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创新了!聚焦“长寿医学”,10条评估标准公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03:38 1

摘要:10月28日,重阳节前夕,由上海市卫健委等四部门主办的“上海健康播报”第十期发布会在上海市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举行。本期发布会以“健康老龄,活力晚晴”为主题,特邀上海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华东医院院长保志军,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医院老年

洪维总结道,活力老人就是“大病没有、小病稳定、生活自理、健康习惯、心态年轻、融入社会”。

撰文丨 魏欣然

10月28日,重阳节前夕,由上海市卫健委等四部门主办的“上海健康播报”第十期发布会在上海市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举行。本期发布会以“健康老龄,活力晚晴”为主题,特邀上海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华东医院院长保志军,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洪维,上海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整形外科副主任邢书亮三位资深专家,围绕科学应对老龄化、树立积极老龄观、提升晚年生活品质等议题进行知识分享。发布会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丁园主持。

从“长寿”到“优寿”:

老年医学迈向长寿医学新视野

面对社会快速老龄化趋势,上海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华东医院院长保志军指出,当代医学的关注点正在从单纯追求“生命的长度”转向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他深入阐释了老年医学向长寿医学发展的理念升级:长寿医学并非仅服务于老年人,而是覆盖全年龄段人群。其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延长人体机能20-30岁达到的顶峰状态;其次则是减缓随年龄增长带来的机能下降速度,让人们在60岁、70岁甚至80岁时仍能维持良好功能,实现理想的“老而不衰”状态。

保志军特别强调了“衰弱”这一连接衰老与疾病的关键桥梁。他介绍,衰弱是身体机能快速减退的状态,对于减缓“衰弱” 的进程,早期筛查与干预至关重要。华东医院正在积极推动“关口前移”的策略,例如开发线上评估工具,包括听力简易检测和包含10个核心问题的“衰弱筛查问卷”,市民可以居家自测,初步判断风险。一个更简便的居家自测方法是“指环法”测小腿围,若小腿最粗处明显细于拇指与食指围成的圈,则提示肌肉量可能不足,需要警惕衰弱。

在科技应用方面,保志军分享了人工智能在老年医学领域的新进展。保志军介绍到,现如今,通过可穿戴设备与大数据算法,能够实现对老年人的营养、活动、睡眠等多维度数据的实时收集,并为不同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与建议。未来,健康管理将突破医院场景,实现“居家化检测”,形成“早期筛查-精准干预-风险预警”的管理闭环,让科技真正赋能老年人健康,实现主动健康管理,提升晚年生活尊严与质量。

科学认识衰老:

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洪维则从科学角度重新阐释了“衰老”的含义。她提出了“时序年龄”与“生物学年龄”两个概念,指出身份证年龄不可改变,但反映真实健康水平的生物学年龄却受到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检测端粒长度、炎症因子等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身体的衰老水平。若生物学年龄大于时序年龄,则疾病与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即“未老先衰”;反之,通过良好习惯,许多“活力老人”的生物学年龄也可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那么,何为“活力老人”?洪维给出了系统而具体的标准:他们不仅生活能自理,且重要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慢性病控制达标;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中;认知功能清晰,心态乐观积极;具备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社会适应力强,能持续学习新事物。她精辟地总结道,活力老人就是“大病没有、小病稳定、生活自理、健康习惯、心态年轻、融入社会”。

对于如何通过主动健康管理来延缓衰老,洪维为“老宝宝”们提供了饮食、运动、睡眠、心理四方面的简明原则:饮食上保证“3拳主食、2把蔬菜、2掌心荤菜、1拳头水果、1个鸡蛋、2杯牛奶、1勺油”的多样化结构,尤其注重蛋白质摄入;睡眠上力求规律,建议10点左右入睡,保证6-7小时,午睡不超30分钟,睡前做到“三不”;运动上应“动静结合”,有氧运动(如快走)与抗阻运动(如举水瓶)、平衡锻炼(如扶椅单腿站)并重;心理上则要“想得开”,鼓励参与社交活动,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建立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圈。

“优雅老去”的医美智慧:安全与理性并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增长。上海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整形外科副主任邢书亮针对老年人关注的抗衰美容话题,给出了专业而审慎的建议。他强调,老年人整形美容的核心原则是“功能第一,外形其次;安全第一,效果自然”,目标是追求“年轻化”而非不切实际的“返老还童”。

邢书亮介绍,针对初老或追求轻微改善的老年群体,推荐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与光电技术方案。例如,射频类项目(如热玛吉)可以改善皮肤松弛;点阵激光或超光子能治疗老年斑、细纹等光老化问题;注射除皱、填充技术等也能实现对老年人皮肤安全快捷的改善。对于面部松弛下垂较为严重的情况,则可以考虑“适老化”的微创手术,如眼周年轻化手术、上眼睑成形术、下眼袋切除术或面部提升手术。他建议,对于改善需求较大的老年人,可以采用“光电紧肤+精准填充+必要时手术”的联合方案。

然而,邢书亮特别警示了伴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在进行医美项目时需要关注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系统风险(如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增加)、凝血与出血风险(尤其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老人)、伤口愈合与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需格外注意),以及皮肤特性改变和麻醉代谢带来的挑战。因此,他强烈建议,在进行任何医美项目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获取多学科医疗许可,并清楚告知医生所有用药情况。对于身体状况复杂的老人,应优先选择无创或局麻下可完成的短时、小创伤项目,严格规避不必要的全麻大手术,并重视术后护理与随访。

本期“上海健康播报”在重阳节前夕举办,不仅为上海市民带来了权威、实用的健康科普,也传递了社会对老年群体健康福祉的深切关怀,助力推动实现从“长寿”到“优寿”的健康老龄化目标。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 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李粒粒LiLiL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