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白了,就是每天坚持抬抬腿,半年左右,有些人身体状态真的变了。不是那种玄乎的“感觉变好了”,是真真切切地看到血压、心率、耐力这些指标都不一样了。原本气喘吁吁爬两层楼的人,慢慢能走个小公园回来都不觉得累。到底怎么回事?这就得好好说说了。
上了年纪,心脏这点事儿,真是让人担惊受怕。尤其是冠心病,一听名字就让人紧张。很多人一查出来,第一反应不是吃药就是手术,连怎么动也不知道该不该动。
其实啊,真不一定非得那么复杂。最近在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里,有个很简单的动作——抬腿,竟然在不少冠心病患者身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说白了,就是每天坚持抬抬腿,半年左右,有些人身体状态真的变了。不是那种玄乎的“感觉变好了”,是真真切切地看到血压、心率、耐力这些指标都不一样了。原本气喘吁吁爬两层楼的人,慢慢能走个小公园回来都不觉得累。到底怎么回事?这就得好好说说了。
别小看这个动作。别看它看起来跟老人晒太阳时无聊打发时间一样简单,但它背后的原理还真有点门道。
医学上,这种动作叫“静态下肢抬高练习”,其实是通过反复地抬高双腿,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心脏,减轻心脏负担。说白了,你心脏不至于那么累了,供血也就更顺畅。尤其是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好、容易水肿的患者,更容易从中受益。
而协和这项研究指出,长期坚持抬腿训练的人,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有增强的趋势。换句话说,心脏自己也在“吃得更饱”,心肌供氧更好,慢慢地,心绞痛、乏力这些毛病自然也就缓和了。
不是说你今天抬了腿,明天就能跑马拉松。它是个慢活儿,要靠坚持。但如果能一天练两次,每次十五分钟左右,不少人在三到六个月后发现身体真的“轻快”了。
首先最明显的,是下肢水肿减轻。这个变化很多人一开始没注意,等到鞋子不再勒脚、脚踝不肿了,才反应过来。其实这就说明血液循环在改善。
再就是心率平稳了。以前一紧张,心跳就飙上去,现在反应没那么剧烈了。很多人拿着手环看着心率曲线,自己都觉得神奇。
还有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在不少患者中出现了缓慢下降趋势。医生们分析,这可能与末梢血管弹性增强、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有关。
更别说睡眠。有冠心病的人睡不好是常态,半夜心慌、憋醒,几乎家家都有这类故事。但很多人练了三个月抬腿之后,入睡快了,夜醒也少了,整个人气色都变了。
运动耐力的提升也很明显。以前五分钟走路都得喘气,现在能慢慢挪到小区门口再回来,心里踏实多了,不怕突然胸闷。这对老年人来说,太重要了。
不少人精神状态有所改善。不是说抬腿能治抑郁,而是身体舒服了,人自然也就不那么烦躁、焦虑。尤其是那些本来因为冠心病长期焦虑的老人,情绪缓和以后,生活质量提升明显。
从表面上看,只是反复把腿抬起来放下去,但背后其实动了整套血液循环的“微调系统”。下肢静脉回流加强,心脏前负荷减轻,心输出量更稳定。这些变化不会马上就显现,但它们像润物细无声一样,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发生。
抬腿时激活的肌肉——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等,其实都参与了局部血管的舒缩调节。肌肉收缩时挤压血管,相当于人工帮血液“推一把”。这比单纯躺着休息可有效得多。
研究还发现,长期练习抬腿后,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有所下降,比如CRP、IL-6等。这些炎症因子在冠心病患者体内本就偏高,下降了,说明身体整体“火气”在减弱,血管环境更稳定。
也不是说随便抬抬腿就行。动作要标准,时间也要合理。建议坐姿或仰卧位,每次单腿抬高至与地面垂直或略高,维持5秒,再缓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每次不少于20组,动作要稳,呼吸要匀。
不能图快。有人抬得飞快,结果腰酸腿麻,反倒伤了自己。动作节奏平稳、感觉舒服才是关键。如果练完后感觉心慌或者腿部酸胀明显,要及时停下,别硬撑。
高血压未控制、严重心衰或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练之前一定得先问过医生,别擅自操作。
冠心病的康复,绝不是靠药物就能一劳永逸。像抬腿这样的低强度运动,其实正是现代心脏康复理念中的一部分。国外很多心脏康复中心,也在推行这种“床边运动”。
除此之外,像慢走、呼吸操、坐姿拉伸等,都是适合老年患者的内容,不需要器械,也不需要太大空间。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这四个字。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病治不好,而是好习惯坚持不下来。说白了,抬腿这事,就看你能不能把它变成像刷牙一样的日常动作。
不少人得了冠心病之后,整天不敢动,生怕一动心脏就出事。其实这是误区。真正的危险,是长期不动让身体越来越虚,心脏越来越懒,最后连轻微活动都承受不住。
抬腿训练,就是在“动”与“静”之间找到了平衡。它不像剧烈运动那样刺激心率,也不是真的静止不动。是让身体在轻松中慢慢恢复,循序渐进地唤醒潜力。
协和这项研究,也是在提醒大家,很多时候,改变并不需要翻天覆地,也许只是每天多花十五分钟,做一件看起来毫无技术含量的小事。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刘志红.《冠心病心脏康复中的运动疗法研究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4):428-432.
[2]王海林,李雪.《低强度运动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9):956-959.
[3]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管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来源:陈晨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