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色素瘤的发生虽然以新发痣居多,但也可能起源于多年前就有的痣。痣本身就是色素细胞聚集的结果,理论上,只要色素细胞发生异常增殖,都有可能癌变。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有些痣,表面看着平平无奇,却可能在悄悄酝酿危险。皮肤癌中,黑色素瘤发病率虽不高,但死亡率却远高于常见皮肤病。
据《中国皮肤肿瘤诊疗指南》,黑色素瘤在中国皮肤恶性肿瘤中占比不到5%,但它的“致命率”却远超普通人想象。
很多人觉得长了几十年的痣就一定安全,甚至有种“老痣无害”的说法。但这种观念并不全面。
黑色素瘤的发生虽然以新发痣居多,但也可能起源于多年前就有的痣。痣本身就是色素细胞聚集的结果,理论上,只要色素细胞发生异常增殖,都有可能癌变。
官方指南给出的答案很谨慎:绝大多数痣一辈子不会出问题,但少数痣存在恶变风险,尤其是体积较大、不规则、颜色变化、边界模糊、表面溃破出血的痣。
黑色素瘤的隐蔽性非常强。刚开始或许只是颜色略有变化,痣的边缘变得不那么整齐。很多人觉得“没啥大不了”,但一旦开始瘙痒、疼痛、溃烂,就很难逆转。
黑色素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转移,治疗难度和代价都成倍增加。“痣长了20年都没事,还能出问题?”这是许多人心里的疑问。
中国疾控中心提及,痣的年龄并不决定安全,任何年龄段的痣都可能发生变化,尤其是30岁以后突然变化的痣需高度警惕。
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对“危险痣”没什么概念。大部分人在洗澡或照镜时,根本不会认真观察身上的痣。
更不会因为痣的细微变化去医院。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确实是多年老痣突然变大,短短几个月就进展到晚期。
也可能听说过“痣不能乱点,点了容易恶变”。这一说法在官方文件里并未被证实。
事实上,非专业机构点痣、烫痣导致局部反复刺激,确实可能增加风险。但正规医疗机构采用手术切除方式,则可以有效规避恶变风险。
很多人担心切痣会留疤、影响美观,长期拖延甚至自行处理。权威指南建议,遇到高度可疑的痣,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切除送病理检查,是目前最稳妥的做法。
部分观点认为,痣的数量越多,风险越高。单颗痣的异常变化更值得注意。特别是短时间内明显增大、颜色不均、出现渗液或出血时,最好别犹豫,尽快去看皮肤科。
中国皮肤科领域通用的“ABCDE”法则,简单易记:A代表不对称,B是边缘不规则,C是颜色不均,D是直径大于6毫米,E是近期快速变化。
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就要引起足够重视。不要以为只有大痣才有风险,一些小痣也可能出现恶变。
痣的种类很多,包括色素痣、交界痣、皮内痣、蓝痣等。大部分痣终身不会恶变,但交界痣、混合痣等存在一定风险。
部分数据显示,黑色素瘤患者中,约有三成原发于色素痣基础上。不过,绝大多数色素痣终身不会有问题。
有人担心自己全身多痣,是不是比别人更危险?目前研究认为,多痣人群黑色素瘤风险略高于普通人。但只要痣无异常变化,定期自查即可。无需过度焦虑。
家族史、皮肤白皙、长期暴晒、特殊综合征等。中国人群多为黄皮肤,黑色素瘤总体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逐步增长趋势。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黑色素瘤病例约为0.5万例,较10年前增长近一倍。
大部分黑色素瘤可通过早期切除获得良好预后。早期发现,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则大幅下降。这也是医生反复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因。
或许还在犹豫身上的痣要不要管,但只要做到定期自查,发现变化及时就医,大部分痣都不会成为隐患。有些人因为怕麻烦、怕花钱、怕疼痛,拖延检查,反而贻误病情。
健康自查真正要做的,是教会大家如何简单判断身上的痣是否有问题,什么时候该去医院,什么时候可以安心。别让“侥幸心理”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切除痣的手术并不复杂,局部麻醉下操作,时间短、恢复快。正规医院会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确保诊断安全可靠。
不要自行处理痣,更不要用民间方法“点掉”,这些做法存在不小风险。不必因为一颗痣而恐慌。若实在不放心,可以到医院做一次专业的皮肤镜检查,结果更直观可靠。
痣不是越老越安全,任何新变化都要当回事。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科学态度。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只要你学会看懂身体的小信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皮肤肿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55(9): 805-846.
[2].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2[EB/OL]. [2023-03-01].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皮肤健康与皮肤肿瘤防控科普知识问答[EB/OL]. [2024-04-10].
来源:刘医懂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