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别的孩子还在伸手要零花钱的年纪,12岁的杭州女孩小雨(化名)已经用流利的英语对话,帮妈妈把文具卖向全球,一年创收10万元!这不是“神童”神话,而是一个普通家庭里,爱与成长最动人的双赢。
在别的孩子还在伸手要零花钱的年纪,12岁的杭州女孩小雨(化名)已经用流利的英语对话,帮妈妈把文具卖向全球,一年创收10万元!这不是“神童”神话,而是一个普通家庭里,爱与成长最动人的双赢。
素材来源网络
傍晚5点的文具店,响起纯正英语对话
“This glitter pen is our bestseller, and the ink is non-toxic.(这款闪光笔是我们的爆款,墨水是无毒的)”
周末的杭州某文具批发市场里,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正对着手机屏幕用英语流畅介绍产品。屏幕另一端,是一位英国采购商。
素材来源网络
女孩叫小雨,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这样的场景,在过去一年里已成为常态。
“刚开始只是帮妈妈招呼外国客人,现在能独立完成在线洽谈了。”小雨笑着说,眼睛弯成月牙。
谁曾想,这个自信满满的“小老板”,一年前还是个见到外国人就躲到妈妈身后的害羞女孩?
小雨妈妈经营一家文具批发店,主要做外贸生意。去年疫情过后,线上订单激增,但妈妈英语不好,每次视频会议都要请翻译,成本高昂。
素材来源网络
“有一次,妈妈因为听不懂‘minimum order quantity(最小起订量)’,差点丢了一个大单。”小雨回忆,“那天晚上,我看到妈妈在偷偷抹眼泪。”
那一刻,小雨决定要帮妈妈。
她拿出英语课本,开始给自己“加课”——每天清晨6点起床朗读课文;把所有文具的名称、材质、卖点查字典写成英语笔记;甚至主动找外教练习商务对话。
“最初妈妈不同意,怕影响学习。我就保证,一定保持在班级前五名。”
转变从小雨第一次帮妈妈接听国际长途开始。
“那天翻译没及时到,电话响了,妈妈很着急。我深吸一口气就接了。”虽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小雨成功帮妈妈和一位澳大利亚客户约好了看样时间。
素材来源网络
挂断电话,妈妈抱着她哭了。
此后,小雨正式成为妈妈的“移动翻译官”。她不仅参与视频会议,还帮妈妈制作英语产品目录,管理跨境电商平台的客服消息。
最让妈妈惊喜的是,小雨居然自己研究起了国际物流和支付方式,“现在她比我还清楚PayPal的手续费呢!”
真正让小雨“出圈”的,是妈妈无意中拍下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小雨正与一位美国客户视频。对方询问一款笔记本的纸张克重,妈妈还没找到资料,小雨已经流利回答:“80gsm, suitable for fountain pens.(80克,适合钢笔书写)”
素材来源网络
客户当即下单500件。
妈妈把视频发到家庭群,被亲戚转发后意外爆红。网友们纷纷点赞:
“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语言最大的价值是应用,这孩子做到了!”
“一边学习一边帮家里,太懂事了!”
年赚10万只是开始,更大的收获是…
随着小雨的“走红”,文具店的海外订单增加了40%,年利润增加了约10万元。但妈妈表示,最大的财富不是钱。
“小雨变得更自信、更有责任感了,学习成绩不降反升,现在稳定在年级前二十。”妈妈骄傲地说。
更让人惊喜的是,班里同学受小雨影响,掀起了“实用英语”热。几个同学组成了“英语实践小组”,每周到西湖边为外国游客做志愿者导游。
“我现在不只是为了帮妈妈,是真的喜欢上用英语交流的感觉。”小雨说,她的梦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国际贸易专家,帮更多中国小商品走向世界。
针对小雨的故事,教育专家王教授评价:“这不是简单的‘帮家里赚钱’,而是一次‘生活教育’的成功实践。在真实场景中应用知识,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价值,这种内在驱动力远比外在压力更有效。”
“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孝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品质。”
在小雨家狭小的文具店里,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上面贴满了各色图钉,标记着她帮助妈妈成交过的国家。
从杭州到全球,从课本到实战,12岁的小雨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成长,是在爱与责任中找到学习的意义;最棒的教育,是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闪闪发光。
来源:冰雪儿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