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招标半年激增 97%!17 家光伏龙头联手 “反内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08:17 1

摘要:机构数据显示,2025 年 1-9 月国内储能项目新增招标量达 255.8GWh,同比大幅增长 97.7%,全年招标量预计将攀升至 361.6GWh,市场需求呈爆发态势。与此同时,据央视财经 10 月 28 日报道,国内光伏龙头企业正计划联合收储产能,推动产品

机构数据显示,2025 年 1-9 月国内储能项目新增招标量达 255.8GWh,同比大幅增长 97.7%,全年招标量预计将攀升至 361.6GWh,市场需求呈爆发态势。与此同时,据央视财经 10 月 28 日报道,国内光伏龙头企业正计划联合收储产能,推动产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透露,已有 17 家龙头企业完成签字,正搭建联合体并力争年内落地。随着光伏 “反内卷” 进程稳步推进,机构预测后续围绕产能管控、产品质量的政策组合拳将陆续出台,覆盖产业链多环节,助力行业景气度持续修复。

全球光伏垂直一体化龙头,构建了 “单晶硅棒 / 硅片 - 电池片 - 组件 - 光伏电站” 完整产业链。核心优势集中于硅片环节,2023 年末自有硅片产能达 170GW,出货量连续九年全球第一,在单晶生长、金刚线切割等技术上建立成本与品质优势,非硅成本行业领先。电池与组件端加速推进 BC(背接触)技术,2024 年 BC 组件出货超 17GW,计划 2025 年底 BC 电池产能占比超 50%,组件产能已达 120GW,下游聚焦分布式与工商业电站开发。

从水产饲料跨界成长为光伏多晶硅与电池片双龙头,形成 “高纯晶硅 - 电池片 - 组件 - 光伏电站” 垂直布局。2023 年高纯晶硅销量 38.72 万吨,全球市占率超 25%,成本低至 30 元 /kg,为全球最低水平;电池片出货量连续七年全球第一,累计突破 200GW,N 型 TOPCon 电池产能达 52.5GW,占总产能 70%。2022 年进军组件领域后快速突破,2023 年组件出货 31.11GW,跻身全球前五,下游依托 “渔光一体” 模式打造 54 座光伏电站,累计装机 4.07GW。

以 “一体两翼” 为发展格局,主业覆盖硅片 - 电池片 - 组件全链条,辅材设备与光伏应用场景为补充。核心优势在电池片环节,2023 年末 N 型电池产能超 57GW,占总产能 67%,稳居行业第一方阵。规划 2024 年底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均突破 100GW,组件产能预计达 110GW,持有光伏电站规模 2.165GW,持续扩大集中式与分布式电站布局。

全球高纯晶硅核心供应商,专注于多晶硅研发与生产,产品覆盖电子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广泛应用于光伏与半导体领域。依托新疆生产基地的能源优势实现低成本生产,2023 年多晶硅产能位居全球前列,深度绑定下游硅片企业,在光伏材料端构建稳定的供应体系。

聚焦高效光伏组件与新型电池技术,2025 年自主研发的钙钛矿 / 晶硅异质结叠层电池转化效率达 30.99%,技术跻身全球领先行列。现有异质结伏曦 Pro 730Wp + 组件已实现量产交付,2025 年完成西班牙 100MW 项目交付,成为全球首个百兆瓦级 730Wp 组件出货案例。规划 2025 年将 HJT 组件功率提升至 740W,电池效率达 26.8%,2027 年目标推出 850W 以上钙钛矿叠层电池,加速高效技术产业化。

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业务覆盖逆变器、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器等,2024 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达 35%。逆变器产品线全面,从户用微逆到集中式机型全覆盖,2021-2022 年出货量连续全球第一,市占率超 23%,批量销往 170 多个国家,海外产能达 25GW,设 490 多个服务网点。储能领域布局早,2023 年储能系统出货量全球第二,首创交直流一体液冷储能系统,20 尺集装箱可集成 2.5MW PCS 及 5MWh 电池,参与青海海西 270MW/1080MWh 等重大储能项目。

