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与台湾民间故事的关联性与新时代启示 | 陈华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2:23 1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是一种极具魅力和独特性的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文化意蕴和智慧精髓。本文所论述的民间故事,是广义上的民间文学体裁,指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等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叙事作品。因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是一种极具魅力和独特性的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文化意蕴和智慧精髓。本文所论述的民间故事,是广义上的民间文学体裁,指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等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叙事作品。因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闽南与台湾两地民间故事扮演着连接历史与现实、互通与共享的重要角色。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些民间故事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更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推进闽台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

陈华发自2014年起主持创建“闽台民间文学信息总库”,收集整理90%以上的福建与台湾民间文学图书资料,逐步完善图书馆、手机网、信息库、悦读吧、服务站五项平台建设,成为民间文学杂志社“闽台民间文学传承基地”、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泉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基地。在传承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分析闽南与台湾民间故事之间历史渊源、传承脉络、共同元素,发掘两者密切关联的内涵(关于两者的差异性,另文阐述),为闽台融合发展和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一、闽南与台湾民间故事的关联渊源

闽南民间故事与台湾民间故事密切关联的人文渊源,根植于移民交流、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和口头传承。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两地民间故事的相互影响与共同发展,形成了各呈异彩而又血脉相连的民间文化宝库,也促进了闽南与台湾民众的民俗融合与心灵契合。

台湾夜市的电音三太子

(一)同源的神话故事

在古代,闽南与台湾存在着频繁的海上交通。沿海地区的闽南人民与台湾岛屿的先住民之间进行长期的贸易、移民和文化交流。早在唐宋时期,福建南部就有许多移民前往台湾,他们带去了语言、习俗和文化,其中就包括了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闽南与台湾共享着中华民族神话故事富矿,两地的神话故事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例如《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故事在两地都有相应的版本,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这些神话故事虽然在两地的传承过程中会因地域特色和时代背景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变化,但基本的情节和主题依然保持着共通性。

大陆的神灵传说,以妈祖、保生大帝、哪吒等为著,随着闽南移民传到台湾,成为台湾民间信仰体系的厚实支撑。民间传说哪吒诞生在宜宾陈塘关,在打死兴风作浪的龙王太子被问责以后,剔骨肉还与父母双亲,葬于翠屏山。其灵魂为太乙真人所收,以莲花化身,并学得一身武艺,协助姜子牙伐纣屡立战功,最终成仙。“哪吒闹海”的故事在台湾的文化传统中扎根,成为当地人民喜爱的传统故事之一,经常被改编为戏曲、舞台剧等形式,在各种文艺演出中广泛出现。因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之三子,民间俗称三太子。三太子(又称中坛元帅)信仰在台湾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哪吒被台湾道教列为主要神祇祭祀,全台湾有哪吒宫庙四五百座。

(二)交互的历史事件

闽南与台湾民间故事的英雄传说、历史传说,在主题、情节上存在高度相似,反映了两地人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和想象,也承载着相同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闽南和台湾隔海相望,曾经还同属福建省,两地的历史变迁互相影响甚至互为因果。台湾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要的事件,比如荷兰殖民、日本侵占等等,不仅影响了台湾的政治和经济,对闽南的社会经济文化也造成重大影响。

闽南许多关于民族英雄的传说,如岳飞、郑成功、林则徐的传说,在台湾也广泛流传,反映了两地人们对于勇敢、智慧和正义等优良品德的共同向往。17世纪中期,荷兰殖民统治台湾的时期,作为闽南泉州籍的将领,郑成功率领水师与荷兰人进行激烈战斗,成功夺回台湾。后来,清朝派遣同是泉州籍的施琅率领军队收复台湾。施琅和郑成功的故事成为了两地民间传说和英雄故事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文化和历史叙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反映了台湾人民对抵抗外来统治和追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这些民间故事让劳动人民进一步铭记历史,产生了紧密的交流纽带。

