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东北大学硕士杨楠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杨茜这对双胞胎,放弃大城市发展机会,以选调生身份回到家乡铁岭,分别扎根铁岭县凡河镇沙山子村、康熙楼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开启基层服务工作。
本报讯 记者赵天乙报道 2022年,东北大学硕士杨楠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杨茜这对双胞胎,放弃大城市发展机会,以选调生身份回到家乡铁岭,分别扎根铁岭县凡河镇沙山子村、康熙楼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开启基层服务工作。
初到村里,姐妹俩用乡音快速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入户走访时,“大娘,您这小暖棚整得太阔了”“大叔,家里挺暖和啊,一进屋都扑脸儿”,亲切对话让村民放下拘谨。面对村民咨询“咋用微信打电话”“手续办得对不对”,姐妹俩一边跟着村干部分享乡情、熟悉村务,一边用专业知识帮忙解决问题,渐渐成了村民口中常提的“小杨”。
工作中,姐妹俩发现凡河镇的油桃、蟹稻米等农产品品质优良,但知晓度不高。为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好物,她们拿起手机当起“拍客”,镜头记录下凡河镇大棚里泛红的油桃、村民摘果时沾着泥土的笑脸、通到家门口的柏油路,甚至早晚飘起的炊烟都成了拍摄素材。
随后,姐妹俩开通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发布“辽宁省委选调生为家乡好物代言”“双生姐妹选调生回家乡”系列内容。截至目前,共发布视频100余条,累计浏览量突破90万,关注人数超6000人。远在外地的游子通过视频看到家乡变化,留言“谢谢你,让我看到远方的亲人”。借助短视频引流,凡河镇的农产品销量明显提升,姐妹俩撰写的《夏日摘桃,甜爆味蕾》一文,还登上了《乡村干部报》。
姐妹俩的实践也带动了村民。90后村民章璐从“低头刷视频”转变为镜头前的“桃女郎”,靠短视频让油桃销量翻倍;凡河镇康熙楼村种粮大户马爱国,承包260亩土地种植蟹稻,曾因“怕笑话、怕没人看”不敢尝试直播,在杨茜的鼓励和指导下,也开始学习用新媒体卖货。
今年9月末,姐妹俩基层服务期满,回到原单位工作。“能把知识变成帮衬家乡的底气,这是最开心的事。”杨楠说,未来仍会继续关注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