长。这一出变脸没人能猜到后面会发生极端

谁才是历史上最让人“咽不下这口气”的昏君?乾隆毫无疑问稳坐第一。看似风光得很,实则令天下忧愤难平。他的父亲雍正,曾狠抓反腐,恨不得让鲤鱼都敢在塘边称自己清白。可乾隆刚接班,三板斧劈在那看似坚实的制度上,腐败的根就在宫墙里疯长。这一出变脸没人能猜到后面会发生极端的是非,对吗?

乾隆朝的官场,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干净。大大小小的官,从九品芝麻到丞相司礼,纷纷卷进金银财宝的旋涡。有和珅这样的人,揣了八亿两白银。他笑着握着卷宗,夜里睡得心安理得,可老百姓只有望天叹气。说到底,明朝那些贪腐的人和乾隆这套比,真不够看。彼时皇帝宴席上,金碗银箸,翡翠美酒,想着江南的钱粮流水一样进贡,老百姓却逃荒要饭。谁来管呢?

不止这一出荒唐账,乾隆还喜欢出风头。他六次南巡。百姓闻之色变。这个六次并不是简单的观光,浩浩荡荡的仪仗,全是从百姓提供的粮钱里刮来的。沿路百姓为了讨好皇帝,跑前跑后送礼,背后是几家灭顶。有人问,这样巡游哪个朝代没有?可惜乾隆的规模和排场,比谁都过火。就算比当年的宋徽宗游湖,也没人能赶上乾隆的铺张。而那些江南的美景啊,被他的一行又一行马队,践踏得快要喘不过气。

再就是令人胆寒的文字狱。乾隆弄出一套眼花缭乱的检查标准,满朝文人风声鹤唳。所谓“九重文网”,其实就是一句话,无论你写什么,只要有一丁点让人联想到不满清统治的意思,都得遭殃。乾隆朝文字狱案件135起,单单死刑就有47案。“生者受刑,死者戮尸”,亲族十五岁以上照杀不误。可见当时的人,写字都要先斟酌十遍。这种剑雨般的打压,让无数书香门第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如此恐怖氛围还能孕育什么好作品吗?

显然不能。乾隆一面高呼尊重学问,一面却指使臣子们编四库全书。说是广开文献,实则为杀书留下借口。背地里严令巡查,哪本书字里行间有一句反清的话,便定为禁毁。四库全书的编撰竟成了灭绝古书的借口,24次毁书,538种,竟然藏都没法藏。原本想靠整理经典留名青史,谁知成了焚书的元凶。这样“整理”后的文化留下的都是顺从和清淡,刚烈的思想被掐死在襁褓里,这也太令人唏嘘。

再看军事,乾隆虽没让大清亡国,却也差点掏空了国库。打大小金川,号称是为西南平叛,实则成了钱粮黑洞。一个普通山寨,乾隆非要倾全国之力去剿,最后花出去七千万两白银,动员了近六十万人马,换来的是一个破败的山村几座损坏的寨墙。比起收回领土,更像是撒钱的表演。有人说,“皇帝辛苦打仗守国土”,可这种代价,真的值得吗?

其实,乾隆还做了件更危险的事——闭关锁国。那会儿西方已经工业化起步,新思想陆续传进东亚。他却下令封闭国门,自大地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西洋器物偶尔赏把赏刀,可关于科学与制度的交流,一概拒绝。结果中国像锅盖蒙住的蒸笼,错失一次次追赶世界的机会。光留贴金的美名,“十全老人”倒是真的自鸣得意,但帝国逐渐被落在后面是真的。

这里说个真实的网络案例:近年文献整理时,清乾隆时官员家信被公开,记载当时官民之间因南巡罚款上千万两,引发江南士绅集体抵制,却被地方官员逐一镇压,相关数据来自上海图书馆(2023,《江南档案》),可查。部分祖辈留信描述,“家业三世皆毁,乃因迎驾”。不是空穴来风,你说这样搞下去江南财富哪里还剩几分?

不过凡事没有绝对存在的边界。有趣的是,在说乾隆只会瞎折腾的时候,偏偏他又敢支持手下官员修订法律,优化税制,例如在粮价波动时出台过应急措施。虽有成绩,但风声里腐败如旧,官员左右为难。不翻脸?不可能。真的全错了吗?未必。

有人认为乾隆最大的错还是心理上的“妄自尊大”。天朝上国的自信很快变成了自我封闭。可想想,那时候的大清,人口已经突破三亿,政府压力堪比今天的大型集团。守江山的同时还挺着大肚子宴请群臣,有时候这皇帝活得也不容易。能掌控几十个省的文武百官,还是有点能力。但这能力,未必是往人民身上使劲,对吧?

转到康熙。网上不少观点都捧他,说康熙四海归心、六下江南,比乾隆靠谱。可真查历史账册,康熙手里的“迁海令”让滨海百姓家破人亡。强制百万人搬迁,企图截断和海盗、台湾郑氏勾连。结果呢?连带饿死的、逃亡的、走散的孩子,尸体遍地。山东、福建、广东档案显示,迁海十年人口锐减三分之一。这样严厉的手段,多少家庭至死都没能团圆。

反腐呢?康熙在位六十年,卖官纳贿居然成了公开秘密。皇帝也清楚,财政入不敷出,就靠点烟火气混口饭。不过这样一来,基层吏治一塌糊涂。后来雍正狠下心大抓反腐,才算让满清喘口气。人家都抓节流,这一朝上上下下却还得靠灰色收入填坑,有点讽刺。

另外,康熙虽然镇住了三藩,凑合收下了台湾,可算不上开疆拓土。雅克萨打得列强退一步,最后又主动割让土地,还要给人家留特权。说白了,外强中干的情况哪里都一样,表面的“康乾盛世”真的那么盛?

这还不完。康熙晚年严禁西学传播。禁止教士开办学校,将西文书籍封存。结果原本如火的科学气氛亦熄灭,社会一潭死水。不少民间学者有心钻研数学、天文,却连基础资料都找不到。于是,世界奔跑成大潮,中国却蹲在井里捡落叶,不多说了。

再看赵光义,更没什么光彩。说习武重文,实则是文官空谈国事,武将全部废掉。让外面看清,宋朝只会纸上谈兵,体面但不顶事儿。后面接连丢地,边疆年年失守。到明清时,骨子里的怯懦早已深入心脏。赵光义不止是策略错误,更开启了千年政风的滑坡。现在还偶尔拿“伪君子”“士大夫气”来揶揄当世,这根上的事情没人能洗干净。

值得提一句,这三位皇帝里,最让人说不清的到底还是谁。乾隆有他维护统治的苛刻,康熙偶尔怜悯又狠辣,赵光义一味求稳却埋下大患。有网友调侃,说横向看都是祸根,竖着比其实又都有自己的难。哪能非要分出好坏,有时候也得看谁的错更大?

总归一句,花哨面子底下藏着无数冷漠和失误。有的错明摆着,有些错一时半会看不透。天子的手段,从来没那么简单。

来源:热情轮船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