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少钱多,工作时间低于中国,人均GDP却高于中国?究竟为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0:15 1

摘要:谈起法国,人们印象里是悠闲的下午茶?数不完的假期?还是罢工游行?似乎,法国人总在享受生活,工作节奏慢得让人羡慕。可一翻开经济数据,又会让人大跌眼镜:他们人均名义GDP在2024年达到了约4.8万美元,几乎是我国的四倍。

谈起法国,人们印象里是悠闲的下午茶?数不完的假期?还是罢工游行?似乎,法国人总在享受生活,工作节奏慢得让人羡慕。可一翻开经济数据,又会让人大跌眼镜:他们人均名义GDP在2024年达到了约4.8万美元,几乎是我国的四倍。

那么“懒散”的法国人是如何做到这样的经济规模的?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法国的经济模式,不是依靠人多和工作时间长,而是将相关高利润产业牢牢把握。这些产业利润高、壁垒也高,让法国在全球产业链始终有一席之地, 相关的产业也涉及文化能源等各大领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时不时听到各种法国品牌的名字,而且多半是奢侈品。

首先就是能源和国防产业,当整个欧洲都在为天然气发愁时,法国却掌握着56座核反应堆。在2023年,核能贡献了全国七成的发电量,成本低到能让他们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力出口国。法国在面对俄罗斯的能源危机时也是欧洲各国里相对最轻松的一个。

而在国防领域,法国是少数能独立设计和制造航空母舰、核潜艇,甚至连核导弹都能自给自足的国家。这份硬实力,让它在2024年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军火出口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有力支撑。

而在航空上。空客的总部就在法国图卢兹,核心技术也由法国主导。2024年,当老对手波音还饱受产能争议只交付了三百多架飞机时,空客直接交付700架,拿下全球七成市场,法国的阵风战机更是曾经有过相当长的辉煌历史,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文化方面,法国的奢侈品更多。爱马仕、香奈儿……全球最顶尖的十大奢侈品品牌,七个都诞生于此。这个行业为法国提供了约70万个工作岗位,一年创造的产值高达700亿欧元,相关企业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各种宣传和价值的塑造。

仅仅一个LVMH集团,2023年的营收就达到了862亿欧元。这些奢侈品的出口额,竟然占到了法国GDP的四分之一,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时装秀等多种时尚风潮也从巴黎影响欧美等西方国家。

然而,国家层面的富裕,和民众富足的高质量生活相比,往往是两码事。当法国人用5万美元的数据去衡量法国社会时,才发现这笔钱在高昂的成本面前,显得捉襟见肘,法国民众在高物价的现实下显得也不是那么好过。

国家经济组织使用了另一个算法叫购买力平价(PPP),简单说就是考虑各地的物价水平后,看你的钱到底能买多少东西。如果按这个算法,2-024年欧元区整体的人均GDP虽然有5.63万美元,但中国也达到了2.38万美元。

差距缩小,是因为欧洲的生活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在巴黎这样的大都市,一套一居室的月租金起步价就高达1500欧元,核心区域的两居室更是动辄两三千欧,这比北京、上海的租房成本还要高。通勤上,坐一趟地铁就要花掉三到五欧元。

更要命的是通货膨胀。2024年,整个欧盟的食品通胀率一直在5%以上的高位徘徊,这意味着吃饭问题越来越大。高福利背后是高税收的代价,个人所得税最高能达到45%,公共开支占GDP的一半,但实际上没有使公共医疗服务质量提高。

法国这种传统高福利高税收的欧洲模式,在过去几十年里运转得还不错。但如今,整个欧洲的经济环境都开始低迷,经济增长乏力之时,法国想继续维持如此高花费的社会模式就显得捉襟见肘。

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危机。俄乌冲突后,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翻了三倍,工业用电成本飙升。德国的工业电价高达每度0.3欧元,是中国的近四倍。高昂的成本让诸多欧洲企业苦不堪言,摇摇欲坠。

产业空心化趋势愈发明显。曾经占到GDP高达七成的制造业,如今已经萎缩到20%左右。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市场,巴斯夫、宝马等老牌欧洲企业,纷纷把核心产能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

无论是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欧洲约3%,中国4.2%),还是专利申请的数量(欧盟2024年15万件,中国180万件),欧洲都已被中国明显超越。青年失业率常年超过10%,

有大约15%的年轻人选择“躺平”,既不工作也不参与任何培训,整个社会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增长乏力的疲态。2024年,整个欧元区的GDP增长率仅为0.8%,其中德国更是只有0.2%,法国稍好,也仅为0.9%。

所以,在法国高收入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看到,法国的产业和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其在高附加值产业的牢牢把握,但这种经济模式在高额的生活成本下越来越为人诟病。法国民众在为过冬的燃气和能源发愁时,没人会把国家的富裕挂在嘴边。

那么以上就是关于法国人均GDP为何如此之高的相关内容了,各位看官对此有什么看法?

参考来源:

来源:墨染史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