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饮食反增糖尿病风险?动物性低碳饮食糖尿病风险飙升44%,植物性降低16%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08:28 1

摘要:在减重领域风靡多年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近日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的一项重磅研究揭开"双面性"。这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糖尿病护理》的研究,通过对近20万美国医护人员长达30年的追踪,首次系统揭示了不同质量的低碳饮食对2型糖尿病(T2D)风险的

01

在减重领域风靡多年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近日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的一项重磅研究揭开"双面性"。这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糖尿病护理》的研究,通过对近20万美国医护人员长达30年的追踪,首次系统揭示了不同质量的低碳饮食对2型糖尿病(T2D)风险的差异化影响。数据显示,强调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劣质"低碳饮食,反而使糖尿病风险飙升44%;而富含植物蛋白和优质碳水的"优质"低碳饮食,则可将风险降低16%。

02

这项研究的突破性在于建立了"饮食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人员基于三种经典队列研究(NHS/NHSII/HPFS)的199,006名参与者数据,创新性地开发了五类低碳饮食评分系统(LCD Score),通过每2-4年更新的食物频率问卷,精准评估蛋白质、脂肪和碳水来源的质量差异。在排除基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患者后,研究团队记录到20,452例糖尿病新发病例,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不同饮食模式对健康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

研究的核心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总体而言,高评分的"广义低碳饮食"与糖尿病风险上升31%显著相关(HR 1.31)。细分发现,以红肉、加工肉类和全脂乳制品为主要蛋白来源的动物性低碳饮食(Animal-LCD),风险比达到1.39;而同时排斥全谷物等优质碳水的"不良低碳饮食"(Unhealthy-LCD)风险更高(HR 1.44)。但令人振奋的是,以豆类、坚果和橄榄油为基础的植物性低碳饮食(Vegetable-LCD),糖尿病风险反而下降6%(HR 0.94);若进一步限制精制碳水,则风险降幅达16%(HR 0.84)。

研究摘要

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背后的代谢机制。动物性低碳饮食组的参与者,其血液中炎症标志物IL-6水平比植物组高27%,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恶化19%。机制实验显示,红肉中的左旋肉碱可经肠道菌群转化为三甲胺氧化物(TMAO),抑制胰岛素敏感性;而植物性饮食中的多酚类物质则可激活AMPK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这种代谢差异在体重变化上形成正反馈循环:动物性饮食组5年内BMI平均增加1.8kg/m²,而植物组仅增加0.6kg/m²。

研究还揭示了饮食干预的"时间窗口效应"。在基线BMI

这项研究对临床营养指导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团队开发的"低碳饮食质量评估模型"显示,每增加1份植物蛋白(如豆腐/坚果),糖尿病风险下降7%;而每增加1份加工红肉,则风险上升11%。基于此,研究建议将"优质低碳饮食"定义为:植物蛋白供能比>40%、全谷物碳水占比>25%、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1.5。这种饮食模式下,糖尿病10年绝对风险可从7.8%降至5.3%。

现实应用中,该研究引发对流行减重法的反思。生酮饮食(碳水占比

这项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由于队列以白人医护人员为主(85%),结论在种族多样性群体中的适用性需验证。此外,食物频率问卷可能低估隐性碳水摄入(如加工食品中的麦芽糊精)。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NCT04987323),通过连续血糖监测和代谢组学分析,进一步验证不同低碳饮食模式的代谢效应。

03

从实验室到餐桌,这项研究揭示的不仅是饮食模式与糖尿病的关系,更是"质量重于数量"的营养学新理念。碳水化合物不是敌人,劣质营养素才是。选择低碳饮食时,必须关注食物来源,让餐盘里充满植物的力量。在糖尿病全球患病率突破5亿例的今天,这项研究为个体化营养干预提供了科学指南——与其盲目追求极低碳水,不如构建以植物为基础的优质饮食模式。

参考

Liu B, Wang Y, Hu Y, Wan Y, Zhang C, Rimm EB, Hu FB, Sun Q. Low-Carbohydrate Diets of Varying Macronutrient Quality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ree U.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Diabetes Care. 2025 Sep 30:dc251401.

来源:阳阳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