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项羽,咱都知道他在乌江边上抹了脖子,留下个“霸王别姬”的悲情故事。可唐朝有个叫杜牧的诗人,偏不买账,写了首《题乌江亭》,替项羽喊了句“可惜”,这诗里藏的道理,到今天咱老百姓过日子还能用得上。
提起项羽,咱都知道他在乌江边上抹了脖子,留下个“霸王别姬”的悲情故事。可唐朝有个叫杜牧的诗人,偏不买账,写了首《题乌江亭》,替项羽喊了句“可惜”,这诗里藏的道理,到今天咱老百姓过日子还能用得上。
先说说写诗的杜牧。这人可不是只会咬文嚼字的酸秀才,他家是官宦世家,自己也当过刺史、幕僚,见过官场里的起起落落,也懂战场上的输赢无常。他看历史爱钻牛角尖,总爱替古人“复盘”——别人都夸项羽有骨气,他却觉得“死得太急”,这才有了这首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头一句就说到咱心坎里了。谁过日子没栽过跟头?开店的可能遇着淡季,打工的或许被老板骂,就连买菜都可能被坑秤。输赢这事儿,从来就没个准谱,要是输一次就耷拉脑袋,那这辈子别想翻身了。杜牧这话,不是替项羽找借口,是说咱得先认这个理:没谁能一直赢。
“包羞忍耻是男儿”,这句更实在。项羽当年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可杜牧觉得,能扛住丢人、咽得下委屈,才是真汉子。咱老百姓不也这样?做生意赔了钱,怕街坊笑话不敢出门;考试落了榜,觉得对不起爸妈躲在家里哭。可你想想,那些后来把日子过好的人,哪个没受过这“胯下辱”?隔壁老王前几年欠了一屁股债,被人堵门要账,他没寻短见,白天送外卖,晚上摆地摊,现在不也把债还了,还开了个小超市?这就是“包羞忍耻”的劲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这话戳中了项羽的死穴——他把“面子”看得比“机会”重。江东那地方有的是能人,要是项羽当年渡过江去,再招兵买马,说不定能跟刘邦再干一场,输赢还真不好说。咱过日子也一样,别把一次失败当终点。村里的小芳,第一次创业开服装店赔了,她没放弃,跑去学直播带货,现在每天直播间里好几百人买衣服,比之前赚得还多。机会这东西,只要你不放弃,总有再来的时候。
杜牧写这首诗,不是要改写历史,是想告诉咱: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输了不可怕,怕的是输了就爬不起来。不管是古代的霸王,还是今天的老百姓,过日子都得有股“卷土重来”的劲儿。毕竟,只要人在、心气在,就没有翻不了的坎儿,没有过不好的日子。这道理,一千多年前杜牧就懂了,咱今天更得明白。
来源:大江说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