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的那渠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核心要素。10月25日,由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本届论坛以“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为主题,汇聚了400余位来自政府部门、知名企业、
问的那渠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核心要素。10月25日,由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本届论坛以“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为主题,汇聚了400余位来自政府部门、知名企业、主流媒体及高校学界的专家学者。论坛通过主题致辞、主旨演讲、高端对话等多元形式,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活化、数字技术赋能、多主体协同传播等“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的核心议题,为打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凝聚共识、贡献智慧,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在当天的主论坛上,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主任杨永恒,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会长、中国首任驻非盟使团大使旷伟霖,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大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出席论坛并作领导致辞。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论坛作主旨演讲。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熊澄宇,中共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执行部长、品牌文化部执行总经理查长苗,中共四大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徐雪琛,清华大学人文讲席讲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赵月枝先后在主论坛作主题演讲。
当天下午,十三个分论坛分别以“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路径创新”“文化强国战略下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创新与实践”“中国媒体对周边国家传播的精准化路径与实践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化强国战略的融合路径”“文化强国战略下先进文化IP的创新表达与国际传播”“AI和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强国建设与国家形象传播”“等内容为主题同步开展演讲和座谈交流。大家纷纷依托跨领域的深度对话开展多元交流,共同探讨凝练“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相关主题的理论新见与实践良方,为推动国家形象建设的创新发展凝聚起多元合力。
柳斌杰作主旨演讲
天数在蜀,文化是根,历法为本。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春节纪元国内首倡者、定气法中华阳历主要编创者,四川阆中天文历法学者陈恒先生受邀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主楼举办的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以及当天下午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的分论坛四“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化强国战略的融合路径”并第一个作主题演讲。该分论坛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曲茹、厦门工学院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教授黄永健联合主持兼评议。在论坛上,陈恒先生与厦门工学院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教授黄永健,四川传媒学院智能影像艺术学院副教授叶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桑晓攀,上海子久书画艺术中心理事长李骋等与会嘉宾围绕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数字生产、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陈恒先生在演讲中指出,恢复中华天文历法的话语权与叙事权,复兴中华传统历法,应该成为当下中华文化有识之士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第一,中华历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历法文明古国,天文历法曾领先世界,恢复其话语权是践行文化自信、构建国家形象的关键。第二,当前以西方公历为主流历法,导致中华历法在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及身份证、结婚证等证件中无法使用,削弱了中华文化的日常影响力。第三,孙中山先生早在民国初期就指出,改历是“一时权宜之办法”,应精研历法、推动世界各国改用中国历法,以实现文化大同。 中华历法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现实瓶颈:一是双历并行导致日期“上蹿下跳”, 如国庆节农历日期每年不固定,无法恒对西历;二是重要场合和国际事件无法用中华历法直译,影响了历法的实际应用和传播;三是中华历法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较弱,难以与公历平等对话。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陈恒先生提出三项建议:一是推出“中华纪年法”(如春节纪元或共和纪年)与公元纪年同步使用,对内以中华纪元为主,未来推动成为国际新纪元;二是按照沈括“十二气历”的纯阳历理论,将农历中的24个阳历节气名称恢复成一套阳历日历表:定气法24节气恒日阳历”,使其与西历逐日恒对,便于在证件、节日中同步表述,如国庆节恒对中华阳历8月28日;三是保留传统农历(含干支历)及其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继续使用,在使用干支纪年的同时,增加使用中华积累纪年,同时规范使用“中华阳历”和“中华春节纪年”,逐步实现从“西历、农历”双历并行为“西历、中华阳历、中国农历”三历并行,或在公历与农历双历并行过程中,农历以使用24节气阳历的日历表为主,月相日历表为辅。在中西双历并行过程中, 最终以中华阳历为主导。总之,倡导中华纪年和历法改革,有利于恢复中华历法话语权与叙事权,切实践行文化强国战略。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在守正创新、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从而真正塑造国家新的形象。
为共襄盛举,论坛开幕前,陈恒先生为本届国家形象论坛提交了《推行中华纪年、改革传统历法,以全面恢复中华历法话语权与叙事权助推文化强国战略塑国家新形象》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是本届清华国家形象论坛258篇论文中,唯一涉及天文历法的论文。论文摘要内容被清华大学收录汇编并向与会嘉宾推介。论文由陈恒先生与四川省落下闳春节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明弟先生二人共同撰写。在论文中,陈恒先生介绍了他参加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首倡“中华春节纪元助力构建国家新形象”的缘由,介绍了他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非物资文化应用传承中心主任田兆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网络空间系统“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技术负责人高良超、四川落下闳春节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明弟等人共同编创的定气法“中华24节气恒日阳历”。定气法“中华24节气阳历”是将隐匿在农历中的24个阳历节气名的日历表恢复出来,这是一种基于太阳运行规律的历法,其核心特点是以节气为基准划分月份和年份,同时兼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天文科学的结合。是一套既能与现通用的格里高利历逐日恒对、平等对视,又完全符合所有实际天象的科学历法。如中华阳历8月28日永久恒对西历10月1日国庆节,中华阳历5月28日永久恒对西历7月1日建党节。中华阳历还可以用于标识身份证、结婚证等重要证件,可以用括号同步标注公历日期,现行农历也继续使用,不会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任何不利影响。它保留了农历中与农业生产、民俗活动相关的节气,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便于指导农事和日常生活。中国著名天文历法学家、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学院教授、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客座研究员萧耐园在研究定气法24节气恒日阳历后指出,“定气法中华24节气恒日阳历”明确提出以中华纪年取代基督纪年,继承和发展了百年来国内外志士仁人历法研究传统,针对公历弊端的革新方案让人耳目一新,月份设置规整,与四季气侯同步,历法精度超过了格里高利历(公历)。其与公历恒日对应的“独特设计”提高了日后推广的可行性!”