全球光伏与锂电池设备龙头,光伏领域提供晶体生长、硅片切割、电池片制造、组件封装全流程设备,覆盖 PERC、TOPCon、HJT 等主流技术路线。深度绑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头部组件企业,设备市占率长期位居行业前列,2025 年随 N 型电池产能扩张,订单量同比增长显著,同时布局氢能设备与半导体封装设备,形成多领域协同。

数字化碳中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构建 “多晶硅装备 - 单晶硅材料 - 组件” 光伏产业链,兼顾地热、氢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包头 40GW 单晶硅项目产能持续释放,规划 20GW 高效光伏组件产能,一期 5GW 已于 2022 年量产。核心节能装备间接空冷系统获 “中国工业大奖”,为上海迪士尼等重大项目提供服务,连续九年斩获分布式能源优秀项目特等奖。

通过子公司镁业科技切入光伏支架业务,闲置厂房改造与生产线安装已基本完成,2025 下半年可正式投产。依托镁合金材料优势,研发轻量化、高强度光伏支架产品,同时布局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 年中报预增 284.45%,成长性显著。

光伏玻璃核心供应商,专注于超白浮法玻璃生产,产品涵盖 3.2mm、2.0mm 等不同厚度规格,适配各类光伏组件需求。依托山东、宁夏等生产基地,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通过全球主流组件企业认证,在光伏玻璃国产替代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布局纯碱等上游原料,保障供应链稳定。

有机硅与草甘膦双主业企业,光伏领域核心产品为有机硅密封胶、硅烷偶联剂等配套材料,用于组件封装与电池片制造环节。有机硅产能位居国内前列,依托 “硅矿 - 工业硅 - 有机硅” 产业链优势控制成本,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度服务光伏组件龙头企业。

聚焦能源与环保装备,光伏领域提供电站 EPC 总承包服务,涵盖项目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全流程。依托锅炉与环保设备技术积累,在光伏电站节能降耗与环保处理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同时参与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为工业企业提供 “绿电 + 环保” 一体化解决方案。

国内第三代半导体龙头,与厦门大学合作研发的超 8 瓦大功率 InGaN 蓝光激光器达国际先进水平,推出氮化镓基蓝光激光器产品。业务覆盖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布局 Micro-LED 显示技术,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构建完善产业生态,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重镇的核心企业。

功率半导体领军企业,聚焦 IGBT、MOSFET 等器件研发,深度布局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是厦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的重要成员。依托 IDM 模式(垂直整合制造),实现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流程管控,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等新能源领域,与阳光电源等企业形成产业链协同。

以光电子器件为核心,布局超导技术与光伏业务。在超导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实现产业化应用;光伏端聚焦组件封装材料与智能控制模块,为光伏系统提供高效配套,同时参与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形成 “光电子 + 超导 + 新能源” 多元布局。

从煤炭主业向新能源转型的代表,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持续突破,2025 年推出 “氟氮共掺杂碳包覆磷酸钒钠材料”,克容量超 160mAh/g,循环寿命超 6000 次,-40℃低温容量保持率达 82%。煤基硬碳负极首次库伦效率提升至 92%,5GWh 电芯产线满负荷运行,2025 上半年出货超 1.5GWh,全球首个万吨级钠电材料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推出 “钠电 + 换电” 商业模式获工信部支持。

聚焦智能电力与军工装备,新能源领域布局光伏电站开发与储能系统集成。依托电力电子技术优势,为光伏电站提供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参与多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同时研发储能变流器与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光储协同运行,在军民融合场景形成特色应用。

多元化控股企业,业务涵盖盐及盐化工、粉末冶金等,通过参股或合作方式涉足光伏领域,主要聚焦光伏玻璃原片供应与相关辅材生产,依托山东地区的资源优势,为本地光伏企业提供原材料支撑。

以汽车产业为核心,跨界布局新能源与光伏领域。通过子公司参与光伏电站投资建设,重点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工业厂房屋顶资源实现 “绿电自用”,同时探索光伏与新能源汽车的协同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一定的项目储备。

申明: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请谨慎阅读。市场有风险,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理性的独立思考之上。

来源:复利种韭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