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号卫星对“国际空间站”开机成像,来而不往非礼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2:26 1

摘要:HEO公司不是小作坊,它是美国YC孵化器2021年投资的项目,原名HEO Robotics,后来改叫HEO Space,2023年拿了1200万澳元融资,核心业务就一件事:用卫星拍其他卫星,给政府、国防客户提供空间资产的观察服务

前不久澳大利亚HEO公司在国际航天活动上,展示用中国空间站练手的空间成像成果

这话一出,不少人好奇,他们凭啥拍我们的空间站,又怎么做到的

HEO公司不是小作坊,它是美国YC孵化器2021年投资的项目,原名HEO Robotics,后来改叫HEO Space,2023年拿了1200万澳元融资,核心业务就一件事:用卫星拍其他卫星,给政府、国防客户提供空间资产的观察服务

他们拍卫星的方式很“聪明”:不自己发整星,而是租了46颗遥感卫星,这些卫星平时拍地球的地图、环境,HEO需要时就“借”过来,调准角度,拍太空里的其他卫星,自己也搞了点载荷,比如Holmes-003,2023年6月搭别人的卫星上天,可入轨173天才第一次开机,314天才拍到月亮,连目标都瞄不准,根本抓不住和空间站近距离交会的机会

更有意思的是中美之间的“太空互拍”,去年美国Maxar公司的“世景军团”卫星,拍了中国空间站的0,1米高清照,这精度能看清太空里的鞋盒大小物体,可没等美方炫耀,中国长光卫星就放出一张照片:主角正是那棵拍我们的Maxar卫星

拍它的是“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截至2024年5月,“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有149颗,是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网络,它能织一张“天网”:发现不怀好意的目标,立刻调动附近卫星跟踪,最后拍高清照留证据,形成“发现-跟踪-取证”的闭环

卫星拍卫星,到底有啥用,业内总结了四点,第一是快速识别入轨目标:现在火箭拼车发射多,1发带10颗卫星,刚释放时连业主都分不清哪个是自己的,HEO就帮过一家公司,Transporter 10发射的17颗卫星里,Optimus卫星失联,HEO拍了照片才找到,第二是看卫星状态:太阳翼打开没,姿态正不正,有图一眼就明白,卫星出问题时能早点救,第三是识别非合作目标:防着别人的卫星搞事情,看清楚对方的意图,第四是健康监测:卫星被流星体撞了,表面有弹坑,拍张照就能体检,不过这要厘米级分辨率,HEO目前大多做不到

中美在太空的“盯梢”博弈更激烈,美国越来越依赖商业卫星:Maxar和太空军签了合同,用商业数据做太空态势感知,SpaceX的星链,名义上是民用通信,其实能当军事侦察的“眼睛”,中国则靠“吉林一号”补规模,2024年5月第27次发射,一次性送8颗卫星上天,全球实时监测能力更强,还有“华山”这样的航天大模型,能像“超级指挥官”一样,智能调度卫星,瞬间捕捉异常,这次Maxar拍我们的空间站,可能就是AI立刻派“吉林一号”去反拍的

太空早不是“宁静的乐园”了,HEO拍中国空间站,Maxar拍我们的资产,本质都是“太空侦察”,以前单颗卫星被动挨打,现在拼的是“体系能力”:谁有更多“天眼”,谁能更快反应,谁就占主动权

未来近地轨道的博弈会更烈,Maxar计划2025年前发4颗新卫星,要10分钟重访全球,“吉林一号”也在加速扩规模,这背后的算力、算法、AI调度,才是真正的“大脑”,就像这次“互拍”,比的不是单颗卫星的本事,是整个体系的速度和精度

有网友留言:“为什么我国不说自己的间谍卫星,建议装激光”,其实不是没有,只是我们更讲“和平利用太空”,毕竟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被拍,与其喊着“装激光”,不如把“眼睛”练得更尖

回头看这事儿,HEO的“练手”也好,中美“互拍”也罢,都是太空安全的缩影,我们的空间站在天上,得守好它,我们的太空资产,得看住它,可问题来了,面对越来越多的“太空盯梢”,我们该怎么更稳妥地应对

在我看来,最好的回应不是“以牙还牙”,而是“有备无患”,“吉林一号”的149颗卫星,“华山”大模型的智能调度,就是我们的底气,你能拍我,我能盯着你,你敢搞事情,我有证据,这才是太空安全的正道,也是对“练手”最好的回应

来源:云开雾散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