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暴跌90%:抄底还是跳坑?这3个逻辑定生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06:10 1

摘要:昨晚老粉阿杰甩来锂矿股的持仓截图——成本25块的标的现在只剩5块,配文“碳酸锂都跌90%了,现在抄底能回本吗?”。后台同时炸出一堆相似的问题:有人想把年终奖砸进去“捡便宜”,有人割肉后又怕“踏空底部”,连之前喊“死拿锂矿”的老陈都冒了句“这跌法,是不是要退市了

昨晚老粉阿杰甩来锂矿股的持仓截图——成本25块的标的现在只剩5块,配文“碳酸锂都跌90%了,现在抄底能回本吗?”。后台同时炸出一堆相似的问题:有人想把年终奖砸进去“捡便宜”,有人割肉后又怕“踏空底部”,连之前喊“死拿锂矿”的老陈都冒了句“这跌法,是不是要退市了?”

碳酸锂从2022年50万元/吨的“锂中茅台”,跌到现在5万元/吨的“白菜价”,暴跌90%的幅度足以让任何投资者心跳加速。但现在冲进去,到底是捡黄金,还是踩陷阱?今天咱们拆透:这波暴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抄底”的生死线在哪里。

1 碳酸锂暴跌90%:不是“回调”是“供需彻底反转”

很多人觉得“碳酸锂跌90%是短期情绪杀”,但本质是供需关系的根本性逆转——这不是“跌多了会反弹”的周期波动,是行业逻辑的“换轨”:

1.1 产能端:集中投产的“海啸”

2022年碳酸锂价格暴涨时,全球锂矿企业疯狂扩产:国内盐湖提锂产能从2022年的12万吨,扩到2025年的35万吨;澳洲锂矿的年产能从20万吨升到50万吨;甚至之前成本过高的锂云母提锂,也因为价格暴利新增了10万吨产能。

这直接导致2025年全球碳酸锂产能达120万吨,但需求只有80万吨——供过于求的缺口达40万吨,相当于“每生产3吨,就有1吨卖不出去”。某锂云母提锂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现在工厂开一半停一半,开着也是亏。”

1.2 需求端:增速踩了“刹车”

碳酸锂的核心需求是动力电池,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从2022年的40%,降到2025年的15%——需求“从爆发式增长,回到平稳增长”。

更关键的是“替代冲击”:钠电池在低端储能、A00级电动车的渗透率从0升到8%,单这部分就吃掉了约5万吨的锂需求;而动力电池的“降锂化”技术(比如磷酸锰铁锂),也让单台车的锂用量降了10%。

某动力电池企业的采购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碳酸锂的采购量同比降了22%——需求的“收缩”,直接把价格按在了地上。

1.3 库存端:中游的“去库存绞杀”

2022年碳酸锂涨价时,中游电池厂、正极材料厂疯狂囤货,库存最高达3个月用量;但2025年需求放缓后,中游开始“去库存”:正极材料厂的库存从3个月降到1个月,电池厂的库存从2.5个月降到0.8个月。

“去库存”的过程是“降价甩货”:某正极材料厂为了清库存,把碳酸锂的采购价从8万压到5万,甚至“价低者得”——这种“恶性竞争”,让价格跌得更狠。

2 是底还是坑?看这两个指标才敢下结论

碳酸锂跌了90%,但“跌得多”不代表“是底部”——要判断是底还是坑,得看这两个“反转信号”:

2.1 价格接近“成本底”,但不是“市场底”

现在碳酸锂价格5万元/吨,已经跌破了部分高成本产能的“现金成本”:比如锂云母提锂的现金成本约6万元/吨,这类企业现在生产1吨亏1万,已经开始减产;部分澳洲高成本锂矿的现金成本约5.5万元/吨,也在缩减产能。

“成本底”意味着“价格再跌的空间有限”,但**“市场底”需要“产能出清+需求回升”的双重确认**——目前减产的产能只有约10万吨,距离“供过于求缺口收窄”还有差距;而需求回升的信号(比如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回到20%)还没出现,所以现在是“成本底附近,但市场底还没到”。

2.2 最大的坑:产能过剩的“长尾效应”

即使现在价格跌到成本底,2026年还有约20万吨的新产能投产(比如南美盐湖的扩产、国内锂矿的新增)——这意味着“供过于求的格局,至少要到2027年才会缓解”。

更要命的是“行业出清的速度”:锂矿企业都是重资产,即使亏损,也不会轻易停产(停产的设备折旧、人工成本更高),所以“产能出清会很慢”——比如某锂云母企业,即使亏了2个亿,还是保持50%的产能运行,因为“停了更亏”。

这种“长尾效应”会让碳酸锂价格“在底部磨很久”,甚至“磨到部分企业破产”——这时候抄底,可能会“抄在半山腰,套在磨底期”。

3 真要参与?只碰这两类企业,其他都是陷阱

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参与,别碰“跌得多的标的”,只碰“能活下来的企业”——这两类才是“抗跌+有反转希望”的选手:

3.1 低成本的资源龙头:跌不死的“压舱石”

碳酸锂的价格战里,“成本低”是唯一的“护身符”——比如盐湖提锂企业,现金成本约3万元/吨,即使价格5万,每吨还有2万的利润;某央企盐湖提锂龙头,2025年三季度净利同比虽然降了30%,但依然盈利8亿元,现金流还是正的。

这类企业的优势是“资源+成本”:自有盐湖资源的开采成本低,即使价格再跌1万,也能活下去;而且它们的产能占比高(国内盐湖提锂占比35%),等小厂出清后,反而能吃掉更多市场份额。

3.2 一体化+回收的“抗跌选手”:降成本的“缓冲垫”

纯锂矿企业靠价格吃饭,但“锂矿+电池回收”的一体化企业,能靠回收降成本——某一体化企业,电池回收的锂原料成本约2.5万元/吨,叠加自有矿的3万元/吨成本,综合成本能降到2.8万元/吨,即使价格5万,利润空间也很稳。

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的锂原料占比已经升到12%,未来3年能升到20%——回收业务能“对冲锂价下跌的风险”,这类企业的抗跌性远强于纯锂矿企业。

4 投资里最忌“跌多了就抄底”:耐心比勇气重要

很多人看到碳酸锂跌90%,第一反应是“便宜了,赶紧买”——但投资里的“便宜”,从来不是“价格跌了多少”,是“价格和价值的匹配度”。

2022年碳酸锂50万/吨时,是“价格远超价值”;现在5万/吨,是“价格回到价值区间,但价值本身因为供需变了而下降”——就像一辆车,原来值50万是因为“抢着买”,现在值5万是因为“没人要”,你不能因为它从50万跌到5万,就觉得“捡了大便宜”。

投资里的“抄底”,不是“接下跌的刀子”,是“等刀子落地、不再晃了,再捡起来”——比如碳酸锂,要等“减产产能超20万吨、需求增速回到20%”的信号,而不是现在看“跌了90%”就冲进去。

就像种地,不是“下雨了就播种”,是“等雨停了、土干了,再种”——急着播种,只会让种子烂在泥里。投资也是一样,耐心等“基本面的春风”,比“勇气可嘉地抄底”,靠谱得多。

来源:清心老师

相关推荐