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07:07 1

摘要:①多年前,顾成华刚踏入军营,新兵班长问他想去什么地方,顾成华脱口而出:“发射一线!”班长笑了:“人人都有发射梦想,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号手。”

圆梦

①多年前,顾成华刚踏入军营,新兵班长问他想去什么地方,顾成华脱口而出:“发射一线!”班长笑了:“人人都有发射梦想,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号手。”

②新训练结束,顾成华站在队列里等候分配命令,心中充满了期待。“一线”人员名单会完了,没有他,他开始不安起来:“我会去哪儿?”

③终于,在“三线”人员名单公布时,顾成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来接他们的是个上等兵,刚上车就给新兵们打“预防针”:身处深山老林、手机没信号……一开始,顾成华不以为意,只要能操控长剑飞天,这些根本微不足道。

④终于到了驻地。窗外,几乎看不见绿色,只有光秃秃的山和同样光秃秃的树杈。顾成华努力说服自己,导弹发射车兴许就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神秘之处等着自己呢,这样想,他也就释然了。

⑤当晚,顾成华思来想去,睡意全无。他向下铺伸长脖子问:“班长,你说我什么时候能成为一名号手,亲手发射导弹?”

⑥班长看了顾成华一眼,扭过脸去:“睡吧。”

⑦顾成华撇撇嘴,用被子闷着头,不吭声了。

⑧清晨,顾成华跟在班长后面,顺着蜿蜒的小路走向大山深处。

⑨来到“龙宫”入口处,班长停住脚步。顾成华一时没反应过来,想着即将一睹大国长剑的真容,仍满心欢喜地迈步往里走。还没走到安检机,两位岗哨把枪一横:“同志,请出示证件!”

⑩“证件?”顾成华扭过头看向班长。

⑪“你干啥去了?”

⑫“班长你不是带我上岗吗?”

⑬“这就是了。”班长指指门前一个哨亭,“接岗。”

⑭安检机旁一名军士哈哈一笑,指着顾成华的肩膀说:“你是守导弹的,不是操作导弹的。”

⑮那天,顾成华甚至不知道是怎么上的岗,脑子里嗡嗡的。

⑯晚上,顾成华辗转反侧,爬起来壮着胆子委屈地问:“班长,我觉得这好像不是我的第一志愿……”

⑰没想到,班长回答得很干脆:“不是!”随后,他又意犹未尽地补了一句:“而且,你以后也很难见到发射车。”

⑱顾成华眼前一黑,心中好似被挖掉了一块,心跳都有些紊乱。

⑲接下来的日子,顾成华每天就在那小小的哨亭里,除了班里换岗的战友,与他相伴的就只有无言的大山。

⑳顾成华在日记里面写道,我被一年四季从未停歇的狂风吹凉了心,壮美的群山在我眼中变得死气沉沉,连群星闪烁的夜空也是那样单调乏味……

㉑顾成华在一次站岗时,将想法告诉了班长,班长当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默默地仰头望着大山。

㉒一天晚上,正准备就寝的顾成华被班长一把拉起来:“穿上大衣,跟我走!”他有些疑惑,但还是以最快速度整理好着装,跟在班长后面跑出营房。

㉓“班长,今晚没我的岗啊!”走在熟悉的山路上,顾成华忍不住询问。

㉔班长只轻声说了一句:“是我的岗,我已经向连队申请让你一起站这一班岗。”然后,班长加快了脚步,这让顾成华越发迷惑起来。

㉕在落针可闻的深夜里,顾成华的感官似乎被无限放大。临近阵地时,他听到一阵细微的齿轮转动的声音。他问:“班长,你听到了吗?”

