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豹党为了反抗种族歧视,吸收了各种国际思想,其中就包括毛泽东思想。因为毛主席早在1963年就公开发表声明,支持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他把这事看成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号召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对抗美帝国主义。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出现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组织,叫作“黑豹党”。
黑豹党为了反抗种族歧视,吸收了各种国际思想,其中就包括毛泽东思想。因为毛主席早在1963年就公开发表声明,支持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他把这事看成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号召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对抗美帝国主义。
其中有些关于人民斗争和革命进程的话,让黑豹党觉得很适合作为黑人运动的纲领。因此,组织领袖十分推崇毛主席,于是大量刊印《毛泽东语录》,成员几乎人手一本。
1969年5月,在旧金山的一次集会上,黑豹党成员举着毛主席的头像游行,表达对资本主义和种族压迫的不满。
那时,美苏正处在冷战阶段,在资本主义国家居然有人公开推崇一个共产主义领袖,足见毛主席的影响力之大。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不仅带领中华民族重塑了历史轨迹,更在世界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89年,美国学者斯拉姆在《毛泽东的思想》一书中写道:20世纪鲜少有人像他这样,获得来自世界各国如此迥异的评价。相当多的美国总统对毛主席充满敬仰,自杜鲁门时代起,几乎每一位美国总统都引用过毛主席的经典语录,这充分展现了毛主席跨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力。
《时代》周刊曾将毛主席列为20世纪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这一殊荣也印证了其思想的广泛传播。
时至今日,在美国的许多高等学府,毛主席的《矛盾论》等著作依然是政治学者的经典读物。凡是接触过他的外国人,都会被他惊人的洞察力和远超一般人的政治眼光所折服。
对于世界而言,最早关于毛主席的印象应该来自于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描述。
1936年7月,斯诺抵达延安。他形容毛主席“是一个令人兴趣的、复杂的人”,“有着农民一般质朴纯真的性格”。
随着呆在延安的时间越来越长,斯诺逐渐发现了毛主席身上非比寻常的魅力,例如他“精通旧学、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工作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1937年10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发行。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毛主席产生兴趣,并被他伟大的人格所折服。
1971年7月9日,作为美国特使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但基辛格这次只见了周总理,并没有和毛主席会面。他后来回忆说:“我很清楚,尼克松总统希望成为第一位见到毛泽东的美国官员。所以考虑到一旦见了毛,会让尼克松总统感到不快,我按捺住了想见毛的强烈愿望。”
1972年2月21日,基辛格再一次来到北京。这一次,他是和尼克松一起来的。当天,他们就与毛主席进行了会面。基辛格称这位传闻中的领袖“展现出了非凡的意志力和决断力”。
后来,基辛格一共见过毛主席5次。他觉得毛是一个“非常富有智慧的人”,“有很强的活力来控制谈话,并且在外交事务上很有见解”。
1976年2月,毛主席再次会见尼克松。尼克松作为美国的前任总统,依旧被给予了国家元首的待遇,这令他感到格外惊讶与感动。半年多后,毛主席去逝世。远在美国的尼克松发表了悼闻,称赞毛主席“高瞻远瞩”。后来他出版的《领导者》一书中,又盛赞毛主席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除了尼克松以外,还有不少美国总统曾公开表示对毛主席的崇敬。例如福特曾评价毛主席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克林顿称其“无愧于世界级领袖”。
事实上,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早已跨越了时空、国别、种族,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在如今的世界上依旧熠熠生辉。
参考资料:
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
来源:崔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