台南郑成功祠塑像

(三)共同的文化传统

闽南和台湾两地民间文化大同小异,包括宗教、节日、民间演艺等方面的民间文化活动,通常与民间故事密切相关,成为故事传承的重要载体。两地的民间故事记载着共同的民俗风情,许多闽南的传统节庆,在台湾也有相应的庆祝活动,这些节庆活动常常伴随着类似的民间故事,如七夕“乞巧的传说”、中秋“吃月饼的传说”等,这些文化遗产为两地人民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桥梁。

通过类似的民俗活动,两地民间故事得以共同发展、相互渗透,加强了彼此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纽带。例如,在庙会和宗教仪式中,两地民众都会通过戏曲、舞蹈、音乐等方式表演故事情节,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这些民间文化活动也成为人们传承和分享故事的契机。比如在妈祖诞辰、春节、端午等时节,两地人们常常都会通过表演、游神、展览等形式展示相似的民间故事。闽南许多庆祝丰收、祈福祭祀的节庆活动,伴随着《五谷丰登》《斗米》《孔明灯的来历》等特定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在台湾也有相应的传承,情节基本一致。

台湾进香团在湄洲妈祖祖庙举行祭祀典礼

(四)相通的方言传承

口头传承是民间故事传播的核心方式,这些故事通过口头讲述从长辈传给后代,代代相传,形成了一个持久的传统。口头传承的特点使得故事能够以生动、富有表演性的方式传播,同时也容易融入当地的口音、方言和语言习惯中。由于闽南和台湾两地民众方言相通,交流密切,人们通过族亲聚会、商务交流、社会活动等场合分享故事,促进了两地之间的文化互动和相互影响。

方言保留了丰富的文化信息,闽南语中包含了大量与民间故事相关的词汇、成语和俚语,这些语言元素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方言,闽台民间故事能够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使得听众能够深切感受“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在闽南乡村社区中,人们经常围坐在一起品茶讲古,“话仙捉皇帝”。在台湾,人们也有聚集“讲古”的传统,是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文化形态。方言的相似性使得两地的居民可以更容易地交流、理解和传承彼此的民间故事。通过相同方言的口头传承的民间故事,闽南人和台湾人共享相似的价值观、信仰和情感。

闽南古厝茶馆讲古

二、基于关联性的新时代启示与应用

作为民间文学的主体内容,民间故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的文化表达,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载体。闽南与台湾两地民间故事的关联性,不仅体现在故事内容、叙述方式、方言表达的相似性上,更体现在文化传承、价值观念和社会认同的同源与共享中。在新时代背景下,两地民间故事的紧密关联,也为闽台文化传承、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应用资源。

闽台黄氏宗亲文化节

关于代天巡狩传说的建醮活动

二、基于关联性的新时代启示与应用

(一)保护与传承

闽南与台湾的民间故事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传承与保护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应同频协力,通过行之有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承,让这项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且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的生机。

1.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闽南和台湾的民间故事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这些故事是两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特定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闽南和台籍人士进行民间故事的研究、整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为了推动民间故事的文创产业的繁荣,有关部门还应当开展创意产业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措施。

2.强化责任感和价值观:民间故事记录过去的经验、智慧和教训,对于后代了解本土历史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应当组织开发针对学校教育的“闽南与台湾民间故事”相关校本课程,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价值观念,如孝道、忠诚、勇气等,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同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民间故事作为主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例如举办民间故事演讲比赛、续写民间故事等,鼓励学生通过讲述和创作故事来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此外,可以组织学校社团或兴趣小组,让学生深入研究和表演民间故事,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和创造力,强化“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意识。

3.促进凝聚力和认同感:民间故事是一种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群众智慧与情感,是社会群体的共同财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区和乡村可以组织民间故事的讲述、分享活动和传统节庆,增强居民和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凝聚力。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开展与闽南、台湾两地民间故事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展览会、交流活动和市场推广,促进创意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从而增加企业的曝光度。企业可以从深入人心的民间故事中汲取创意,提升产品的社会认同感,提高在闽南和台湾“走心营销”的商业机会。

向首访的台湾青年参访团讲述妈祖传说

(二)交流与共享

通过传播、分享闽南与台湾的民间故事,可以促进两地群众的互信与理解。民间故事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可以增进闽南与台湾人民的情谊,促进两地文化的融合发展。

