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爆了!中国籍歌手,涉毒被抓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1:27 1

摘要:“才20岁,就要把‘中国人’三个字和毒品一起钉在热搜上,这代价谁替他还?”

“才20岁,就要把‘中国人’三个字和毒品一起钉在热搜上,这代价谁替他还?”

D.Ark(迪雅克)上一次被大范围记住,是在《Show Me The Money》的舞台上用中文硬刚对手,弹幕刷满“给中国长脸”。

这一次,他的名字后面跟着“涉嫌分销大麻”,热搜直接爆了。

脸还是那张脸,标签却从“态度少年”秒变“毒咖嫌疑人”,连微博头像都没来得及换,经纪公司已经发声明“终止一切合作”。

粉丝群一夜解散,B站剪辑视频下架,速度堪比塌方现场。

韩国木浦警方通报很短:住所搜出少量大麻+疑似分销记录。

律师立刻补一句“证据有争议”,可舆论不买账。

中韩两边网友同步开骂,中文区高赞评论是“别回国,回来更惨”,韩网热帖则吐槽“外国人来这赚人气还搅毒”。

同一拨人,前一天还在刷他的freestyle,后一天就排队踩一脚,互联网记忆比金鱼还短。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分销”比“吸食”重得多。

韩国《毒品类管理法》写得明白:吸了,最多五年;转手卖,刑期直接翻倍,还可能追加跨国洗钱调查。

更麻烦的是,他持中国护照,一旦判决落地,韩国服刑完回国,中国边检也能再追罚。

参考柯震东、房祖名,只要吸毒史被官方通报,国内演出、综艺、发歌、直播全灭,连短视频背景板都不给露。

20岁, officially 社会性死亡。

有人说“年少成名容易飘”。

可同节目出来的同龄Rapper一大把,也没全去碰草。

真正扎心的,是圈子把“叛逆”当卖点,把“吃药”写进歌词,听众跟着摇,真出事了又集体切割。

平台、厂牌、赞助商跑得比谁都快,流量像借来的外套,说扒就扒。

前一秒还是“中国骄傲”,后秒就成了“别连累国家形象”。

情绪翻脸的速度,比16拍的Flow还快。

父母更慌。

延边老家邻居已经刷到新闻,亲戚截图问“你儿子咋了”。

在中国县城,上热搜等于贴大字报,整条街光速知道。

母亲接电话只能重复“还在调查”,挂完对着电视发呆。

20岁的孩子,在家连碗都没洗过,现在要面对的是两国警察、律师账单、可能长达十年的签证黑名单。

一念之差,全家跟着社死,这才是最钝的刀。

更难受的是粉丝。

超话里有人连夜把纹身遮了,有人把歌单里他的part剪干净,像拔掉一根嵌进肉里的刺。

有人写长文“等你回来”,下一秒被群嘲“共情毒虫”。

喜欢一个偶像,突然变成道德污点,这种羞耻感没地方说理。

青春滤镜碎一地,还得自己扫,怕被人看见脚印。

毒贩不会给偶像打折扣,大麻也不会因为“有才华”就网开一面。

韩国警方这次是日常巡查撞到,说明他平时就没藏好。

所谓“天才少年”滤镜,在毒品面前脆得跟A4纸一样。

粉丝总幻想“我家哥哥不一样”,法律面前,没有例外档。

再亮的舞台灯,也照不出毒品的轮廓;再燃的副歌,也盖不住手铐声。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已经放话:坚决抵制吸毒艺人复出。

一句话,把路封死。

别以为隔几年发道歉信就能“沉淀归来”,国内平台连素人直播抽烟都秒封,更别说涉毒。

想转幕后?

身份证有案底,机票高铁都受限,连给员工办社保都受牵连。

20岁,人生刚起步,就被自己按下暂停键,还是那种没回放键的机型。

留给其他人的教训只剩一句:别把“违法”当个性。

Rap可以愤怒,可以批判,但别真去碰红线。

观众可以为你摇旗,不会为你坐牢。

公司可以给你买热搜,不会替你交罚金。

才华再高,也高不过国界线;流量再猛,也冲不过监狱墙。

下一次有人递烟,想起今天热搜里那张打码的脸,能说一句“我不抽”,就算没白跌这个跟头。

来源:奇妙辰星一点号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