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平安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机制健全、服务精准”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实现了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平安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机制健全、服务精准”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实现了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治理“桥头堡”
平安镇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为基层治理夯实组织基础。创新建立“1+7+N”志愿服务架构,以镇志愿者协会为核心,统筹18个村(社区)志愿服务分队,吸纳党员干部、返乡青年、网格员、专业技术人才等N类群体加入,形成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针对不同群体特长,细分组建“红色宣讲队”“银发助老队”“法治服务队”“农技帮帮团”“红娘子”等特色小分队,明确矛盾调解、政策解读、技能指导等岗位职责,实现“人岗相适、专业对口”。同时,建立志愿者积分管理机制,设立“积分超市”,将服务时长转化为兑换分值,配套12条志愿者礼遇政策,把服务情况纳入评先评优重要依据,每年开展“优秀志愿者”“服务之星”评选表彰,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目前,全镇注册志愿者达3574人,累计开展服务活动超500场次。
聚焦精准服务,激活治理“源动力”
平安镇以“群众点单、分队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制”模式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在助老服务方面,常态化开展“温暖守护”行动,组织志愿者每月前往镇养老院及独居老人家中,提供免费理发、健康义诊、做饭打扫、节日问候等服务,今年已为100余名老人送去关怀。针对高龄独居老人安全问题,推行“窗帘之约”关怀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张贴联心卡等方式,实时掌握老人生活状况,筑牢安全防线。
在便民惠民方面,整合农技志愿者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培训15场次,受益农户300余人;联合镇司法所,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提供线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成功化解邻里矛盾、劳务纠纷40余起。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每月组织志愿者开展马路清扫、清除“牛皮癣”、“河小清”等活动,累计清理垃圾死角60余处,推动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在文化传播方面,依托“面对面讲堂”“庭院宣讲”“板凳会”等载体,组织“红色宣讲队”“青年服务队”用方言土语解读党的政策,组织文艺演出、全民阅读、体育健身、节日民俗等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全年累计宣讲30余场次,覆盖群众1200余人,让党的声音扎根基层。
深化品牌创建,擦亮治理“金名片”
平安镇注重以特色品牌赋能志愿服务,推动治理效能持续升级。打造“平安暖心”核心服务品牌,涵盖“敬老爱老”“助农兴农”“法治护航”三大子项目,形成“一品牌多载体”的服务格局。其中,“助农直播”项目联合乡村网红志愿者,帮助农户销售柑橘、土鸡蛋等土特产,累计销售额达30余万元;“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吸纳大学生志愿者,为辖区6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填补留守儿童在放寒暑假期间缺乏教育服务缺口。
同时,建立“志愿服务+网格治理”融合模式,将志愿者编入全镇52个微网格,参与隐患排查、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日常工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有人协调”。通过典型引路,在融媒体矩阵联动宣传“平安镇志愿风采”,举办专项表彰活动宣传优秀志愿者事迹,推动志愿服务从“个人善举”升华为“群体自觉”。
如今,志愿服务已成为平安镇基层治理的“金钥匙”。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到敬老院里的暖心陪伴,从矛盾调解的耐心劝说至政策宣讲的通俗易懂,志愿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化解民忧,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力量。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