1.学术合作与研究:鼓励闽南和台湾的学者、研究机构和大学开展民间故事的合作与研究交流,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讲座,让学者们分享研究成果、探讨民间故事的相关议题,促进跨地区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也可以共同策划举办展览、座谈会、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让学者、艺术家和民间故事传承者分享研究成果、活动经验和传承实践,加深彼此对民间故事的了解,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2.信息传播与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推广闽南与台湾的民间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分享这些文化宝藏。可以创建专门的网站、社交媒体账号或在线平台,发布两地民间故事的相关内容,包括故事梗概、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吸引来自两地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参与讨论、分享,进一步促进民间故事的传播和交流。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在线资源,将两地民间故事以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公众。同时开发相关的应用程序,提供民间故事的在线阅读、听故事、交流讨论等功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学习传统美德。

3.民间交流与展演:闽南与台湾民间故事的交流和展演,是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有效方式。可以组织举办“中国故事会•闽南台湾故事节”等民间故事宣传活动,邀请两地民间故事传承者、讲述者和艺术家及学生代表参与,并在闽南和台湾地区巡回举办故事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同时结合文化节的形式,展示与民间故事相关的艺术表演、手工艺制作、展览等,提升社会大众对传统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也可以借助庙会、谒祖、宗亲联谊等传统场合,组织宗族、信众以及其他民间组织开展民间故事交流活动,通过讲述、演出传统故事等方式展示两地文化的丰富内涵,强化两地民众的血缘和情缘。

(三)文创与活化

闽南与台湾的民间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创意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将民间故事进行现代诠释和活化,可以创造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

1.图书编写与出版:鼓励民间文学家、编剧和插画家将闽南与台湾的民间故事进行现代诠释和创作,并出版相关图书。这些图书可以包括儿童读物、绘本、故事集等,以各种形式呈现民间故事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可以探索跨媒体的图书出版方式,结合音频、视频、互动元素等,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2.动漫和游戏开发:民间故事作为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动漫和游戏开发的丰富资源。可以鼓励动漫制作公司和游戏开发团队将闽南与台湾的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创作,创造出各种类型的动漫作品和游戏产品。这些作品可以以传统动画、CG动画、手游、电子游戏等形式呈现,通过新颖的表现方式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从而传播和弘扬民间故事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传统美德。

3.电影和短剧制作:将闽南与台湾的民间故事改编为电影或短剧视频,比如通过影像媒体,生动展现《秀姑山与彭佳屿》《能高山的传说》《双龟记》等民间故事的情节和文化背景。这些作品可以呈现不同风格和类型,包括剧情片、动画电影、纪录片等,以吸引不同观众群体的关注。通过电影节、文化展映和在线平台的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独特的民间故事作品。

4.文化衍生品开发:文化创意企业和设计师可以将闽南与台湾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比如《凤梨与凤姑》《神箭哥》《日月潭》等进行创意衍生品开发,如手办、服饰、文具、家居用品等。这些衍生品以民间故事的角色、场景或符号为主题,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独具区域性、民族性的产品。这样的产品不仅满足人们对“古早味”的追求,也将民间故事的美好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提升了传统文化的时尚性。

台湾神话人物名片架

结 语

闽南与台湾民间故事不仅是两地人文历史的宝贵资源,还是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精神财富。两者的关联性,体现了两地文化的亲密联系和共通共融,反映了两地人民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共同理解和相互守望。两地民间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美德与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思潮的引导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闽南与台湾民间故事的亲密关联,呼唤着我们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闽台文化的融合发展,让绚丽的传统文化之花在闽台融合发展的康庄大道绽放。

参考文献:

[1]刘振怡:《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微观研究》,《学术交流》,2017年第10期。

[2]戴冠青:《闽台民间想象的相通性及其情感诉求》,《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谢慧英:《闽台民间故事中巧女形象的文化心理阐释》,《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4]夏敏:《闽台民间文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来源:海丝泉州文旅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