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礼来与英伟达的合作,堪称制药行业与AI领域的一次“里程碑式”联手。双方将共同构建的超级计算机,以逾1000颗英伟达Blackwell Ultra GPU为核心,通过统一高速网络连接,为专门的“AI工厂”提供动力——这一系统的算力规模与针对性,直接瞄准了药物研发
礼来与英伟达的合作,堪称制药行业与AI领域的一次“里程碑式”联手。双方将共同构建的超级计算机,以逾1000颗英伟达Blackwell Ultra GPU为核心,通过统一高速网络连接,为专门的“AI工厂”提供动力——这一系统的算力规模与针对性,直接瞄准了药物研发中最核心的“痛点”:如何快速、精准地发现有效药物分子。
按照计划,这套系统将于2025年12月完成建设,2026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其目标清晰而明确:通过AI的“算力+算法”优势,加速药物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临床试验模拟等关键环节,将传统“十年磨一剑”的新药研发周期大幅缩短,同时降低高达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正如礼来首席信息与数字官所言:“这不是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将AI打造成药物研发的‘核心生产力’,让科学家能够从‘试错式’研发转向‘预测性’创新。”
礼来与英伟达的合作,本质上是“算力需求”与“AI应用”的强绑定,其背后的产业链机会,覆盖了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全链条。以下领域的A股公司将直接受益:
AI制药的核心逻辑,是通过AI算法替代或辅助传统药物研发的“试错环节”。当前,国内多家企业已实现AI技术在研发全流程的渗透,且业绩开始释放:
药明康德:作为全球领先的CRO,其自主研发的AI平台已覆盖“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临床前试验”全环节,将化合物设计周期缩短60%以上。2025年一季度,公司AI驱动的研发项目占比达35%,客户留存率超95%。
康龙化成:通过控股AI临床解决方案公司海心智惠,利用AI优化患者招募与数据监测,将临床试验周期缩短20%。2025年上半年,公司AI辅助的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同比增长50%,其中3个项目进入Ⅲ期临床。
皓元医药:构建了“AI+化合物库”的核心模式,依托生成式AI技术缩短研发周期,其AI设计的化合物在ADC领域的筛选准确率提升3倍。2025年一季度,公司AI相关收入占比达25%,海外订单增长280%。
礼来此次合作的超级计算机,核心算力来自英伟达Blackwell Ultra GPU,这直接拉动了对高性能GPU及配套PCB的需求。A股中,以下企业已进入英伟达的“核心供应链”:
胜宏科技:作为英伟达国内算力板第一供应商,其PCB产品全面配套英伟达全系AI服务器,2025年第一季度向英伟达交付的AI服务器PCB价值超20亿元,占营收比重突破60%。
沪电股份:为英伟达配套供应服务器用PCB板,其“高算力PCB”料号正在通过英伟达认证,预计2025年全年英伟达相关订单占比将超70%。
工业富联:英伟达AI服务器的“代工主力”,子公司鸿佰科技代工份额占其服务器总量的70%,2025年交付量预计增长200%。
除了核心的AI制药企业与算力基础设施,AI在药物研发中的“辅助应用”也将迎来增长。例如:
成都先导:利用AI技术进行“分子骨架跃迁”,生成具有相似活性但不同骨架的分子,其AI平台已支持6个临床Ⅰ期项目。
贝瑞基因:结合华为AI技术优化基因分析模型,其AI遗传病诊断工具已覆盖100种罕见病,准确率达95%。
尽管AI制药产业链前景广阔,但仍需注意以下风险:
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AI药物研发仍处于“技术验证期”,多数AI药物尚未进入临床Ⅲ期,短期难以实现规模化收入。
算力需求波动:若英伟达GPU产能不及预期,或礼来合作项目的算力需求低于预期,相关企业的业绩可能受到影响。
政策与竞争风险:医药行业监管严格,AI药物的审批流程可能长于预期;同时,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市场份额分散。
礼来与英伟达的合作,只是AI制药行业爆发的一个“缩影”。随着上海证券预测的“68.5%年复合增速”的实现,A股中的AI制药核心企业、算力基础设施企业,以及AI应用辅助企业,都将迎来“业绩释放期”。
来源:题材一点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