人生没有彩排,天天现场直播。在当天的论坛会议中,刘明弟先生因其他公务未能与会。陈恒一人自费进京参加了当天的国家形象论坛演讲和座谈交流。值得关注的是,在论坛演讲和座谈交流过程中,陈恒先生同时身着红色唐装和黑色西装参会。在演讲与座谈等环节上演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变装秀”,在严肃的国家形象论坛上,为何上演两套服装的时装表演?原来,这是陈恒先生的独特创意,一场充满深刻寓意的践行“中西双历并行”的演讲,黑条纹西装代表“西方基督耶稣阳历”(公历),红色唐装代表“春节纪元及定气法恒日阳历”,两套衣服同穿演讲,寓意真正践行“中西双历并行国策”!唐装在外,西装在内,寓意要以中华历法为主流历法建立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脱西装”表明最终目标是要将“中华纪年与定气法恒日阳历”推向全世界……这一独特的“变装演讲”给现场的主持人曲茹教授、黄永健教授等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茹教授说,改正朔历朝历代都是国之大事,作为一名学者,个人觉得中国人自己的纪元和历法应该占领话语权和叙事权的主位。正是因为自己觉得这个课题十分重大,所以才将其安排在论坛的第一个演讲。同时,在常规10分钟演讲时间上,再增加3-5分钟,以便与会者领略其核心要义和重要意义。
日月千秋照,江河万古流。陈恒先生在演讲结束后的座谈讨论又指出,中华积累纪年从清末民初孙中山先生首倡迄今已经百年,百年来,学界探讨的最终结果形成了三大主流纪年学说。一是黄帝起源文明说。二是共和信史开端说,三是太初改历定型说。中华纪年有老子纪年、孔子纪年、黄帝纪年、太初纪年、共和纪年等多种可以探讨的纪年方式。但是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文化学者,自己一直在倡导“春节纪元”,以首部有完整实物数据的传世历法《太初历》颁行之年为中华历法纪年之起点,迄今2129年。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承载着团圆、喜庆等美好寓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引入“春节纪元”的概念,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春节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清华论坛撰写提交论文以及自己这两年参加浙江杭州沈括研究会、河南淮阳、甘肃天水伏羲祭祀等学术会议和活动时一直在倡议在奔走呼吁,旨在切实践行双历并行,恢复中华历法的话语权和叙事权,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走上世界民族之林而作出自己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中华传统历法当下式微,但陈恒先生一直在团结各界有识之士共同推动中华纪年以及历法改革。会议期间和会议后,陈恒先生还与清华大学刘克明教授,北京大学王娟教授、孙惠军教授,复旦大学王晓平教授,深圳大学黄永健教授,保定学院邓芳宁副教授,以及知名的文化学者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仕豪先生、贺兆星先生、马洪涛女士,天文历法研究学者杨富先生等文化界的同仁,共同探讨了历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研讨了相关推进事宜。陈恒先生还专程拜会了北京太人经典中医技术有限公司CEO,首届西史辨伪学术论坛召集人、西史辨伪运动核心人物向前静先生,与向前静先生共同谋划了筹备召开中华历法论坛学术会议等相关事宜。陈恒先生分别向清华大学国家形象研究中心主任范红教授,北京大学王娟教授等学者赠送了中华纪年和“定气法24节气恒日阳历”的著作。大家一致认为,陈恒先生与田兆元教授、天文学者高良超等中华文化的有识之士,已经编创了科学的可与西方阳历逐日恒对的科学历法,出版了相关的学术著作,文化界、学术界同仁应当一起共同呼吁,切实践行双历并行国策,恢复中华历法的话语权和叙事权,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走上世界民族之林而作出自己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来源:90后编剧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