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不泡茶跨界文旅产业:全国50+景区门店如何成打卡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0:07 1

摘要:如今,这个起源于湖北的茶饮品牌已在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区布局 2500 多家门店,其中 50 多处景区门店均成游客必打卡点位,用 “茶 + 文旅” 的模式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

爷爷不泡茶用一杯奶茶重新定义了文旅体验的新可能。

如今,这个起源于湖北的茶饮品牌已在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区布局 2500 多家门店,其中 50 多处景区门店均成游客必打卡点位,用 “茶 + 文旅” 的模式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

▲ 图源官网

地域风味与非遗的双向赋能

景区打卡的核心是 “专属记忆”,爷爷不泡茶深谙此道。

其产品研发始终紧扣地域文化:武汉樱花季推出的 “春回樱花” 系列,让游客在赏花之余尝到季节限定风味;王牌产品 “咸宁桂花” 自 2023 年上市后累计售出 1600 万杯,将 “中国桂花之乡” 的香气注入旅途。

更具巧思的是 “非遗 + 茶饮” 创新,以赤壁青砖茶为基底的 “玫瑰青砖” 饮品,融合平阴重瓣玫瑰,让千年茶马古道文化通过味蕾传递。

配套的文创周边进一步强化记忆点:与新疆艾德莱斯绸、武汉剪纸联动开发的帆布包、团扇,既是饮品的 “延伸打卡物”,也成为景区文化传播的载体。这种 “一杯茶 + 一件文创” 的组合,让游客从 “消费饮品” 升级为 “带走文化”。

▲ 图源微博

景区基因与东方美学的深度融合

走进爷爷不泡茶的景区门店,很难不被其场景设计打动。

在黎黄陂路历史街区的 “东方茶港” 主题店,白色与棕色主色调搭配银色金属装饰,用胡桃木、杜邦纸等材质复刻老武汉茶港风情,与街区的历史底蕴完美契合;而在千岛湖畔的下姜村门店,设计则融入生态元素,呼应 “最佳旅游乡村” 的自然特质。

▲ 图源官网

这种 “一店一景” 的策略并非盲目创新

品牌始终以景区特色为核心,提取青砖茶、地域非遗等元素,再用现代时尚手法重构 —— 比如黄鹤楼红墙店的朱红装饰、昙华林店的文艺青砖纹理,都让门店成为景区景观的 “有机组成部分”,而非突兀的商业符号。

新华网评价其 “将传统文化元素从平面符号升级为可感知的立体体验”,恰是对这种场景打造的精准概括。

▲ 图源百度

从线下互动到社交裂变

如果说产品与场景是 “打卡基础”,那么丰富的线下活动则是 “流量催化剂”。在 2025 文旅产业博览会上,爷爷不泡茶打造的 “荆楚花园” 展厅人气跻身 TOP3,3 天接待超 2 万人次,“金币连连看” 等互动游戏让 1 万余人驻足参与,排队高峰时队伍长达 30 米。

这种 “游园式体验” 被复制到景区门店:与汉服社联名办展、推出 “街头开花” 视觉装置,让喝茶变成 “可玩、可拍、可分享” 的社交事件。

IP 跨界更放大了打卡效应。品牌与国漫 “小羊波德莱尔” 合作,在全国 50 余家门店打造 “好朋柚星球” 主题店,设置 IP 展板、玩偶互动区,同步推出盲袋周边。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打卡内容,形成 “线下体验 — 线上传播 — 反向引流” 的闭环,让景区门店突破地理限制触达更多潜在客群。

▲ 图源微博

结语:

爷爷不泡茶的成功并非偶然:以地域文化为产品内核,以场景融合为空间基础,以互动活动为流量入口,再用数字化打通线上线下链路。

这套 “文化 + 体验 + 传播” 的组合拳,不仅让 50 + 景区门店成为打卡地标,更让荆楚茶香通过一杯杯饮品走向全国。

正如其联合创始人所言,做有城市特色的茶饮品牌,才能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持续破圈。

未来,随着更多景区门店的落地,这份 “茶里的文旅故事” 还将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每日经济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