㉖班长没有说话,指示顾成华接岗。刚刚站上哨位,顾成华的疑惑便全部解开了。

㉗他听见背后的铁门缓缓打开,回头望去,只见巨大的工业灯泡照得“龙宫”亮如白昼,顶上的换气扇正铆足力气为“龙宫”泵入干冷清冽的空气。那一瞬间,他的心仿佛都暴露了出来。

㉘数辆猛士车之后,高车长剑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缓缓驶过岗哨,发出龙吟般的轰鸣。顾成华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眼眶瞬间湿润了。

㉙回营路上,班长对顾成华说:“以后要打起精神来,我们这个岗位虽然守在深山里,却是背靠大国长剑……”

㉚高原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顾成华似乎能感受到班长希冀的目光。那一晚,顾成华梦到钢铁长龙穿过戈壁卷起滚滚烟尘,呼啸而起的雷霆带着白练般悠长的弹道划破天际……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12月19日)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记叙了主人公顾成华的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他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再到激动的心理变化过程,终于获得心灵的成长。

B.小说情节按照事件发展先后顺序展开,故事的开端是顾成华刚入军营,期待能到发射一线,故事的结局是顾成华明白守哨岗的重要性,决定坚守岗位。

C.山是小说的环境背景,是火箭军们坚守的地方,体现了军人工作条件的艰苦、生活的单调,表达了作者对军人们无私奉献的崇高敬意。

D.文中两次写到顾成华睡不着觉,失眠的原因是不同的:第一次是因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而害怕,第二次则是绝望难过。

19.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我被一年四季从未停歇的狂风吹凉了心,壮美的群山在我眼中变得死气沉沉,连群星闪烁的夜空也是那样单调乏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2)数辆猛士车之后,高车长剑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缓缓驶过岗哨,发出龙吟般的轰鸣。(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20.班长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请概括人物形象,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21.有人认为,文章开头班长问顾成华想去什么地方?他脱口而出“发射一线”,然而纵观全文,顾成华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小说题为“圆梦”,与文章内容不符合。也有人认为,文章题为“圆梦”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为“圆梦”的理由。

参考答案

18.D 19.(1)这句话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吹凉了心”“死气沉沉”“单调乏味”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顾成华在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哨岗后的失落、孤独和压抑的心情。原本壮美的自然景象在他眼中失去色彩,反衬出他内心梦想受挫后的消极情绪。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怒自威”是拟人,赋予导弹庄严、威严的人格气质;并将“高车长剑”驶过的声音比作“龙吟般的轰鸣”,形象地写出了导弹车威严震撼的气势,也暗示了顾成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烘托出他对大国重器的敬畏与自豪。20.人物形象:班长是一位沉稳务实、善于引导、默默关怀战士的基层军官。他话语不多,但洞察人心,通过实际行动(如带顾成华夜岗)帮助战士理解岗位价值。

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班长的安排是顾成华情感转折的关键。衬托主人公:班长的沉稳反衬顾成华最初的稚嫩与理想化。深化主题:班长的话“背靠大国长剑”点明平凡岗位的重要性,揭示“圆梦”的深层含义。21.“圆梦”并非指顾成华实现了亲手发射导弹的梦想,而是指他在精神层面上完成了对“梦想”意义的重新理解与升华:顾成华最初追求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发射梦”,但最终他认识到,守护大国长剑的哨岗岗位同样重要,是强军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未能成为号手,但他在深夜目睹导弹车出库的震撼场景,亲身感受到大国重器的威严,这种体验让他油然而生使命感与自豪感,实现了精神层面的“圆梦”。

题目“圆梦”巧妙暗示:真正的“圆梦”不是实现表面愿望,而是在平凡岗位上找到价值与归属,与祖国需要同频共振。这体现了作者对军人奉献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导语】本文以细腻笔触刻画新兵顾成华圆梦受挫与重燃信念的心路历程。通过“守”与“发”的理想落差,凸显基层军人的忠诚与坚守。结尾以夜岗见闻完成精神升华,揭示“背靠大国长剑”的平凡岗位亦是强军梦的重要支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来源:日语加油君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